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卿卿
(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81)
?
三網融合下的廣電網絡
胡卿卿
(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81)
摘要:國家正在大跨步地推進三網融合,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從廣電網絡具備的優勢和不足出發,探討三網融合可能會對廣電網絡產生的影響,以及在這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期,廣電網絡的發展之道。
關鍵詞:三網融合;廣電網絡
2015年8月25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三網融合推廣方案》,標志著三網融合工作進入全面推廣階段。所謂三網融合,是指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在向寬帶通信網、數字電視網、下一代互聯網演進的過程中,其技術功能趨于一致,業務范圍趨于相同,網絡互聯互通、資源共享,能為用戶提供話音、數據和廣播電視等多種服務。
推進三網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迫切要求。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是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任務,有利于迅速提高國家信息化水平,推動信息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樣的生產、生活服務需求,拉動國內消費,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有利于更好地參與全球信息技術競爭,搶占未來信息技術的制高點,確保國家網絡信息安全;有利于創新宣傳方式,擴大宣傳范圍,促進中華文化繁榮興盛,保障國家文化安全。
(一)外部競爭
三網融合中,廣電網絡面對的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通信運營商。通信運營商擁有全國統一的網絡主體、雄厚的資金背景、長期市場運營積累起來的豐富經驗和運作平臺等優勢,并且對廣電網絡實施了一些競爭封堵,如電信就積極對寬帶進行提速,部署光纖到戶。其他競爭對手還有IPTV和互聯網等。IPTV有著豐富的業務內容以及很強的線上互動優勢,而互聯網則擁有開放的平臺、豐富的內容以及無限的可能。所以,三網融合之后,廣電網絡如何在市場中應對外在環境帶來的競爭和挑戰是一個系統而嚴峻的問題。
(二)內部因素
三網融合帶給廣電網絡的并不僅僅是外部競爭的風險和挑戰,在廣電網絡公司乃至整個廣電系統中也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第一,管理制度和體系架構亟待調整:廣電業務起步較晚,整個廣電產業鏈目前只是形成了一個基礎框架,導致整個產業環節不夠清晰;第二,讓各環節都滿意的盈利模式仍需探索:整個廣電行業存在四個環節,節目內容提供商、服務提供商、網絡提供商和用戶,目前仍未有一種合理的盈利模式讓這四個主要環節都滿意;第三,軟硬件設施問題:目前,廣電網絡在軟硬件方面存在各種的不足和問題,如網絡分散、技術標準不統一、廣電信號不穩定、終端標準不一、缺乏市場運營經驗、支撐系統老化等;第四,資金問題:有線電視的網絡整合和線路改造等都需要大量的資金;第五,受眾轉化:傳統的“看電視”的用戶將轉變為“用電視”的受眾,在以往傳統屬地管理的基礎上,用戶是被限制在一個廣電專網中的,而在三網融合的趨勢下,用戶將最終融入開放的互聯網公網,這對于整個廣電行業來說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相對于通信運營商和互聯網,廣電網絡以及廣電行業還是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的。第一,政策優勢:由于廣電行業承擔著國家和政府“喉舌”的功能,因此從一定程度上在政策方面得到了保護和支持。三網融合的總體方案不對稱地開放了廣電運營商可以經營電信和互聯網等方面業務的權利,全力支持有線電視網絡的建設和整合。第二,內容優勢:各級廣電媒體尤其是中央和省級媒體經過多年積累,有一大批豐富的內容資源,這些內容經過數字化處理后,能夠以多種形式得以再次利用。第三,終端覆蓋優勢:廣電網絡的覆蓋面與覆蓋率居于各種媒體之首,目前全國電視人口覆蓋率達97.23%。無論在傳播渠道還是用戶資源上都具有強大的優勢。
三網融合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社會和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及我國經濟社會信息化要求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數字、網絡等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滿足人們多元、多變、多樣精神文化和信息需求的必然選擇。大力推進三網融合,促進有線電視網由小網變大網、模擬變數字、單向變雙向、標清變高清、事業變產業、由看電視變成用電視,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認為,廣電網絡在三網融合中的主要任務是三個轉變和三個創新。三個轉變:第一個轉變是發展方式要轉變。加快升級改造,推動傳播方式從過去的模擬的單向傳輸向數字雙向互動轉變。第二個轉變是運營模式要轉變。完善體制機制,要從小規模分散經營向集約化、規?;D變。第三個轉變是服務方式要轉變。要從過去的單一的服務方式,向市場化、多樣化的綜合服務轉變。
廣電網絡在三網融合中的服務業態共有六類:第一類是全媒體的互動電視;第二類是直播交互融合的數字電視;第三類是互聯網和數字電視的融合;第四類是通信網和數字電視的融合;第五類是新業態的數字電視;第六類是物聯網和數字電視的融合。
廣電總局副局長張海濤指出,三網融合是廣電技術系統的重大轉型,是廣電發展方式的重大轉變,是使廣電網絡從層次分散的運作向集約化、規?;D變,實現網絡跨地域、跨城市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是使服務方式從單一形態向全媒體、全業務、全功能轉變,不僅提供廣播電視等文化產品服務,也提供多樣化的信息服務;是使服務領域從單一領域向跨行業、跨系統轉變,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廣播電視、數據、通信等全新的服務。
總體來說,三網融合將對廣電網絡產生長遠而積極的影響。從長遠來看,三網融合方案的實施將促進有線網絡業務運營水平、有線電視行業經營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主要表現在:第一,三網融合將加快有線電視數字化、雙向化、互聯網化的進程,促進廣電的互聯網化進程,以新的服務手段開展更多新業態服務,在未來數字家庭和物聯網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第二,三網融合將促進有線電視網絡積極開展交互高清電視業務,探索更多的增值業務,提升未來收益;第三,三網融合將加大有線電視網絡視頻傳輸業務的競爭程度,三網融合在加大競爭程度的同時也將產生鯰魚效應,促進有線網絡運營主體的體制創新,并使運營商走上服務創新、技術創新、內容創新之路,建立和完善適應“三網融合”發展要求的運營服務機制,最終加快有線網絡的產業化進程;第四,三網融合方案的實施會促進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公司的組建,從總體上增強有線網絡的競爭實力,整合后的國家級有線電視網絡將成為國家信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通信網絡間的良性競爭,促進普遍服務。
(一)優化管理體制,加強多方合作
一直以來,廣電行業都有著雙重領導機制,長期在地方政府和行業的雙重干預下運營,產生了“自然壟斷”現象。雖然就目前來看利潤還不錯,但從長遠來看這對廣電行業參與市場競爭非常不利。對于廣電網絡和通信運營商來說,從根本上改革現有體制,打破壟斷,雙軌合一,實現資源共享,利益雙贏,是廣電網絡實現三網融合道路上重要的一步。例如,除了廣電行業之間相互合作之外,廣電網絡與通信運營商可以在IPTV、手機電視、寬帶業務接入等方面展開合作,還可以與專業門戶網站、網絡游戲運營商等合作。
(二)把握政策導向,鞏固主業
廣電作為國家“喉舌”,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政治意義也受到國家政策的傾斜,播控權一直由廣電所掌握,這一點也限制了電信網絡的發展。在受到國家政策保護和傾斜期間,廣電網絡應當抓緊時間加快網絡整合,通過網絡和平臺升級為相關視頻產業的發展打好基礎。同時也應當重點發展高清視頻業務,以取得和通信運營商、互聯網競爭的內容優勢。最后還可以基于雙向交互的互動數字電視,滿足用戶對視頻內容的個性化需求。
(三)創新發展模式,拓展新業態
在傳統的視頻傳輸業務上,廣電網絡應該積極開展多種模式的新業態業務。例如,建成SP專區點播業務、電視教育、電子政務、電視醫療服務、電視車險以及家庭音樂廳、電視卡啦OK等,從而豐富電視熒屏的內容,將用戶從傳統的“看電視”轉變為“用電視”,加強用戶對電視終端以及廣電網絡服務的消費黏度。
(四)增加跨屏業務,實現“三屏融合”
從狹義上說,傳統的廣電網絡終端只有電視屏,而如今三網融合和科技發展的趨勢則把終端擴展到電視屏、電腦屏和手機屏,也就是“三屏合一”。而從廣義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建立一個以用戶為核心的,綜合性視頻資訊傳輸系統。用戶在不同的場合利用不同的終端使用相同的業務,這不僅能讓用戶使用傳統業務更加便捷,更是對傳統業務價值的一種增值,傳統業務將更具時效性和廣泛性。
(五)加強軟硬件設施,提高市場運營能力
廣電網絡首先應該建設好雙向網絡,廣電總局在《關于加快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發展的若干意見》當中明確指出,2012年底全國城市有線網絡雙向用戶覆蓋率力爭達到80%以上。對于廣電網絡而言,這不僅是市場占有率的一個指標,更是三網融合得以順利實現的基礎。在加強網絡建設的基礎上,廣電網絡還應該同步完善軟件平臺的開發和建設,主要包括網絡系統管理建設、信息資源平臺建設、市場營銷體系建設等。網絡硬件是基礎,好的系統軟件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網絡的功能。
除了在軟硬件上改造,廣電網絡還應提高市場運營能力。一方面,要加強客戶定位劃分,根據不同的客戶需求,提供不同的多元化的服務;另一方面,要加強售后服務,聽取客戶的投訴意見,修正當前產品和服務中的不足之處。但就目前來看,廣電網絡還未完全從以往的體制和觀念中擺脫出來,要想建立一套完善、成熟的運營機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六)發展前景
三網融合給廣電網絡帶來的是巨大的挑戰和風險,同時也是一個真正走向市場、相互競爭、獲得利益的良好機會。廣電網絡應當把握這次機會,從各方面進行完善,調整結構、挖掘市場,推動自身技術和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建立長期的發展策略,這樣才能擁有一個良好、光明的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4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