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錦
(牡丹晚報,山東 菏澤 274000)
?
如何提高報社記者的新聞采寫能力
劉錦
(牡丹晚報,山東菏澤274000)
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化的發展,新媒體不斷沖擊傳統媒體,報紙媒體的重要地位受到威脅。新聞媒體工作中的主要的環節是新聞采編,報社新聞記者的采寫能力、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新聞采編工作質量的好壞。所以,對于報紙媒體來說,記者必須提高自己的新聞采寫能力,才能在工作中更好地為受眾做出高質量的新聞,促進報社媒體中新聞采編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如何提高;報社記者;新聞采編;新聞敏感度
報社新聞記者的采寫能力對新聞質量有著直接影響。采寫能力是報社新聞記者在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技能,為了抓住新聞焦點、把握新聞敏感度、追求新聞真實性,要求記者在采訪過程中充分提高自己的采寫能力。采訪內容既要結合百姓的需求,還要尋求創新、關注社會焦點和熱點,將客觀事實展現在受眾面前。
報社新聞記者是傳播信息的主流渠道,承擔著新聞真實性、有效性的責任,為了贏得受眾的信任,必須加強自身修養,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工作性質要求記者具備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平時注重文學知識積累,廣泛涉獵多種學科,做到采訪時有話可說,成文要能準確把握事物的本質。新聞采寫能力一方面指新聞采訪能力,主要是對新聞素材的采集,要充分做好采訪前的準備工作,對采訪對象和采訪現場做充分了解,制定采訪計劃,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臨場調整。采訪中要注意提問的技巧,從被采訪角度出發,換位思考,積累采訪經驗。除了語言交流,要注意觀察被采訪者表情、眼神、肢體動作表現,捕捉對采訪有用的信息,增加采訪信息的含量。
另一方面是指新聞的寫作能力,即對新聞素材加工整理能力,新聞記者在平時的新聞采寫過程中,要加強文字駕馭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來自生活,注重日常文學素養的積累,要通過實地考察的方式多收集一些好的素材,新聞素材越貼近人們的生活,越容易引起人們的共鳴,打動受眾的內心。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報紙新聞記者,必須豐富自己知識結構,注重日常積累,完善自身的職業技能。
新聞記者的一項重要能力就是通過沒加工的素材,透過現象挖掘事物的本質。首先要對新聞素材進行篩選和整合,進行再加工不僅要符合客觀事實,還要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為了體現新聞的價值,記者要時刻關注時事,在復雜多變的事物中敏銳地發現新聞。平時的生活中,要多看多學,廣泛涉獵不同領域的知識,開闊視野,做有深度的新聞。另外,新聞記者要隨時養成對日常生活小事的關注,培養新聞的敏感度和判斷能力,迅速有效地捕捉信息。
新聞的真實性特征要求報社新聞記者站在客觀的立場,真實反映事件發生的原因,進一步挖掘出新聞背后的價值。報社作為社會主流媒體,都有固定的發行受眾,在社會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一名優秀的新聞記者必須堅持正確的價值取向,傳達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新聞記者要行使職業的神圣使命,將真實的新聞事件傳達給受眾,對新聞的價值進行準確判斷并加以利用。
在紛繁復雜的社會中,新聞記者要堅持民生的價值取向,關注老百姓最真實的需求,盡最大努力滿足基層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不能盲目地跟風報道,不能只追求娛樂化,尤其是要代表弱勢群體發聲,成為群眾與政府溝通的橋梁,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承擔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
新媒體時代下,快節奏的生活導致新聞也進入“快餐時代”,泛娛樂化現象嚴重。新聞記者不能過分追求速度,盲目跟風,導致采寫出來的新聞缺乏深度,經不起細致推敲,不能引起廣大觀眾的共鳴。報紙媒體新聞要想長久發展,必須尋求適合自己的發展之道,做不到快速化的、簡單化的傳播,可以采取其擅長的深入系列報道形式。例如,報紙可以利用其優勢特征,對基層群眾所關心的某一民生問題、社會問題等,進行系列化的、深層次的剖析報道,探究新聞事件的深層原因,揭露社會現象的本質,發揮職業的價值,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新媒體不斷出現,信息傳播的方式增多,對傳統媒體有一定的沖擊力。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新聞采編要有尋求創新的意識,對其新聞采編的形式和內容進行創新突破,尋求新的發展,或培養快速反應能力,或另辟蹊徑做系列性的深度報道。報紙媒體要結合當下時代發展特點,結合報紙、微信、微博、APP和手機報五類新媒體平臺,促進媒體融合及全方位的發展。在新聞的采集上,不再僅限于傳統的面對面采訪,信息收集的來源更加多元性,互聯網信息量每天都層出不窮,不過要注重探究新聞的真實性。在新聞編輯階段,為了在內容和視覺上都達到高質量的享受,新聞中插播圖片的質量和數量也要嚴格的控制,做到一定的創新性。
報社新聞記者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的職業技能,盡量避免新聞報道的同質化問題,要具有新聞洞察力和新聞敏感度,提升自身社會責任感,強調新聞最真實的一面。要與時俱進,捕捉時代發展的新特點,符合受眾精神文化層面的需求。具備創新精神是新聞記者必不可少的重要素質,只有形成屬于自己特有的采編風格,才能夠贏得更多的受眾。還要重視挖掘新聞的深度,與新媒體快速、簡短的報道形式區別開來。只有不斷提升新聞采編能力,才有可能做出使更多受眾認可的優質新聞報道,真正實現記者的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吳劍熔.試析基層記者如何提高新聞采編能力[J].傳播與版權,2015(04)56-54.
[2] 鄭威.基層新聞媒體如何把握新聞題材提升輿論引導力[J].西部廣播電視,2015(13):83.
中圖分類號:G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16)10-02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