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宏
(福州電視臺,福建 福州 350000)
如何做好電視新聞的現場直播
高 宏
(福州電視臺,福建 福州 350000)
本文通過對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理念、意義和地位進行總結,指出只有把握好現場直播的即時性、現場性、直接性,才能做好電視新聞的現場直播。同時,本文結合相關案例,以期為提升我國電視新聞的現場直播水平提供參考。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即時性;現場性;直接性
現場直播是電視新聞類節目獨有的、最具優勢的新聞報道方式,具有即時性、現場性和直接性等特征。目前,現場直播已成為電視新聞報道中常用的新聞報道手法。[1]如何理解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理念,明確現場直播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意義和地位,并把握其即時性、現場性和直接性特征,找到新聞現場報道的最佳方式,是電視新聞現場直播中應被廣泛關注的問題。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是一種“在新聞事件的現場把新聞事實的圖像、聲音以及記者對事件的報道”,主要包括儀式類和事件類兩種類型。
(一)儀式類
儀式類現場直播是事先策劃好、準備好的對歷史性事件進行電視現場的報道。比如國慶閱兵、春節聯歡晚會等重大慶典或重大事件的直播。儀式類現場直播的最大特點在于新聞發生之前已被群眾預知,并且其新聞事件的流程有一個大致的規律可循。導演通過提前準備資料、架設機位來安排現場采訪。儀式類新聞現場直播變數較少,少有突發狀況發生。儀式類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大多數由單位或組織發起,用于表達統治集團的價值取向、意向和主張,并以此實現凝聚與鼓勵大眾的目的。例如,2014年福州電視臺《新聞110》欄目直播團隊對福州市元宵燈會進行直播報道。元宵花燈分幾個展區,持續一周關注不同展區燈會布展、燈會特色、觀燈安全、交通管制等重要信息。同時,先后組織20多名記者,通過衛星直播的方式,采取多機位、多路記者合作的方式,第一時間報道元宵燈會的情況,將燈會盛況呈現在觀眾眼前。幾路記者有的爬上二十幾層的高樓、有的穿梭于花燈之中,根據所處方位,通過高處俯瞰、細節解說等不同角度的鏡頭,全面展示了不同展區的燈會之美。其大大提升了節目效果、豐富了節目的表現形式,成為當年元宵節報道亮點。
(二)事件類
事件類現場直播一般未經過前期策劃,并且一般是對突發性新聞事件的直播。與儀式類現場直播相比,事件類現場直播無需承載過多象征意義,其更強調的是新聞的現場感和沖突性。例如,2013年7月,臺風“蘇力”正面登陸福州,福州電視臺新聞中心啟動大板塊直播報道,衛星直播團隊奔赴周邊沿海,臺風可能登陸的地點進行直播報道,一天內發回7條衛星直播節目,讓廣大觀眾及時獲知臺風對福州周邊沿海各地的破壞情況,大大縮短了大眾獲知最新消息的時間。
總之,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應最大限度保證實時性,要將現場所發生的事件實時、及時地報道出來,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同時,要以新聞事件的發生情況為主線進行現場報道,才能使直播更有特色。
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即以攝像機代替觀眾眼睛目睹新聞事件現場正在發生的事件的過程,可極大地滿足受眾親眼目睹、親身經歷、共感共振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電視新聞節目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地位。[2]例如,在國慶閱兵現場報道中,正是聲畫同步的現場電視新聞特征再加上同步傳達的傳播方式,使得國慶閱兵的現場報道最大限度地滿足了觀眾全方位的需求,從而使得其收視率創歷史新高。
對電視新聞節目而言,電視新聞現場直播的意義體現在:一是實現了“擬人際傳播”。“擬人際傳播”是指主播對一條新聞的直播運用于現場記者通過“連線對話”形式完成的新聞報道結構,其能將新聞語言表達生活化。例如,在“神十一”的現場直播中,記者借助飛船模型、虛擬演播室等形象具體的實物,用生活化的表達以實現普及科學知識、增強觀眾對科學知識的興趣的目的。二是實現了新聞直播的現場感。電視新聞現場直播可增加畫面的信息量,而且還能將現場記者的主觀感受傳達給受眾,使受眾增添對畫面的自主理解,發揮其想象空間,體現出直播的現場感。
(一)注重現場直播即時性,真正實現新聞的同步報道
快速及時是新聞報道的最有價值的要素之一,現場直播可使受眾目睹和感受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過程,可真正實現新聞報道的同步。要實現新聞的同步報道,就應該滿足觀眾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以親民、近民、服務于民的節目內容進行現場報道,才能讓觀眾感受到某地正在發生什么,而不是某地發生了什么。例如,福州廣播電視臺民生類新聞品牌欄目《新聞110》以“快速反應,輿論監督,為民服務,效益優先”為宗旨,多以現場直播的方式報道親民、近民、服務于民的節目內容,深受福州市民喜愛,是福州收視率較高的新聞類節目。
(二)注重現場直播現場性,真正體現新聞的客觀真實
心理學有一項重要的認知理論:人類最高級的感知形態是“親臨其境”。而電視新聞現場直播正是一種可以讓觀眾現場感受新聞事實的新聞報道方式,只有在注重現場直播的現場性的情況下,才能使坐在電視機前的觀眾身臨其境般地全方位感受整個新聞報道,從而提升新聞報道的有效性。另外,要體現新聞報道的現場性,應充分利用現場報道聲畫兼備、場景直觀等優勢,以強烈的現場感吸引觀眾,以較強的心理感受彌補觀眾無法親身介入的不足,才能真正體現新聞的客觀真實。
(三)注重現場直播直接性,真正提高新聞的可信度
現場直播類新聞節目的直接性傳播優勢主要體現在信息傳播的過程中,現場直播無需轉述可避免因“多級傳播”造成的“信息損耗”,同時可增強信息傳播的可信度。因此,現場新聞報道中應盡量通過記者在新聞現場的口頭報道評析,以及對現場相關人士的采訪,直接向觀眾進行傳播,縮短傳者與受者之間的距離,從而減少新聞報道的轉述環節,真正提高新聞的可信度。
總之,當我們驕傲地宣稱現場報道是新聞報道獨有的、最具優勢的新聞報道方式時,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即時性、現場性、直接性在新聞現場報道中的意義,進而學會利用優勢,找到最佳的新聞現場報道方式。
[1] 茍凱東.新聞直播再認識:從理念到實踐[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4,11(9):63-64.
[2] 陳紅梅.突發事件電視新聞直播的報道策略——以中央電視臺新聞直播汝川地震為例[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104,8(5):324-325.
G222
A
1674-8883(2016)21-02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