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建軍
(衡水廣播電視臺,河北 衡水 053000)
淺述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
弓建軍
(衡水廣播電視臺,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新聞傳媒行業的快速發展,對于編輯記者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新聞行業編輯記者的一項重要素養,新聞敏感性是每名編輯記者都要具備的基本素養。總體而言,新聞敏感性既需要理論系統的強化,同時也需要反復實踐錘煉。本文結合新聞業務實踐工作,從理論和實務兩方面進行分析,探討新聞敏感性對于編輯記者的重要意義及提升路徑,進而指導新聞業務理論及實踐業務開展。
新聞;編輯;記者;新聞敏感性
提升新聞的專業程度和新穎性,對于提升媒體地位、發揮傳媒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新聞實踐工作中,有基本的行業理念和準則,但是并沒有具體的工作定式,這也是由新聞行業的創新特征決定的。對于編輯和記者而言,擁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立足新聞實踐工作,探討新聞編輯記者提升新聞敏感性的積極意義和有效路徑。
作為新聞工作者的一項基本素養,歸結起來,新聞敏感性就是編輯和記者對于新聞素材的敏感程度,是一種職業視角和職業態度。在發生具體的新聞事件中,有常規的報道角度,也有創新的報道角度,能在多大程度體現出新聞基礎材料的深度和廣度,決定了新聞報道是否能夠成功。作為一名出色的新聞工作者,在面對新聞素材的時候,往往能發掘其中的內在價值,并進行深入采訪和報道,就是新聞從業者常說的將新聞素材“吃干榨凈”,實現新聞效應的最大化。是否具有較高的新聞敏感性,也是區分記者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也是新聞工作者需要重點訓練的一項能力。
有實踐工作經驗的新聞工作者都會有這樣的體會,見諸報端的新聞內容,總是新穎和吸引人的,而在采訪中面對的事件卻往往是平淡的,甚至是單調枯燥的,但是經過新聞工作者的發現和加工,卻成了生動的、具有可讀性的新聞報道,在其中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新聞敏感性。
很多剛入行的新聞工作者由于不具有新聞敏感性,往往會錯過很多重要的新聞,如在報道會議的時候,往往拘泥于會議本身進行報道。從而其只是一則平淡的時政新聞,往往缺乏對于會議內容的真正發掘,造成了新聞可讀性不強的問題,浪費了新聞資源。在實踐工作中,很多新聞工作都需要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因此,就需要編輯記者養成新聞敏感性,能在第一時間作出判斷,這種敏感性,關乎報道的內容和質量。
以筆者親身經歷過的報道來講,就很能體現新聞敏感性的作用。在一次采訪過程中,有一個選題是關于校園意見反饋的,當地教育局在每所學校門前都設置了一個意見箱,收集學生及家長的意見。一位年輕記者去一所學校采訪,想采訪一下意見箱的利用情況,看看學生及家長反映的情況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但是到達現場后,沒有找到意見箱的管理人員,意見箱看起來也好久沒用過了,上面的油漆蓋住了鎖孔,好像很久都沒打開過了,這名年輕記者認為沒有可以發掘的內容,就結束了采訪。在回到單位匯報情況后,一名老記者聽到這樣的情況,重新來到現場,利用自身的新聞敏感性,轉換報道角度,以“被塵封的校園意見箱?”為主題,從學校不重視意見箱利用,甚至從來都不打開,無視學生及家長意見,造成意見反饋渠道堵塞的角度出發,寫出了一篇出色的報道。這則例子充分體現出了新聞敏感性在實踐業務中的價值和作用。
(一)強化理論學習
要提升新聞敏感性,離不開系統的學習。現在很多新聞單位在選人、用人的時候,往往忽視對于專業背景的要求,也不強化新聞理論知識的系統培養。這樣的新聞工作者,雖然一時能應付基本的新聞工作,但是在面對復雜和突發問題上,往往缺乏新聞敏感性,不能勝任工作。要培養新聞敏感性,需要從基礎概念出發,夯實基礎,提升理論水平和能力。
(二)強化實踐鍛煉
新聞工作具有極強的實踐屬性,因此在培養新聞敏感性上,同樣離不開大量的實踐。在實習生和實習記者的培養上,不單單要簡單地跟隨老師看熱鬧、走過場,而是要培養新人的獨立思考能力,要強化新聞編輯和記者的“讀者思維”,從讀者的興趣點入手思考新聞背景和新聞素材,找到新聞中的價值點和關鍵點,實現新聞素材的最大化利用,以提升他們的新聞敏感性。
(三)積極借鑒同行成果
在實踐新聞業務中,一個人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新聞編輯和記者需大量閱讀其他同行的作品。這種閱讀不是簡單地看熱鬧或者抄襲內容,而是要從新聞素材本身出發,發現新聞同行在處理新聞業務的時候,所運用的新聞手法和新聞視角,從而通過積極學習,提升自身的新聞敏感性。在新聞的學習和借鑒上,要實現量級的縱向深入和橫向比對,即既要多閱讀國家級高級媒體的作品,學習高位階知識,同時也要關注同級媒體的最新動向,尋求最具現實利用價值的素材。
新聞業務工作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很多情況都發生在短時間內,需要媒體工作者迅速作出反應。因此,媒體工作者培養出良好、敏銳的新聞敏感性,對于開展新聞業務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備成熟新聞敏感性的編輯和記者往往可以另辟蹊徑,發現較為新穎的新聞角度,深度挖掘新聞資源的價值,實現新聞效應的最大化,提升新聞價值和可讀性。在實踐工作中,提升編輯和記者的新聞敏感性,要從理論和實務兩個層面入手,在強化系統理論體系搭建的同時,鍛煉編輯和記者的實務應對能力,從而有效提升他們的新聞敏感性。
[1] 董衛華.試析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新聞研究導刊,2014(15):28.
[2] 曹麗君.新聞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性[J].科技傳播,2015,7(21):1+3.
[3] 李俊鵬.淺談新時期編輯記者素質的基本要求[J].品牌,2015(4):30.
[4] 李小倩.探討編輯記者的新聞敏感度[J].新聞研究導刊,2015(7):71.
G214
A
1674-8883(2016)21-01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