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春劼
徐悲鴻與各界名人交往的故事
文/汪春劼
[編者按]徐悲鴻,江蘇宜興人,1895年出生,中國現代著名畫家。青年時留學法國學習繪畫,歸國后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新中國成立后,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1953年去世,享年58歲。徐悲鴻一生作品頗豐,尤以畫馬而聞世。徐悲鴻的大部分畫作,珍藏在北京徐悲鴻紀念館中,目前,位于新街口的徐悲鴻紀念館,原館已經拆除,新館已重建。對外開放之后,將是欣賞徐悲鴻畫作和研究徐悲鴻藝術成就的重要場所。徐悲鴻一生愛好交際,與各界名人都有往來。細細回味徐悲鴻的一生,讓人驚訝的是,他的身邊集中了眾多的文化名人與政治名人。本文講述了這類交往的故事。

在徐悲鴻的人生旅途中,最艱難的就是1915年下半載。其間他多次斷炊,居無定所,找工作一次次碰壁。
1916年,徐悲鴻的命運出現轉機,這一年,他進入天主教會創辦的震旦公學學習法文,且得到出版商高劍父送來的50元稿酬,紓解了經濟困境,更為重要的是,在哈同花園征集倉頡畫像的活動中,徐悲鴻中了頭彩,從而一腳邁進了“上流社會”。
徐悲鴻暑期就住在這家上海灘最大的私家花園里進行創作,哈同花園總管姬覺彌(本名潘小孬,江蘇睢寧縣人,1949年移居香港)對徐的才華與勤奮非常欣賞,介紹他與康有為相識。就這樣,徐悲鴻拜56歲的康有為為師,親炙其教,并得以進入康宅觀看康的收藏,大開眼界。
有貴人相助容易走出困境,康有為便是徐悲鴻生命中的貴人,以后徐悲鴻能出國深造就得力于他的一封推薦信。
1917年年底,徐悲鴻手持康有為的介紹信奔赴北京。康有為的大弟子、大名士羅癭公在京城熱情接待了他,并帶他去見教育總長傅增湘。喜歡讀書也喜歡藏書的傅增湘對徐悲鴻的作品很是欣賞,承諾公費支持徐悲鴻留學法國,但要等到一戰結束方可成行。在京等待留學期間,1918年2月,經朋友介紹,徐悲鴻得見北京大學校長蔡元培,蔡元培聘請徐悲鴻為北大畫法研究會導師。
時為新文化運動重鎮的北大,名流云集,徐悲鴻得以躬逢其時。他與蔡元培、胡適、李石曾、朱希祖、錢玄同、沈尹默、沈兼士等組成教育研究會,討論修改教科書,內容之一即改文言為白話。在畫法研究會,他與名流陳師曾、錢稻孫等在一起切磋畫藝。在此期間,他得到中法大學校長李石曾的幫助,住在西山碧云寺。
除此之外,徐悲鴻還觀私家所藏,交當時名彥。在羅癭公的介紹下,他結識了比其大一歲的京劇名流梅蘭芳,并為其畫了《天女散花圖》,他還為剛剛出道的京劇四大名角之一的程硯秋畫像。
1918年12月上旬,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批準徐悲鴻以官費生資格赴法留學。
從北京回到上海,徐悲鴻首先拜訪恩師康有為,接著赴哈同花園見姬覺彌,受到熱情款待,并獲贈三千元。當年中國影響力最大的媒體《申報》對徐悲鴻的出國“廣而告之”,稱之為“吾國之派赴西洋留學美術者以徐君為第一人”。
1919年5月8日,徐悲鴻先是抵達倫敦。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第二年徐悲鴻以優異的成績考取法國國立最高美術學校圖畫科,在該校錄取的100多名新生中,其成績名列第14位。徐悲鴻是進入該校的第一個中國留學生。
1921年,受時局影響,徐悲鴻從法國來到德國柏林,問學于康普先生。時在歐洲的中國留學生成立一社團——天狗會,在這里,徐悲鴻結識了一批年齡相仿的中國留學生——他們回國后大多成為呼風喚雨的人物,其中有美學家宗白華,文史大師陳寅恪,后曾任臺灣“國防部長”的俞大維、臺灣“立法院長”的張道藩、臺灣大學校長的傅斯年等。除此,徐悲鴻還結識了正在歐洲考察的維新領袖梁啟超和著名軍事理論家蔣百里。1927年,他結束了在國外多年的學習,滿載而歸。
徐悲鴻與學界諸多大牌互動頻繁。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中央大學停課,徐悲鴻便來到北京看望朋友,他住在文化大師胡適的家中。
1935年,徐悲鴻再次來到北京,他為胡適夫人江冬秀所養的獅子貓畫像,為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夫婦作《雙馬圖》,并出席華北文學藝術界舉辦的歡迎茶會,到會的有周作人、齊白石、陳錦等。2月9日中午,徐悲鴻來到中南海居仁堂,出席何應欽的宴會,晚上他參加了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主任嚴濟慈的宴請,眾多學界名流作陪。2月10日早晨,徐悲鴻赴中法大學教授陳錦之宴,中午在東興茶樓赴北平研究院副院長李書華之宴,晚上他坐火車離開北平,到站送行的有北大校長蔣夢麟、音樂教育家楊仲子、戲劇家熊佛西等20余人。
徐悲鴻的交往人脈既有美術圈子的,也有圈子外的;既有文化界的名流,也有黨政界的高官。他的這些交往都不是酒桌上的泛泛之交,如徐悲鴻同國民黨元老吳稚暉的關系就很密切。
徐悲鴻作為中國畫壇的領軍人物,手上擁有許多稀缺的資源與廣泛的朋友圈子,他熱心腸,不遺余力地推薦學生去國外留學,幫助學生安排工作,他為一些畫家寫介紹信、寫序、題字、推薦出版,他還請朋友給學生提供方便,這里以其1946年9月給文學家林語堂(留德時他們相識)一函為例:
門人費成武、陳曉南、張倩英、張安治四君,由教育部派赴英倫研究藝事,因歐亞交通工具缺乏,及改道由美赴歐,道經紐約,特囑拜謁足下,面聆訓誨,幸垂教焉。
抗日戰爭爆發后,徐悲鴻于1939年來到東南亞與南亞等國,舉辦畫展,進行義賣,文學家郁達夫先生得以與其相識相交……
摘編自《名人傳記》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