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情況新舉措
重慶市總工會辦公室報道 重慶市總工會采取措施,全面提升網絡服務水平,特別是打造“1網+1證+1卡”新模式,取得較好效果。
健全機制,提升網絡建設水平。推進“互聯網+工會”工作,針對工會網上工作薄弱問題,下大力氣推行“互聯網+”行動計劃,著力打造“1網+1證+1卡”的“三合一”全新工會服務模式。所謂“1網”,就是“重慶市總工會官方服務平臺”;“1證”,就是基于移動APP的“重慶市總工會移動會員證及服務系統”;“1卡”,就是基于銀行卡的“重慶市總工會惠工卡及服務系統”。
強化預防,提升輿情引導能力。完善市、區、基層三級輿情收集和反饋機制,通過媒體、網站、QQ群、微信群等交流咨詢平臺,多渠道、多形式,廣泛收集職工意見和建議,及時整理、上報職工反映的共性問題和矛盾隱患。
加強培訓,加強網絡人員支撐。組織開展網上工作培訓和網絡技能培訓,提升工會干部網絡工作能力,提高工會干部分析研判輿情、把握時間節點、疏導公眾情緒、通達社情民意、適應網絡輿論戰場的水平和能力。
強化考核,保障工會信息質量。定期對基層工會信息錄用、更新情況進行統計,并納入年終考核目標,增強基層工會信息報送主動性、積極性,逐步實現網站信息更新常態化。在保證更新數量的同時,對更新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核,保證更新內容安全、準確、真實,提升門戶網站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山東省煙臺市總工會 邱春波 邢成剛報道 山東省煙臺市總工會探索建立“六種模式”,力推民主管理全面升級。
創新“兩抓兩帶”模式,實現產業協商集群推進。推廣“抓龍頭帶產業、抓上游帶下游”工作引領模式,通過選樹培養龍頭企業或上游企業,帶動本行業企業建制。上快遞行業通過此舉使協商民主鏈條延伸到了包括圓通、中通、申通、順豐等60多家快遞企業,保障了6000多名快遞小哥合法權益。
創新“梯隊建制”模式,實現批量協商整體推進。根據不同企業協商民主的實際,分階段梯隊推進。今年以來,市縣兩級民管干部深入400多家企業,召開60多次座談會,指導近千家企業實現梯次晉級。
創新“三書兩制”模式,實現規范協商依法推進。“三書兩制”模式,即:職代會“召開提示書”“整改建議書”“整改情況報告書”,由上級工會對不按時召開職代會或不履行報審程序的單位提出整改意見,并要求企業七天內完成整改。“兩制”,即“職工代表競選制”“職工代表巡視制”,嚴把職工代表入口關和履職關。
創新“四化工作”模式,實現有效協商扎實推進。所謂“四化”,就是規范化操作、超前化決策、網格化服務、常態化監督。今年,煙臺市總工會在煙臺人力資源產業園、節能環保產業園、天鴻商務樓、齊魯古玩文化城等特色商務聚集區推行此模式,實現了職工與企業雙贏發展。
創新“三上三下”模式,實現互補協商雙向推進。在25人以下小微企業推進“三上三下”模式。“三上”,就是職工權益訴求、生產經營、工資福利增長愿景三方面建議通過意見箱、工會會議、公司管理會議及時上達到公司。“三下”,即公司發展規劃和生產任務計劃,人力資源使用的決策,職工“五險一金”三項內容,公司及時通過廠務公開向職工通報。目前,該模式已在全市鎮街區域職代會和部分行業職代會中推行。
創新“掌上協商”模式,實現網絡協商深度推進。建立網上“職工意見箱”、職工需求“微調查”、職工代表提案“網上征集”等“掌上協商”平臺。上海愛斯達克汽車空調公司推出APP電子建議平臺,實現動態管理,激發了職工建言獻策的熱情。
江蘇省儀征市總工會 任信彪 翟羽心報道 家住江蘇省儀征市老城區的黃艷康,原來是儀征化纖紡織公司的職工,由于左腿九級傷殘,現為政府協保人員,生活十分困難。前些日子,家里的電飯煲壞了,給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不便。他得知儀征市總工會開展“微心愿”征集活動,就抱著試試看的心理,表達了自己的心愿。沒過幾天,他就收到儀征市總工會送來的一只新電飯煲,生活難題解決了。
為創新幫扶模式,全方位、多角度、精細化服務困難職工,今年6月,儀征市總工會開展困難職工“微心愿”征集活動,征集對象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困難職工、特困職工、特困農民工。活動一經發起,便得到廣大職工的熱情點贊,也得到愛心企業家、勞模先進的熱烈響應。該市總工會把困難職工的“微心愿”收集匯總后,隨即聯合愛心商家、企業家勞模、勞模志愿者認領,同時,該市總工會拿出部分資金,對沒有被認領的“微心愿”,由市總工會買單幫助困難職工家庭滿足愿望。
“微心愿”活動雖然解決的問題不大,卻深受職工歡迎。受此啟發,儀征市總工會主席李勇表示,下一步,儀征市總工會將推出三項舉措,努力做好職工關愛工作:一是精準鎖定服務對象,全面細致掌握困難職工所需所盼;二是豐富“微心愿”類型,開拓更多關愛項目,努力滿足職工多樣化的需求;三是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讓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懷得以傳遞,讓職工關愛活動持續不斷地輸送至社會的各個層面。
江蘇省靖江市總工會 秦潔 朱凱報道 江蘇省靖江市推出高層次人才“創業券”等措施,吸引高級人才,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靖江共有30多家企業與中科院自動化所、力學所、金屬所、理化所、等離子體物理所等20多個院所達成合作,開展科技成果產業化、聯合開展技術研發、共建科技創新載體、人才交流合作等各種形式的產學研項目60多項。
這些措施有:高層次人才“創業券”,為攜帶項目、技術、資金前往靖江創業的優秀人才提供啟動資金、項目資助等,最高額度350萬元;發揮政府資金引導功能,協調金融機構以“人才投、人才貸”等形式撬動社會資本支持創新創業;實施人才安居工程,規劃建設市級人才公寓,實施“購房券”制度,完善各類人才住房保障體系;拓展“馬洲英才卡”功能,設置10個領域30項優惠優待舉措,為優秀人才開辟綠色通道,解決后顧之憂;建立人才榮譽制度,重獎做出突出貢獻的杰出人才,不斷優化有利于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環境。
在一系列政策舉措推動下,靖江企業先后引進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12人,外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3人,此外還有國家“千人計劃”專家10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人。
良好的人才政策、優越的發展環境,激發了不少中外院士在靖的創業熱情。國家“千人計劃”專家、中科院微電子研究所“百人計劃”特聘研究員王守國教授2013年帶領創新團隊來到靖江,開展乙烯裂解爐制造關鍵技術研究,幫助企業攻克多項技術難題。該創新項目成功申報江蘇省科技成果轉化專項資金項目,獲得1000萬元項目扶持,并獲得江蘇省“雙創”計劃創新團隊項目500萬元資助。中科院院士周遠是我國低溫工程、制冷技術的權威專家,依托企業院士工作站,他將深冷處理工藝項目帶到雙勤民生冶化設備制造公司,大大提高了企業產品的性能和使用壽命。
另外,靖江市委市政府還頻頻組織企業參加“院所行”“海外高層次人才洽談會”等活動,先后舉辦“中科院科學家靖江行”“中科院院士專家靖江行”“中科院青年專家靖江行”等活動,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吸引。
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總工會 高峰 夏光河報道 近日,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總工會結合工作實際,主動作為,多管齊下,在做好非公企業建會工作的同時,重點開展新社會組織集中建會行動。
部門聯動,多管齊下。發揮黨工共建優勢,借助“兩新”組織黨組織集中組建活動契機,主動與區委組織部、民政局、人社局、住建局等部門對接,全面了解掌握各區域的“兩新”組織特別是新社會組織的底數和建會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方向明確。
突出重點,力破難點。突出律師事務所、民營學校、民營醫院等行業重點,破解社會團體、中介組織、基金會、城鄉社區等區域及行業難點,力爭到年底前實現建立黨組織或聯合黨組織的新社會組織100%組建工會。
注重方法,務求實效。主動與組織部門共同走鎮區進村居、走社區進店鋪,結合新社會組織規模小、相對分散的特點,采取建立區域聯合工會或行業工會聯合會的方法,將小型社會組織納入其中,適時在條件成熟的鎮區組織集中授牌儀式。
浙江省泰順縣總工會 林景堂報道 11月10日,由浙江省泰順縣總工會、縣民政局合作共建的社會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
為實現共建共贏,發揮社會組織正能量作用,泰順縣總工會社會工作室成立后,將以工會引領、社會組織服務的創新模式,開展各項救濟、幫扶、援助等服務工作。并通過協議,明確縣總工會、縣民政局、社會工作室三者之間的權利義務,打造具有工會特色的社工服務品牌,實現工會幫扶最大化。根據協議,泰順縣總工會已聘任1名國家初級社工到崗,并指派職工服務中心的1名工作人員協助做好工作室各項工作。
此外,泰順縣總工會還將結合工會服務對象,充分利用社會工作室平臺,進一步了解掌握困難職工、援助對象等基本情況,認真做好困難職工的申報、審核、上報等工作。同時,將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運用到工會服務職工工作中去,切實提升工會幫扶、就業、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實效性,進一步提升工會服務水平,擴大工會影響力。
據了解,今年以來,泰順縣總工會積極探索創新工會服務模式,先后成立了泰順壹家人工會聯合會、泰順心源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等,為職工群眾提供就業培訓、心理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不斷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使工會組織成為最受歡迎的“職工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