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 微 楊憲敏 王亮停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
?
國際油價下跌背景下我國油品進口企業面臨的風險問題
■宋微楊憲敏王亮停邯鄲職業技術學院
石油經過冶煉加工除可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汽油、柴油、噴氣燃料等能源外,還可提供潤滑油、潤滑脂、溶劑、石蠟油、瀝青和石油焦等工業、筑路材料。石油產業不僅包括石油冶煉企業,還包括下游以石油冶煉產品作為能源或原材料的工業企業及服務業。2000年以來,我國石油需求年均增長率達到6.5%。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口原油3.1億噸,同比增長9.5%,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也自2013年的59.3%上升到60.4%。
2014年初,國際油價開始自高位下跌,到2015年12月,國際原油均價竟跌至40美元每桶之下。油價下跌顯然可以節約大量外匯支出,降低國內能源消費價格。然而,油價的不穩定卻對大量的油品進口企業尤其是以石油為原材料的煉油廠及相關下游企業、對需要進口其他石油產品的生產企業及服務業等造成潛在進口風險。面對油價下跌的基本趨勢,構建油品進口企業風險規避機制,已成為迫切需要。
(一)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油價基本走勢分析
據新浪財經公布的數據顯示,2007年國際油價突破100美元每桶并達到近150美元每桶的歷史峰價之后,自2008年初開始大幅下跌,到2008年12月跌至40美元每桶以下,達到新世紀以來的歷史最低價位。此后,國家油價開始在小幅漲跌中整體維持上漲態勢,并于2010年后升值100美元每桶的之上。此后直到2014年5月,國際油價基本維持在80美元到130美元每桶之間的相對高位,國際石油市場進入高油價時代。然而,2014年5月份之后,國際油價一路下滑,并于2014年10月份跌至接近新世紀以來最低價的40美元每桶的水平。目前,國際油價雖有小幅上漲,但上漲趨勢緩慢,基本維持在60美元每桶的相對低位。2015年上半年國際油價觸底特征明顯,下半年大幅漲跌的可能性不大,將以低位區間震動為主,基本維持在40美元每桶上下的價位水平。截至2015年12月16日,國際油價輕質原油交易價格為37.35美元每桶,預計2016年后國際油價大幅回升的周期依然漫長。
(二)金融危機以來國際油價波動帶來的效應分析
國際油價下跌對全球經濟帶來了深入影響。中東主要產油國的石油收入大幅減少,IMF估算,2015年全年國際油價下跌給中東產油國造成的收入損失高達3600億美元,隨著國際油價自去年的100美元每桶下跌至45美元每桶左右,中東一些產油國為應付財政支出不得不動用壓箱底的應急資金。與中東相比,美國在石油開采中擁有顯著技術優勢,然受埋藏條件所限,其開采成本明顯高于中東,一般認為55美元每桶是美國石油開采成本的上限,即便美國頁巖油開采技術成熟且成本控制在30美元每桶左右,但整體來看,隨著國際油價下跌至45美元每桶左右,美國石油開采的整體成本相對上升。對同樣為產油國的俄羅斯來說,受地緣政治、國際石油需求下降及美國頁巖油開發及中東產油國壓價競爭等因素影響,其石油出口量及收入都出現大幅下降,導致盧布大幅貶值并出現嚴重國內財政壓力。對我國來說,油價下跌顯然可以節省大量石油進口外匯支出,有利于國內油企及其他油品進口企業利用油價下跌帶來的進口機遇擴大進口及儲備規模。
(一)油品庫存虧損風險
目前,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存度達到60%,主要的石油冶煉加工及銷售企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每年都需從國外進口大量的原油以維持生產并保持庫存。2014年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國際市場上原油及相關制品的生產成本及價格也相對下降,為中國油品進口企業擴大進口數量,增加庫存成本提供了機遇。對中石油等大型油企來說,除要維持正常生產保持一定期限的生產供給性庫存外,還需配合國家能源安全戰略在油價下跌時增加戰略石油儲備。2014年7月以來,各大石油央企已多次進行買進操作。然而,若油價穩定在一定水平或達到觸底水平,大量買進石油不僅可以節省大量外匯,而且有利可圖,否則可能造成現貨虧損。截至2015年12月,國際油價跌至40美元左右每桶的觸底低位,而自2014年國際油價跌破100美元每桶價格節點以來,我國石油企業庫存規模已達1.6億桶,同比新增8700萬桶。顯然,我國石油企業在100美元到40美元每桶價格區間中增加的儲備規模必然存在虧損風險。油價下跌以來,國內油企為減少庫存虧損,不斷調低相關油品價格。2015年11月17日,發改委稱自11月17日24時起下調國內汽柴油價,汽油每噸下調85元,柴油每噸下調80元。全國平均折合90號汽油每升下調0.06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07元,92號和95號汽油每升降0.07元。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本年內第十一次下調。
(二)銷售利潤壓縮風險
當油價處于下行趨勢中時,石油冶煉企業及以相關產品作為能源和原材料的下游企業及服務業的生產成本會不斷降低,但生產成本與市場售價之間的錯位會造成企業的銷售利潤受到壓縮。對于國內的煉油廠來說,當進口原油價格出現下跌時,國內汽油、柴油等油品的市場售價也會出現相應下降,而煉油成本則因生產周期和庫存周期的存在出現與市場售價間的市場錯位,導致成品油利潤空間受到壓縮。例如,中石油進口的石油一般擁有兩個月的庫存周期,如果原油價格在兩個月后出現大幅下跌,必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壓縮其銷售利潤。2015年以來,國際油價依然處于下行趨勢,受此影響,中石油作為我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僅實現營業收入8776.24億元,同比降低23.9%。其中,歸屬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總額為254.06億元,同比降低62.7%,每股盈利為0.14元,同比減少0.23元。對于其他油品進口企業來說,當油價下跌時,雖然進口成本會降低,但進口及庫存周期的存在同樣會導致進口成本與市場售價之間的空間受到壓縮,乃至出現賠錢的情形。
(三)市場及金融環境的惡化風險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2015年以來,原油價格在50美元左右低位徘徊,利空消息接踵而至,高盛一再重申的油價可能跌至20美元每桶的預言也會成真。若國際油價繼續低位徘徊,不僅其他大宗商品銷售價格會受到拖累,整個金融領域也會受到沖擊。如油價下跌導致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世界主要石油出產國經濟收入大幅萎縮,都會對我國油品進口企業面對的市場及金融環境產生沖擊。2014年9月,受前期石油價格自150美元每桶跌至90美元每桶影響,中石化實行混改后股價出現大幅下跌,9月2日當天,其H股股價不升反跌,低開3%,現跌3.67%,報7.49港元,最低曾跌4.32%,A股方面中國石化高開后曾跌超0.7%,震蕩上升0.3%后,又跌1.3%,現跌0.7%。油品進口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中的重要領域,必然與整個市場及金融環境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2014年5月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下跌并在地位徘徊。受此影響,中石油銷售利潤出現大幅萎縮。2015年中石油發布2014年銷售業績數據顯示,受原油價格下跌及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影響,中石油當年實現利潤收入1071.23億元,同比下降17.3%。
(四)油品進口的期貨交易虧損風險
石油及相關產品屬于我國的大宗進口商品,而期貨交易是石油進口中常用的貿易形式。目前,我國的石油投資方式主要包括期貨交易和現貨交易兩種。石油投資者投資石油期貨實際是通過社會化的融資渠道為我國的油品進口企業融資,并在此過程中賺取相應回報。期貨收益都屬于一種預期性回報,是否盈利主要看未來商品價格走勢。2014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并跌至2015年12月以來40美元每桶左右的觸底低位,給油品進口的期貨交易及相關進口企業帶來的不小風險。油價下跌以來,中國油企及民間資本投資美國原油期貨的風險明顯增大。2015 年12月以來,國際油價下跌幅度達到1.6%,受此影響紐約交易所明年1月份的石油期貨交易價格將下跌57美分,報收于34.95美元每桶,創下2009年2月份以來最低收盤價。雖然我國石油期貨交易市場不健全,然國內油企及民間資本在油價下跌背景下參與國際原油期貨交易的風險也顯而易見。
(一)拓寬原油進口渠道,挖掘國內原油生產潛力
目前,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原油進口規模逐年遞增。預計2015年底,我國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對外依存度高達60%的原油供給結構和龐大的原油進口規模決定了穩定的原油進口渠道在國家安全中擁有重大意義。然而,我國的原油進口渠道目前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不僅相對狹窄,且容易受到中東動蕩地緣安全形勢的影響。2015年上半年,我國自中東進口原油數量占到總進口量的56%,而自非洲及俄羅斯進口的原油僅占22.9%。對此,我國應當積極借助“一帶一路”戰略推進之機,努力面向沿線國家拓寬原油進口渠道,增加自中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原油進口規模,縮短原油進口航線距離并降低地緣安全形勢對我國石油進口渠道的影響。如目前俄羅斯因盧布匯率暴跌繼續以石油出口增加財政收入,我國可借機擴大對俄石油進口規模。另外,我國還要鼓勵原油勘探及開采企業創新石油勘探及開采技術,挖掘國內原油儲藏及現有油田的開采潛力,將國內油品企業對進口原油的依存度控制在相對合理的水平。
(二)提升企業技術水平,降低進口原油的生產和庫存周期
國際油價處于下跌趨勢中時,企業庫存及生產周期過長往往造成企業生產成本與市場售價之間的利潤空間受到壓縮。對此,我國油品生產及加工企業要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水平,更新生產工藝,節約油品的生產及庫存周期,盡量縮短進口原油自生產加工到上市銷售的時間周期,拓寬原油進口價格、生產成本與市場售價因原油下跌受到壓縮的利潤空間。另外,我國油品進口企業尤其是石油進口企業還要努力配合國家的能源安全戰略,在不斷優化原油進口渠道的同時,將國內原油進口加工及下游企業等納入全球原油市場的供應鏈,縮短原油的進口周期。另外,還要鼓勵有實力的大型油企如中石油、中石化等在海外直接投資設廠,縮短原油運輸造成的時間遲滯及由此帶來的國內庫存壓力,以直接向國內輸出成品油的形式拓寬利潤空間。
(三)鼓勵大型油企構建石油儲備,把握價格區間增加進口規模
配合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構建戰略石油儲備,既是油品進口企業的生存之道,也是其應付的國家使命,而把握時機、做出拓展進口規模的決定則是油企領導層在油價下跌時需要認真思考和理性把握的重要問題。油價下跌并不是只會給進口企業帶來風險,在一定層面上為實力雄厚的企業帶來了機遇。油價下跌,對于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來說,應該趁此時機加大力度儲備石油,只要以后油價上漲,不僅能夠挽回損失,更能夠獲得利潤。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在2013年累計進口原油達到2.82億噸,同比增長4.03%,原油對外依存度也接近60%。按一桶原油價格下降10美元測算,進口一億噸原油(1噸約等于7桶)就可以減少外匯支出70億美元,而全年可減少進口支出在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由此看來,油價下跌時趁機儲備石油,確實為一良策。其實,國家也應該積極建立石油儲備制度,以此來降低油產品進口企業的風險。
(四)提升原油深加工能力,延長產業鏈并增加產品附加值
隨著油價的下跌,油產品進口企業的利潤逐步降低,而要想減少損失,獲得高額利潤,必須要對油產品進行深加工,以此來延長石油的產業鏈。延長石油產業鏈,應先建立油產品生產一體化,形成油產品采購、生產、加工、包裝、銷售等完善的產業鏈,借以保障企業獲得利潤。石油最為直接的用途便是作為燃料,在此方面可以進一步提煉石油將其生產出航空汽油、車用汽油、航空煤油以及生活中所使用的鍋爐燃料等一系列燃料油,來延長石油的產業鏈。此外,還可以進一步生產一些潤滑油或者潤滑脂,其可以非常有效地減少石油之間的摩擦,增加機器的運轉速度,提高工業生產的效率。雖然目前從事此類油產品深加工的企業較少,但不失為油產品進口企業發展的一大方向。除此之外,還可以進行一些瀝青或者蠟的深加工,有效延長石油的生產鏈。▲
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國際油價再低跌穿40美元/桶過去一年跌掉1/4 [EB/QL].http://finance.sina.com. cn/roll/20151204/004723926591. shtml.
[2]新浪財經.十年·回顧2005-2015年國際原油市場價格走勢[EB/QL].http://finance.sina.com. cn/money/forex/20150617/114622455048. shtml.
[3]全球五金網.石油定價權任重道遠合理區間增儲[EB/QL].http: //finance.sina.com.cn/money/forex/20150617/114622455048. 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