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章靜
(永川區新聞社,重慶 402160)
?
把握好“時度效”構建責任新聞媒體
——永川區“2.26”女童走失找回新聞輿論引導案例的啟示
唐章靜
(永川區新聞社,重慶402160)
摘要:把握好“時度效”,是做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必要準則。本文以近日突發的女童走失找回事件為例,闡述責任新聞媒體在新形勢下,如何把握新聞傳播規律,突出新聞“時度效”,引導社會輿論、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體現新聞媒體應有的擔當。
關鍵詞:時;度;效;責任新聞媒體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強調,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接中外、溝通世界。這“48字”成為新時期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工作指南。2月26日,在永川發生的女童彤彤走失事件中,新聞媒體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把握新聞輿論工作的“時度效”,把握主動權、發出好聲音、傳遞正能量,體現了責任新聞媒體應有的擔當,成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生動實踐。
做好新形勢下的新聞輿論工作,把握好“時”是重中之重。新聞媒體傳播被喻為和時間賽跑。這個“時”,既指“時間”,講究即時性,也指“時機”,要求準確性。
2月26日下午3時30分,3歲女孩彤彤在永川棠城公園玩耍期間不慎走失。家人在公園管理處查看監控視頻發現,彤彤尾隨一中年女子走出了公園大門,消失在監控視頻中。女童父母迅速報警,并聯系相關新聞媒體,同時在微信朋友圈中發布彤彤走失的消息,消息中公布了彤彤的照片和相關個人情況,以及監控視頻截圖中出現的中年女子的樣貌特征等。是不慎走失,還是被拐賣?事件在迅速轉發傳播中快速發酵,不少在重慶甚至外省市的人都獲知了發生在永川的女童走失的情況,永川一時間站在了新聞輿論的“聚光燈”下。
當這條消息在朋友圈里被迅速轉發,引起廣泛關注后可能引發猜測和謠言之時,永川區黨政部門、永川當地媒體和部分川渝媒體等迅速行動起來。首先是核實信息的真實性,通過與走失女童的家人、永川警方等聯系核實后,新聞媒體確定了彤彤走失信息的真實性,但彤彤的行蹤,跟隨的中年女子究竟是何人,出于什么原因帶走彤彤等,仍在繼續核實中。
網絡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信息的不對稱、不公開為謠言滋生提供了便利,而責任媒體在泛濫的信息中,應當充當“定海神針”的角色。女童走失的真實情況必須及時地向公眾主動公開,在基本的新聞事實得以核實的基礎上,新聞媒體及時發布了真實準確的信息,有效避免在微信朋友圈中出現不必要的謠言和猜測,從而將輿論重心引導到齊心協力尋找彤彤上。也由于新聞媒體的高度責任心和細致的調查研究,使黨政部門信息的公開越來越及時、充分、全面。
除了在突發事件上及時反應,積極引導輿論,把握主動權以外,責任新聞媒體還需要把握好新聞輿論工作的“度”。
在彤彤走失事件當中,最初只是由女孩家長利用朋友圈發布消息,靠人脈關系進行擴散轉發,一方面,單靠微信朋友圈轉來轉去,信息可能被扭曲,信息的可信度不高,容易引發謠言和恐慌;另一方面,僅依靠朋友圈轉發消息,也很難形成真正尋找孩子的行動力。責任新聞媒體在突發事件中,更應體現的是“鐵肩擔道義”,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為群眾和黨政部門之間架起“連心橋”。通過責任新聞媒體的適時參與,及時發布真實準確的信息,既增強了信息源的可信度,起到“穩定軍心”的作用。也有利于當地公安部門等單位在獲取消息后迅速回應、核實信息、部署力量、合力尋找……相關工作能夠爭分奪秒地展開,并根據工作時序需要,有節奏地通過新聞媒體對外發布工作推進情況,回應社會關切。
2月26日晚上11時30分,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走失女童彤彤成功找到并安全回家,新聞媒體及時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報道了彤彤安全回家的消息,并還原走失的全過程,并非中年女子拐賣兒童,而是在彤彤不小心和家人走散后,好心將其收留,但因為文化水平較低,法律意識不強,處置方式欠妥而引發拐賣的誤會。
在這起突發事件當中,什么時候報道,報道什么內容?責任媒體的“度”在于幫忙而不是添亂,推動形成工作合力,最終幫助走失女童順利回家。在此過程中,要求責任新聞媒體的報道必須做到真實準確、權威可信,說清楚事實,講明白舉措,做到客觀公正,不做偏向性的報道,不預估、不揣測,根據事件處置進展有序發布信息,避免因信息缺失而引起不必要的猜測。通過積極穩妥的新聞報道,消除誤會、阻止謠言、凝聚共識,成為推動事件有效解決的“催化劑”。
突發事件是對一個地方新聞輿論工作的“大考驗”,責任新聞媒體在這起女童走失事件中充分發揮了輿論引導的主體作用,利用“議程設置”功能在社會輿論形成初期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由于及時引導、公開透明、權威客觀的新聞報道,將此次事件成功轉化為一次傳遞人間大愛、展示城市形象、強化安全教育的新聞傳播案例,起到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的作用。
在女童走失的事件當中,新聞媒體及時關注參與,有序有度地進行客觀報道,及時阻止可能出現的謠言。通過新聞媒體客觀正面的宣傳報道,有效地引導社會輿論,消除了不必要的雜音,觸動公眾“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情心,傳遞了互幫互助的人間大愛。在報道事件前因后果的同時,新聞媒體還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抓準時機,及時發布了《網警提醒:孩子被偷被搶,第一步可不是發朋友圈尋子!》等信息,對公眾進行安全教育,宣傳了家長在孩子走失時應當如何積極妥善處置的正確流程。
與此同時,通過和新聞媒體的積極合作,永川成功地將女童走失事件轉化為一次正面的城市形象宣傳。從新聞媒體的報道中,可以側面反映出,永川這座城市的網絡信息化程度較高,在公園等公共場所都安裝了視頻監控,智慧城市、平安永川的建設成效突出。這是一座充滿大愛的城市,為一個走失的孩子全城傾情,用圓滿結局還原了一個城市的溫度。
中圖分類號:G20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247-01
作者簡介:唐章靜,重慶市永川區新聞社要聞部記者、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