臧傳光
(諸城市網絡文化辦公室,山東 諸城 262200)
淺析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的素養
臧傳光
(諸城市網絡文化辦公室,山東 諸城 262200)
在新媒體環境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資深新聞報道者。受眾群體能否在繁雜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新聞,新聞編輯能否促使受眾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正確引導輿論?這些都對新聞編輯提出了挑戰。新媒體對新聞編輯的沖擊不僅表現在控制權被削弱,其還改變了新聞傳播的渠道和方式。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應該傾聽受眾群體的需求,做好新聞輿論導向和建立知行并重的復合型知識結構。
新媒體;新聞編輯;素養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增加了人們獲取新聞的渠道,在新聞傳播方式的多樣性下,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資深新聞報道者。那么,人們能否在繁雜的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的新聞?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能否促使受眾群體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正確引導輿論?這些都對新聞編輯工作提出了挑戰。因此,新聞編輯工作者除了接受過高等教育、大量的閱讀積累、敏銳的新聞嗅覺、熟悉新聞規律、擁有新聞記者和報道的經驗、分析能力、文字編排能力、洞察力和判斷力等一系列的能力外,還要在新媒體環境下承擔新聞引導人的角色,知識結構行知并重,從新聞的幕后制作轉變為新媒體的論壇主持。這些都是在新媒體沖擊下對新聞編輯素養提出的新要求。
(一)新聞編輯的控制權被削弱
在過去的傳統媒體中,新聞編輯既是信息的提供者,又是信息的決策者,他們擁有對信息的控制權,能決定哪些信息可以呈現在大眾面前,哪些信息可以進入媒體版面,哪些信息應被刪除不讓大眾接觸到。但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的溝通是雙向和開放式的,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受眾群體從被傳播的角色轉變為傳播信息的主體,人人都有新聞評論權和報道權,新媒體開啟了全民新聞時代。例如,網上熱議的王寶強離婚和喬任梁之死,這兩個事件的持續發酵,離不開網友和粉絲的轉發和持續關注,而新聞編輯的控制權已經被公眾所牽制,公眾成了新聞媒體和新媒體傳播的主導者。
(二)更高的專業技能要求
傳統的新聞媒體方式已經從圖像、文字、聲音等方式向視聽一體化、立體影像等傳播方式轉變。一方面,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改變了新聞編輯的工作方式、增加了工作難度;另一方面,在眾多的信息中如何獲取正確而有價值的信息是新聞編輯面臨的突出問題。在信息的干擾下,新聞編輯難免出現不客觀或者錯誤的新聞價值的判斷。還有一些新聞媒介為了增加關注度和收視率,出現介紹娛樂八卦信息多,社會熱點問題少的情況,偏離了新聞編輯的工作職責和新聞傳播的目標。
(三)新聞信息傳播和獲取方式不同
在新聞編輯的信息控制權被削弱的同時,信息傳播渠道的多樣性也在挑戰新聞編輯捕捉信息的能力。如前所述,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有新聞評論權和報道權,新聞編輯必須有專業的新聞嗅覺,在繁雜的信息中挖掘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例如,網上熱議的山東徐玉玉事件,映射和引申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就體現了很好的新聞洞察和加工處理能力。只有在獲取的眾多信息中,謹慎、客觀、專業、及時地挖掘有效和有價值的新聞信息,才能應對新媒體帶給新聞編輯的挑戰。
(一)傾聽受眾群體的需求
大眾群體在傳統媒體下是被動接受信息的,而新聞編輯在傳統媒體環境下并不需要考慮受眾群體對信息的感受。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大眾群體已經轉變為新聞傳播的主體。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已經不能控制信息傳播的渠道,也不能控制信息傳播的內容。那么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要想引導輿論和影響傳播效果就需更關注受眾群體和讀者的需求。新聞媒體對于接收的信息也應像其他產品一樣,遵循市場規律,只有高質量、及時性和滿足受眾群體需求的信息才能在市場中贏得競爭優勢。新聞編輯要順應新媒體的發展,挖掘信息市場需求、收集傳播市場競爭對手的信息、研究信息傳播的發展趨勢、分析信息使用者的需求等,但是也不能過分迎合讀者的需求,而是適當滿足受眾群體對新聞的需求,創新新聞報道形式。
(二)做好新聞輿論導向
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傳播的主客體之間具有互動性、雙向性,距離更近,他們在新媒體環境下相互討論和交流。因此,新聞編輯不再是幕后工作者,其轉化成了新聞引導和論壇主持的角色。首先,在新媒體造就的大數據環境下,在零散和海量的信息中提取有價值、有意義的新聞素材,重新進行集成,利用深度分析、多角度剖析等編輯手法,提升新聞價值后通過新媒體渠道傳遞到受眾群體。新媒體不能改變受眾群體想什么,但是可以影響讀者對新聞事件的想法和認知。其次,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還要具有良好的媒介溝通能力。不同于傳統媒體下的采訪溝通,其轉變為面對多人和互聯網下的交互式溝通。例如,在社交網站發起討論、主持話題、掌控話題進度、引導輿論,《人民日報》的官方微信“你好明天”和“夜讀”就是比較成功的案例。最后,新聞編輯還能夠有效提高受眾群體的新聞素養。新媒體環境下的交互式溝通方式,以及新聞的互動式交流讓新聞傳播相互影響。這種影響也提高了受眾群體的新聞素養,激發了社會正能量的健康發展,在新媒體中形成了良好的新聞傳播風氣,帶動讀者遠離八卦新聞以及拒絕不良新聞。
(三)行知并重的知識結構
在傳統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扮演的是幕后執行者的角色,與現實世界相隔離。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編輯不僅需要有現實生活的體驗,而且還要努力成為具有全面知識結構的復合型人才。首先,新聞編輯在新媒體環境下應堅守自身的職業操守。雖然要研究讀者的需求,但是不能過于迎合受眾群體的需求。因為新聞編輯在推動社會發展和引導輿論方面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其新聞職業素養尤為重要。其次,新聞編輯在現實世界中擁有更深刻的生活和工作體驗,更有利于其在新媒體環境下提取有價值和深度的新聞信息。例如,在報道與政治相關的新聞事件時,比起沒有相關工作經驗的人,參與過政治活動的新聞工作者會在新聞內容剖析方面更有深度。因此,在構建新聞編輯自身復合型知識結構的同時,還應增強其生活體驗,增強所屬領域的知識儲備和工作體驗,成為全面知識的管理者。
G214.1
A
1674-8883(2016)19-0227-01
臧傳光(1974—),男,山東諸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