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瀟 李世成
(1曲阜師范大學 傳媒學院,山東 日照 276800;2日照廣播電視臺,山東 日照 276800)
?
淺析電影美術在影片《鋼的琴》中的巧妙運用
杜文瀟1李世成2
(1曲阜師范大學傳媒學院,山東日照276800;2日照廣播電視臺,山東日照276800)
摘要:電影美術通過影片的場景、造型、構思、色彩、光影等元素,把創作者的思想轉換成熒幕上的形象。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影片的藝術水準。在影片的場景設置、人物塑造、敘事情節三個方面巧妙地運用電影美術,能更好地提高影片的觀賞性,使影片獲得成功。
關鍵詞:《鋼的琴》;電影美術;場景設置;人物造型;敘事情節
電影美術是專門為影片造型進行設計和制作的一種藝術創作。它通過影片的場景、造型、構思、色彩、光影等元素,把創作者的思想轉換成熒幕上的形象。它的成功與否,直接影響著影片的藝術水準。如何才能更好地運用電影美術的影視功能來提高影片的觀賞性呢?具體來說,就是要在影片的場景設置、人物塑造、敘事情節三個方面巧妙地運用電影美術。
影片《鋼的琴》中,電影美術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影片中,東北漢子陳桂林的老婆移情別戀,愛上了大款,誰能給女兒一架鋼琴,成了爭奪撫養權的關鍵。為了女兒,陳桂林必須要弄到一臺鋼琴。愛情、友情、激情與幽默在不可能的任務中荒誕燃燒。影片將富有質感的人物生存場景與喜感的音樂相結合,使鮮明的人物造型與催淚的親情相融合,衍生出思想內涵。這是一種水到渠成的情緒,它抓住了觀眾的心,使影片獲得了成功。
影片《鋼的琴》以冷色調為整體基調,設定出一個滲透著深深的滄桑感和歲月感的生活場景。影片中不時出現的破敗工廠、灰蒙蒙的大煙囪、陰沉的天氣使情節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地抓住觀眾的心。
電影美術的重要功能首先在于為影片設定場景,為故事情節的進展、人物性格的展開提供一個平臺。陳桂林和妻子小菊離婚談判的一場戲是影片的開始,二人談判的場景設置在一片破敗的廠區大街上。接著,影片在音樂聲中迅速將場景切換到了葬禮現場,陳桂林的職業一目了然。
隨著情節進展,影片中幾次穿插出現了兩個大煙囪的場景。落日的余暉下,陳桂林父子在大煙囪下的墻上蹲著。從簡短對話可以看出,陳的父親似乎每日都會去看已破敗的工廠。影片此處使用大遠景鏡頭,讓父子二人看起來如同煙囪的陪襯一般,孤獨而沉寂。面對殘酷的現實和生活的種種挑戰,人永遠都是渺小無助的,連那兩個大煙囪最終也逃脫不了慘遭淘汰的命運。
影片最后,場景設置在野外的高山上,在大煙囪被炸之前,眾人默默地遠遠望著那立于破舊廠房的大煙囪。鏡頭掃過,每個人臉上都沒有表情,但觀眾可以感受到那種沉重的心情。接著又是一個大遠景,大煙囪變得遙遠而渺小,一聲巨響激起漫天塵土,大煙囪的命運就此結束。就像是無數陳桂林一樣的社會群體,無論之前是多么龐大而輝煌的群體,在一聲號令之后,便如塵埃慘遭拋棄,在飛速成長的城市里自生自滅。
從人物的造型設置來看電影美術對影視的功能,影片《鋼的琴》進行了群像般的整體塑造和肖像般的精心刻畫,塑造了一批個性鮮明且令人難忘的人物形象。
首先,作為昔日鋼廠工人的陳桂林再次就業之后,成了樂隊的手風琴手。雖然他經濟上十分窘迫,但作為一個“文藝工作者”,他多數時候用斯文光鮮的外表來維持著一個沒落者最后的尊嚴。陳桂林帶著自己的小團隊穿梭于婚禮和葬禮以及各種開業典禮,進行演出的時候,去學校接女兒小元放學的時候,去見昔日的工友伙伴的時候,永遠是收拾得光鮮利索的。他像我們自己或者我們身邊的某個人,在各種場合都要保持自身的形象。從另一層面上來看,這也深深反射出陳桂林這群昔日的工業驕子巨大的心理落差和時運不濟的不甘心。這種無奈與辛酸都掩藏于風平浪靜之下。
其次,影片中令人眼前一亮、讓人感到無比溫暖的是淑嫻。她因歌聲動聽成了陳桂林樂隊中的主唱。雖然他們是個草臺班子的小樂隊,但淑嫻卻將表演視為人生舞臺的真正演出,總是盛裝出場。鋼琴即將造成,影片中出現了超現實主義的一幕:淑嫻以一個西班牙女郎的造型,穿著鮮紅的長裙,領著一群女子縱情挑著弗朗明戈。淑嫻熱烈動人,敢愛敢恨,敢做敢當,個性分明,令人難忘。她的內心世界通過其外在造型表現得真切且動人,是片中的一大亮點。
最后,影片中的群像造型是點睛之筆。胖頭、抗美、汪工、季哥等人依次以不同的姿態出現在影片中,因不同的生存現狀和職業,他們每個人的造型都有各自的特色。他們平凡得如同大街上的路人甲、乙,真實得如同路邊的某一個人。但是,他們在破敗工廠分工造琴的時候卻頓時脫胎換骨。造琴已經不是某個人的事情,而是一群有血肉的鋼鐵工人重新找回尊嚴的大事。所以當警察找上門時,季哥會波瀾不驚地說“干完活跟你們走”。到檢查完鋼琴后,眾人留下從容離去的背影,平添了幾分豪氣,使影片情節之外更多觸動人心的東西得以體現。
電影美術還有敘事功能,這項功能的發揮主要借助于具體的場景設置。電影美術的場景設置功能使得影片的冷靜敘事增加了幾分深刻,讓觀眾通過陳桂林的行蹤,看到了更多下崗工人的真實生活,讓觀眾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那些曾經備受矚目的重工業城市由輝煌走向衰敗的心酸與無奈。這些都是通過電影中諸多場景設置來向觀眾傳達的。
陳桂林作為人物形象的代表,穿梭、奔忙于這個日漸破敗的城市。從大街到工廠,從家中到胖頭出現的麻將館、歌舞廳,各種真實的生活場景無一不為影片的情節發展作了有力的鋪墊,也為整個故事的發展鋪設了觀眾心知意會的情節。
任何感情都抵不過血濃于水的親情。為了留住女兒,陳桂林千方百計地要弄一架鋼琴,無奈之下,他開始了造琴大業。因此,片中有著大量的工廠場景。當一群朋友齊聚工廠造琴的時候,廠房內剝落的墻皮、生銹的機器、堆積的廢鐵,無一不顯示著工廠破產之后的衰敗,令人唏噓之余,也令人忍不住思考在經濟轉型期會產生多少個陳桂林。歷史總是在不斷地拋棄和忘卻,猶如這廢棄的工廠一般。當大家分工造琴的時候,四濺的火花與破敗冰冷的廠房形成了對比。一群人造琴的高漲情緒,以及那份讓人動容的親情,使得觀眾最終被陳桂林造出一架鋼的琴而深深震撼。
電影美術在影片《鋼的琴》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精心營造的畫面感,每個畫面鏡頭的光線、色調與構圖,都使影片有了獨特的風格與品位。片中,電影美術成功地發揮了場景設置、敘事和人物造型的功能,使影片在展現故事情節的同時,也讓觀眾深入到人物的內心世界。影片的敘事、情感、主題三者做到了完美融合。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