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巡視員 額爾敦巴雅爾
關于職工帶薪年休假的一些思考
□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巡視員 額爾敦巴雅爾

休息休假是職工應當平等享有的重要權利,也是依法治國的一項基本要求。目前,隨著《勞動法》《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的頒布實施,我國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正在逐步確立。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的確立和實施,不僅有利于保護職工的休息權,維護職工的健康,也有利于促進勞動關系的穩定和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調整職工心理、疏導職工情緒,尤其職工旅游休閑消費對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著重大意義。
筆者認為,職工對帶薪年休假十分期盼和歡迎,而且希望能夠得到落實。然而目前這項制度很難得到落實。具體原因如下:
一、普及宣傳不夠,認識不到位。
筆者調查認為:一是多數高層管理人員和企業主,特別是民營、私營企業主對該項制度不了解,對于不執行該項制度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更不清楚。二是有些企業認為當前的帶薪年休假制度與企業的經濟狀況存在一定的脫節,特別是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這項制度難以落實。三是很多職工對于該項制度不了解、不熟悉,對于該項制度的認識比較模糊,導致不會、不敢維護自身休假權益。
二、工作與休假矛盾突出,無法正常休假。企業重視經濟效益。職工看好每月的收入,也對于身心健康越來越重視。這種矛盾直接導致很多中小企業不主動提出或不安排職工休假,另一方面職工由于害怕影響自身利益,也不敢向企業提出休假要求。
三、帶薪年休假規定模糊,職工休假的積極性不高。
目前大多數企業的薪酬體系都與職工績效水平的高低有直接關系,休假導致勞動時間縮短,會影響個人的薪資水平。一是休假當月的薪水和獎金會減少;二是本年度績效評優受影響。因此,很多職工寧愿放棄休假而選擇加班,甚至有職工擔心休假影響自己的升遷。
四、缺乏話語權,監管乏力。
目前,勞資雙方不對等的情況,尤其在非公企業,私企相當嚴重。這些企業的職工沒有話語權,單位只關心經濟效益,不愿為職工休假增加成本。職工認為要求帶薪年休假可能影響自身發展甚至被辭退,因而不敢提出休假要求。另外,勞動監察力量不足,難以對年休假制度的執行進行有效督查,這些企業的工會多數也不敢為職工維權。
筆者認為,為推動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全面實施,應采取以下措施:
一、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認識。
各地各單位應加大對帶薪年休假條例的宣傳力度,尤其人社、工會、宣傳等部門必須將宣傳帶薪年休假制度納入職工權益保障的重要內容,通過新聞媒體、網絡加大宣傳,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另外,通過培訓進一步加強職工的法律維權意識,讓職工清楚地了解自己享有的權利。最關鍵的是,各地各單位領導應帶頭垂范,執行年休假制度,并鼓勵職工休假,讓更多職工獲得享受年休假的機會和權利。
二、以法保障,將帶薪年休假寫入勞動合同。
《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中明確規定“工會組織依法維護職工年休假權利”。工會組織有了法律上的保障,應當加大力度引導職工通過集體協商,增加職工的發言權。也可通過勞資雙方平等協商,制訂具體的落實辦法和執行計劃,將其納入集體合同內容并且通過職代會等形式公布于眾。要規范勞動合同內容,將帶薪年休假作為一項必備條款寫入勞動合同,約束勞資雙方的權利和義務。職工可通過行使協商權、檢舉控告權,訴求調解權和仲裁權、訴訟權等,實現自己享受帶薪年休假的權利。
三、頂層設計,規范標準,增強操作性。
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中規定“鼓勵職工結合個人工作實際分段靈活安排帶薪年休假”。但這樣規定過于籠絡和模糊,一方面對于企業沒有任何約束力,可安排、也可以不安排;另一方面對于職工來說,又不能自行安排,個人需要和工作實際的矛盾沒法解決。這種意見在制度層面有缺陷,沒有實際操作標準,因此,缺乏操作的可行性和靈活性。這需要更好地進行頂層設計,進一步細化操作標準,權利與責任也要具體化。
四、強化分類指導,進一步推動實施。
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全面實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取分類指導的原則,逐步推動實施。為推動帶薪年休假制度的全面實施,可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企業和企業員工實施靈活多樣的辦法,不搞“一刀切”。建議將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規模以上非公企業員工納入優先實施范圍,制定指導意見,加強督辦檢查,從而逐步推動帶薪年休假制度在“十三”期間得到全面實施。
五、將落實制度納入各級政府議事日程,加大執法監督檢查力度。
各級政府是落實這一制度的重點,各級領導是落實的關鍵。政府應不定期開展對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或勞動督察,針對各類違反規定不給職工休假單位和企業加大處罰力度,以剛性的制度為職工落實年休假制度提供配套保障。各級領導帶頭落實年休假制度、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讓廣大職工切實感受到各級政府的支持和領導的關愛,從而使職工在這項制度的落實中體會到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