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璨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
音樂廣播大輪盤(板塊)節目中主持人的個性塑造
丁璨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南京210000)
摘要:本文對音樂廣播大輪盤(板塊)節目主持人個性風格塑造進行探討,雖然在類型化的音樂廣播中,主持人的話語量受到時間的限制,但這并不意味著類型化廣播主持人會喪失個性,恰恰相反,在有限的時間里,運用多種主持策略,打造主持個性,是類型化音樂廣播主持人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類型化音樂廣播;主持策略;主持人個性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媒體已經越來越多地開始了自主轉型,對于廣播電臺來說,這一轉型最突出的產物則是類型化廣播的發展。類型化廣播大輪盤(板塊)強調音樂的主體性,弱化主持人,一度有人認為類型化廣播中主持人是沒有個性的。其實不然,倘若主持人失去了個性,那音樂頻道便和網絡隨機的音樂播放器沒有了差別。恰恰相反,在大輪盤節目中,主持人需要把握有限的話語量,透過音樂打造個性名片。
大輪盤節目中,主持人的個性通過兩個方面體現,一是音樂,二是語言。在RCS全數字化廣播系統中,原則上不允許主持人改變庫中的歌曲播放順序,但是在實際工作中,主持人可以根據節目的需要調整歌曲的編排順序,適當地增減音樂。
(一)對音樂深度的理解和把握
音樂節目的主持人要對音樂有深度的理解和把握,其角色定位應該是普通聽眾的音樂導師。主持人必須是個高超的“針灸師”,對受眾進行精準的“穴位”刺激。在音樂編排上,將有內部聯系的音樂進行有機組合,讓聽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擴展聽到類似或對比的音樂,吸引聽眾的關注度。同時,對音樂進行精辟巧妙的點評,以及豐富背景材料,增加聽眾聽歌過程中的趣味。
(二)對類型化聽眾收聽需求的準確判斷
主持人首先要了解節目聽眾,要知道都是什么樣的人在聽自己的節目,收聽的需求是什么樣的。類型化音樂廣播,定位在都市化,受眾以年輕人為主,具體來說每檔節目又稍有不同。可以根據數據調查獲得受眾的年齡、職業這些基本信息,然后對他們的興趣愛好、收聽需求進行調查。以便在節目的話題選擇上能投其所好,做一個定位精準的“針灸師”。例如,華語流行音樂的聽眾雖然多為學生等年輕群體,但是在早晚高峰時段,也不乏一些中青年有車一族,長時間開車會有一定的疲勞期,在介紹當下時尚熱點歌曲的同時,適當地穿插幾首經典老歌,或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口水歌,能調動他們收聽的積極性,起到精神為之一振的效果。
(三)對音樂所表達的精神文化有獨到的認知
對音樂所表達的精神文化的認知是更深層次的要求。音樂是時代的縮影,一些經典的流行歌曲也反映了社會、時代的精神文化。這要求主持人對音樂有高水平的認識,對音樂創作者的經歷、寫作經過等背景材料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例如,《新聞1+1》的“披頭士征服美國50年”,這期節目中白巖松對劉歡的采訪中提到了披頭士樂隊,同時對披頭士做出精準的點評。白巖松的點評中既涵蓋了背景材料的介紹,也包含了對音樂與歷史的獨到觀點的分享,顯示了一個“內行”主持人與嘉賓的高水平探討。這要求主持人對音樂背后的文化精神有獨到的認識和把握。
音樂節目中,主持人是節目的調控師和掌舵手,其個性直接體現了節目以及頻率的個性塑造。在全國各地不乏一些有個性的音樂節目主持人,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參考和啟發。
(一)主持人的聲音面貌與節目的融合
主持人的聲音面貌是節目的一部分,與節目有機地融合,不僅能夠樹立鮮明的節目形象,更能打造個人名片。這其中既包含主持人的聲音表現形式、用聲的狀態,也包含了語言的風格。例如,上海動感101《康定小情歌》的主持人康康,節目時間為夜間,主持人選擇用慵懶的語調,多用中低音區的說話狀態,柔和又不失親切感,非常符合夜間節目聽眾的心理需求。其節目的定位也為藍調、情歌為主,獲得了聽眾的認可。
(二)港臺腔的內在機理
在音樂節目主持人中,不少主持人選擇用帶有港臺腔的語音狀態,而在對一些知名主持人的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不少主持人受到其方言區的影響,略帶港臺腔的播音方式更貼合他們日常的語音狀態。而音樂節目不同于新聞類節目,音樂節目主持人的語音面貌更多地要與節目結合,與音樂結合。因此,這種語音狀態能讓他們在做節目的過程中更舒適,聽眾在欣賞的過程中也更覺得自然、親近。與此同時,受到港臺文化的影響,港臺腔也是大眾審美的一種體現。不論選擇哪種語音面貌,只要符合大眾審美,被大眾接受,就是有個性的塑造。但我們也不可過分地塑造任何一種語音面貌,這樣會顯得矯揉造作。
(三)趨同的聲音面貌下主持人的語言功力的鑒別
在音樂廣播中,我們注意到還有一個現象較為普遍,那就是不論哪個地區和頻率,音樂節目的主持人聲音面貌都有一定的趨同。甚至每當說到任何一個主題的節目時,我們腦海中就能浮現其對應的聲音面貌。一方面,是由于大眾審美對這種聲音面貌的認可,主持人會迎合這種審美需求打造自己的聲音面貌;另一方面,則是主持人存在一定的固化思維,認為某些節目就應該用某一種特定的聲音面貌。然而,在這種趨同的環境下,主持人則需要思考如何突顯自己的個性。
首先是主持人語言功力的展示,要求語言流暢、語調豐富細致、節奏輕松跌宕,富有變化。其次,主持人文學功力的積累。有了好的聲音面貌還應該輔以好的內容,主持人的語言是否幽默、點評是否獨到、對音樂的理解是否精準都是其業務素質和文學功力的體現。第三,則是以情動人,用真情實感與聽眾溝通,真正被音樂打動,再用音樂語言感染受眾。
綜述,類型化音樂廣播是頻道專業化,頻道定位細分化的產品和趨勢,在類型化音樂廣播中,雖然以音樂為主,但是主持人仍是節目的調控師,善于利用有限的話語量,打造個性化的主持風格,不僅能突出主持人個人的主持形象,獲得聽眾的認可,更能立體地打造頻道風格,培養有忠誠度的聽眾,提升品牌價值。
參考文獻:
[1] 肖輝馨.困境與出路:類型化音樂電臺的發展[J].現代視聽,2011(05):52.
[2] 覃信剛.音樂類型化電臺的定位及編排[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9(11):78.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47-01
作者簡介:丁璨,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播音與主持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