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佼怡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 100024)
?
廣播電視娛樂類節目引導和管理研究
陳佼怡
(中國傳媒大學,北京100024)
摘要:廣播電視節目是社會重要的傳播媒介。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廣播電視產業也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相對于快速發展的廣播電視產業,政府引導和管理卻相對滯后。本文通過深入分析,試圖尋找中國電視廣播娛樂節目引導和管理的發展方向和措施。
關鍵詞:廣播電視;娛樂節目;政府規制
隨著廣播電視產業的快速發展,現階段各類娛樂節目充斥在電視熒幕和互聯網平臺上,各種類型的真人秀節目占據了大部分電視頻道的黃金播出時段。然而這些娛樂節目的制作質量參差不齊。《廣播電視條例》是我國目前針對廣播電視媒體的行為活動而出臺的規章制度。該條例規定了我國廣播電視行業的行為規范。但是,目前針對電視行業的行為規范,我國并沒有專門的規制。因此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雖然有法可依,但是專業性還不強。
在當今電視綜藝節目大勢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娛樂節目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娛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電視娛樂節目自身的一些特性,使得它必須區別于其他的廣播電視節目的獨特管理與規范的方式。廣播電視娛樂節目具有傳播范圍廣、娛樂性強、商業價值高等特性。
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國的廣播電視體制是公共服務功能的性質,廣播電視都是由國有企業來統一管理和規范的。隨著廣播電視產業的不斷發展,我國的廣播電視行業逐漸走向公私合營、自主經營并存的發展方式,如湖南衛視等就走了股份制企業化的道路。而廣播電視的體制也隨之發生了改變,廣播電視產業如今是集宣傳服務、公共服務、商業服務為一體的產業體制。
目前,我國對廣播電視行業的管理和規制的主要方式是對廣電總局和地方廣電部門進行集中的規制,其衡量的標準是“低俗現象是否出現在娛樂節目中”。自從2004年湖南衛視首開先河舉辦《超級女聲》大型選秀娛樂節目后,我國的綜藝娛樂節目就如雨后春筍般出現,類似《超級女聲》的大型選秀節目迅速出現在各大衛視,如東方衛視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兒》,江蘇衛視的《絕對唱響》,湖南衛視的《舞動奇跡》等選秀節目。根據我國對廣播電視行業的規制條例,廣電總局對行業中的某些違反規定的節目進行了懲罰。例如,2007年重慶電視臺的娛樂電視節目《第一次心動》,該電視節目在制作的過程中有嚴重偏離比賽宗旨的現象,產生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因此廣電總局對該檔節目進行了全國通告批評與停播的處理。而規制以后類似的娛樂節目的制作,廣電總局就地方電視臺在舉辦“群眾參與的選拔類型的活動”的制作規范出臺了《廣電總局關于加強群眾參與的選拔類廣播電視活動管理的通知》,在《通知》中針對這類娛樂綜藝節目作出了一系列詳細的規定。
隨著綜藝節目的大發展,近年來部分廣播電視媒體為了滿足受眾的好奇心以及節目帶來的經濟效益,而推出了一些低俗的電視娛樂節目。此類節目在《廣播電視條例》中并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廣電總局在2007年發布了《廣播影視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施方案》。《方案》中規定電視娛樂節目必須杜絕色情描寫、淫穢畫面,面向未成年人的電視節目必須充分考慮未成年的身心發展以及節目對其成長帶來的影響,同時要杜絕在電視娛樂節目中涉及未成年的早戀、性行為等情節和畫面。針對各電視媒體娛樂綜藝節目霸占電視頻段的現象,廣電總局在2011年出臺了《廣電總局將加強電視上星綜合節目管理》,限制電視媒體的娛樂節目大量霸占熒屏的現象。《廣電總局將加強電視上星綜合節目管理》的出臺旨在規范各衛視的娛樂節目的檔次安排和播出時段,并優化節目的結構,促進各衛視制作出綜藝精品。2015年,廣電總局《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通知》表示,一些節目“有意思”卻沒意義,要求真人秀娛樂節目要堅持健康的格調品位,抵制過度娛樂化的傾向……
長期以來,我國廣播電視產業采用的是廣電局領導電臺電視臺及各類媒體的管理體制,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種“管辦合一”的局面。廣電總局以及地方各級廣電局成為了各電臺電視臺娛樂節目的管理部門,同時也是這些娛樂節目的經辦批準機構。這種管理體制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隨著形勢的變遷和機構改革中政府職能的改變,這種管理體制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的電視產業環境,可以說其對廣播電視產業發展的促進作用是有限的。
目前,我國電視媒體的行業規范主要是以廣電總局發布的文件為主,但是廣電總局發布的電視媒體規范,涉及的項目太過于繁瑣,并沒有系統性,無法將規范進行系統的分類。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廣電總局將法律文件與機關公文相互混淆,并不重視規范文件和法律的權威性,而且出臺的規范也較為分散,出現問題后才針對某一特例出臺相應的規定,因此這一“盲羊補牢”的現象讓人詬病。同時這種“特例特法”的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整個廣播電視行業法律和規范的權威性,因此從長遠來說,是弊大于利的制度。這種對法律法規文件的認識的不足,可能導致廣電總局錯用規范性文件來發布通知、表彰、批評等活動。現階段的廣播電視的管理體制,還是停留在計劃經濟時代的管理制度,雖然已經有所改善,但還是不能夠完全滿足市場經濟背景下電視產業的發展,因此造成廣播電視管理體制整體落后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并且我國廣播電視管理體制一直存在“政企不分”“管辦合一”的現象。
目前,我國對地方廣播電視產業的管理與規制,主要還是通過廣電總局的行政規制的手段進行約束,因此國家對地方廣播電視產業的控制力相對較弱。并且由于國內整個廣播電視產業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系統,因此我國整個廣播電視資源并沒有實現完全自由的共享和分配。由于廣播電視產業有系無統的現狀,所以在對廣播電視產業進行行政規范和管理的時候,在政策的執行上會有一定的滯后性。另外,我國的各個地方的電視產業的發展程度存在差異,中央和地方存在差異,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存在差異。對于廣電總局而言,其各部分的行政部門和廣電產業部門之間的權利與義務的定義并不清晰,規制部門的工作內容的分配也不明確,這些問題都可能發生行政執行混亂的現象。而我國廣播電視規制的這些不足都會對我國的廣播電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廣播電視的審查制度是指各國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市場準入資格和廣播電視的制作、播出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審查。一方面是對廣播電視產業的媒體的主體結構進行準入的資格審查;另一方面是審查各國的廣播電視產業的市場內,各個廣播電視產業主體是否按照相應的法律制度進行廣播電視的制作與播出。而對廣播電視內容的審查主要有節目播出前的審查和節目播出后的審議。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在處理“低俗”節目上的管理方式有:一是劃分節目播出時段,將此類電視節目安排在受眾較少的時段;二是對電視節目進行分級處理,根據電視節目涉及的色情和暴力內容的程度不同設置不同的限制級別;三是使用相應的技術手段來屏蔽限制級的電視節目的播出和宣傳。由此可以看出,美國的廣播電視管理的制度較為完善,有相應細化的法律規制,也有相應的行政執行機構——全國廣播電視聯盟、有線電視聯盟等行業協會。
相比國內滯后的廣播電視行業的法律法規,國外對廣播電視媒體的專業性法律相對完善,其建立了以本國的憲法為法律基礎的一般法律體系,并且在一般法律體系的基礎上,注重針對廣播電視產業運用統一的專門法,使用從上到下的法律體系對廣播電視產業進行法律約束。而且針對廣播電視產業建立了專門的廣播電視產業的刑偵管理機構,這些機構依據相應的法律體系行使相應的監管權力,如英國的文化媒介體育部、法國的文化傳播部、加拿大的遺產部等。同時,大多數國家在這些刑偵部門的基礎上,還建立了廣播電視產業的獨立規制機構。這些機構的特點有:一是依據相關的法律設立,并且與政府的行政管理機構保持一定的距離;二是能夠在憲法和相關法律的授權范圍內獨立對廣播電視行業內行使媒體的監管權。大部分國家的獨立于政府行政系統的監管機構或部門擁有授權廣電媒體開辦權、電視節目內容的監管與規制的權利。在部分發達國家獨立于政府行政系統的獨立機構或部門還有不同程度的司法權,可以處理對媒體不遵守規制的處罰,而其處罰的措施主要包括警告、罰款、停播、暫停發放許可,甚至可以依照其違法規制的嚴重程度對其作出撤銷其許可的權利。
總體來說,發達國家管理本國的廣播電視產業中的娛樂綜藝節目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強制性法律手段。通過設立相關的法律或修改相關的法律,一方面,直接使用法律規制來對電視媒介的產品內容進行法律范圍內的管制,針對有違反該法律法規的行為,依照相關的法律對其進行相應的處罰;另一方面,授權獨立于政府機構的廣播電視產業的獨立監管機構或社會中介組織,對本國的廣播電視產業中的不規范行為進行約束。
第二,調節性經濟手段。通過市場經濟的手段對本國范圍內廣播電視活動進行調節,調整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方向和產業結構。主要的方式有控制廣播電視媒體的財源、對廣播電視媒體的稅收和補貼等進行控制。
第三,規范型行政和政策手段。通過本國政府的性質部門對電視產業中的不規范活動進行相應的行政指導、許可和處罰等。
第四,約束型社會手段。一方面,通過社會組織、政府行政和司法部門之間的互動,影響和制約這些機構的決策,從而影響相應的廣播電視產業內的公共媒體和商業媒體的決策和活動;另一方面,直接派駐相關的代表進入廣播電視產業的媒體內部,直接影響這些媒體的決策和活動。此外,社會大眾通過互聯網等輿論壓力來直接對廣播電視的娛樂節目的內容進行評價和監督。
第五,自覺型自律手段。主要包括本國廣播電視行業的內部自律行為,廣電媒體的內部管理與自我約束機制,業內人員的職業準則與行為規范等。
為了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應借鑒國外的廣播電視產業的管理和規范經驗,建立完備的針對廣播電視娛樂節目的法律法規,同時建立對廣播電視規制的法律框架,并以此作為廣播電視產業的規制標準。
廣播電視綜藝娛樂節目的行政規制主要的對象是娛樂節目的內容,通過相應的行政規制對娛樂節目進行調整、規范以及行政處理需有嚴格的憲法精神,做到有法可依。
我國應當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廣播電視產業的法律體系。結合國外的發展經驗,我國可以建立以憲法為基礎,以一般性法律體系為根據,針對廣播電視產業的專門法,以一套較完善的法律體系來完成對廣播電視媒體的規范和約束。
作為廣電產業的監管部門,廣電總局應當合理合法地發揮其監管的作用。在制定和完善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廣電總局應以法律為依據,以我國的廣電產業的發展為目的,制定相應的規制,進一步發揮監管部門的作用,優化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結構與環境。
為了凈化廣播電視產業的環境,以及保護未成年人與受眾的公共權益,應當杜絕綜藝娛樂節目中涉及暴力、色情或歧視性言論等內容:一是對有損國家利益或涉及危害社會穩定的節目內容與言論,應當對其進行禁播處理,并在播出之前對節目內容進行審查,以防對國家和社會的穩定與安全造成危害;二是針對涉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涉及低俗內容的綜藝娛樂節目內容,可以借鑒國外的管理經驗,建立健全的投訴機制和廣電內容的監督機制,依法對違反法律法規與規制的活動進行監管與行政處理。
目前我國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廣播電視產業法律體系,將廣播電視綜藝娛樂節目向宏觀理性、系統規范的道路上發展。法律體系的建立和規制機構的職能規范不僅要從全國電視廣播產業的角度去考慮未來廣播電視產業的發展方向,而且還要遵守市場經濟的規律。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推進和深入,廣播電視產業的競爭環境和地區的差異也將逐漸體現在整個廣播電視行業中。只有完善的廣播電視產業規制和完備的行政規范才能使我國的廣播電視產業得到平穩發展,同時其創新也不會受到限制。
參考文獻:
[1] 李世成,張雨.我國電視娛樂節目監管探析[J].當代電視,2012(01):69-70.
[2] 曾祥敏.中國電視傳媒發展的幾點趨勢探究[J].中國電視,2012(05):36-39.
[3] 吳克宇.以宣傳管理創新推動廣播電視節目創新[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4(11):90-92.
中圖分類號:G22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16-02
作者簡介:陳佼怡(1995—),女,福建長樂人,本科,研究方向:播音與主持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