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宜璟
(黃淮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新時期媒介融合下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研究
李宜璟
(黃淮學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逐漸加快,促進了國際文化之間的交流。電視新聞媒體通過跨國傳播,能夠有效促進世界信息的交流。國際電視媒體跨國傳播對于電視媒體資本要求較高,一直以來,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受到傳統新聞媒體的影響,其傳播能力欠佳,阻礙了電視媒體的國際化發展。基于此,本文對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進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國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的對策。
中國新聞;電視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研究
目前,全球大約有20多家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視新聞媒體,這些新聞媒體無論是面向本土播出還是進行跨國播出,都在竭盡全力地應對國際媒體之間的競爭。并且在實際競爭中,它們力求以最快的速度,向觀眾提供本國、國際上的新聞資訊,以便在國際競爭中能夠闡述出自己的見解,影響世界輿論。因此,從宏觀角度分析,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跨國傳播能力是增強我國新聞影響力的重要途徑。
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難以迅速提升,與諸多因素相關。首先,國際上不同國家之間的意識形態、文化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其次,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最后,中國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經營能力較差。
(一)國際意識文化形態差異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導致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難以實現“走出去”,也難以實現“引進來”。意識差異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中國傳媒機構的跨國傳播能力建設,同時也造成了一些西方國家對中國傳媒的不信任,長期以來一直對中國的媒體文化采取排斥的舉措。很多國外媒體不認同中國媒體的官方身份,導致新時期媒體海外傳播效果不佳。[1]
(二)缺乏對國際市場的了解
電視新聞媒體要實現跨國傳播需要了解其新聞傳播環境,而阻礙我國電視媒體提升跨國傳播能力的關鍵因素就是國際新聞市場。由于中國新聞電視跨國傳播對國際市場缺乏了解,導致國際新聞傳播輿論導向缺乏針對性,本土媒介難以采取準確的文化編輯,難以定位市場需求,難以全面開發新聞市場。例如,由于對市場把握不準,目前已經有很多海外商業運營陷入傳播效力不高的窘境。
(三)新聞經營能力差
在我國,大多數傳媒機構屬于事業單位,在企業化運作中不能成為市場主體,不能建立科學合理的現代企業制度,難以具備“走出去”的經濟實力。目前,我國大多數的傳媒企業將發展空間定位于國內市場,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傳媒開發力度不明顯。[2]
針對我國電視新聞媒體難以提升跨國傳播能力的情況,我國新聞媒體需要積極分析問題,尋找提升中國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的對策。在新媒體投入應用的媒介環境下,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需要借新媒體之東風,發展數字化網絡媒體。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新聞傳播渠道,實現以政府支持和市場化并重的新聞傳播方式。[3]
(一)借新媒體之東風,實現數字化網絡媒體發展
新媒體的興起對不同領域的新聞媒體的發展都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新媒體是新聞傳播的搖籃,因此提升中國電視新聞媒體的跨國傳播能力,需要借新媒體之東風,促進數字化網絡在新聞媒體中的實際應用。新媒體新聞傳播與傳統新聞傳播之間最大的差異就是新媒體新聞傳播的開放性、互動性、時效性。例如,在互聯網上,能夠借助開放性的平臺,強化觀眾與電視媒體之間的互動,并且通過留言、評論等環節及時進行節目反饋,該種信息服務是傳統新聞媒體所不具備的。在個性化的新聞服務中,能夠有效提升新聞的傳播力,擴大新媒體新聞的傳播途徑。在CNN、FOX等新聞頻道,新聞媒體大部分都是利用個人的互動網站,選取網民為草根記者,讓普通民眾能夠感受到新聞傳播的意義,并且捕獲更多的新聞信息源。通過這種形式,電視新聞媒體能夠逐步走上數字化媒體的發展道路。
(二)積極拓展新的新聞傳播渠道
提升電視新聞媒體的跨國傳播能力,需要積極拓展新的新聞傳播渠道。具體可從以下幾點入手:
第一,中西方新聞媒體的合作與交流。為了克服中西方媒體之間的文化差異,可以采取中西方新聞媒體合作的方式,促進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拉近中西方新聞媒體的距離。另外,可借助西方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特征,在與西方主流媒體合作的同時,提升新時期電視新聞媒體的品牌效應,拓寬銷售渠道,傳播中國文化產品。在這樣的合作中,能夠迅速打開國際市場,規避中國電視新聞媒體跨境傳播的局限性。[4]
第二,新聞媒體落地境外。開展新聞媒體的落地境外傳播,也是促進新聞傳播國際化的有益嘗試。在國外政策框架的影響下,直接在境外推出可以被海外受眾接受的文化產品。例如,CCTV-9頻道逐步進入美國城市有線網,并且與直播衛星系統相互銜接,相似的媒體行為還有CNC的新聞嘗試。
第三,以資本運作方式迂回接入。我國南方報業集團積極探索國際化發展渠道,通過資本運作的迂回接入方式,以務實的態度,選擇中性化的媒體開展合作,同時,利用產權交易的參股控股,這樣的媒體發展形式正是我國傳媒行業實現主流市場發展的關鍵,借助資本紐帶有效地解決人才問題、市場發展問題以及技術等問題。
(三)實現政府支持和市場化并重的新聞媒體發展道路
政府支持和市場化并重的新聞媒體發展形式,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提升新時期電視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的重要舉措。當代電視新聞傳播需要在政府部門的積極支持下,結合市場發展情況,實現在國際舞臺上傳播。
本文分析認為,為了提升新時期電視媒體的跨國傳播能力,需要克服電視媒體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要借新媒體之東風,實現數字化網絡媒體的發展。同時,積極拓展新的新聞傳播渠道,運用政府支持以及市場化并重的新聞傳播方式提升我國電視新聞媒體的跨國傳播能力。
[1] 熊德.中國電視新聞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2.
[2] 梁艷.全球化語境下中國新聞媒體教育功能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2.
[3] 吳立斌.中國媒體的國際傳播及影響力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1.
[4] 陳國昌.中國新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構研究綜述[J].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學報,2014(03):23-28.
G206.3
A
1674-8883(2016)21-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