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
【摘 要】一個優秀編輯應該是具有深厚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文化知識素養。不僅要熟悉各種新聞的實際采訪流程,還必須對新聞素材和稿件具有獨具慧眼的判斷力,從而才能把關定向保證電視新聞的播出質量。
【關鍵詞】新聞編輯 判斷力
一檔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不僅源自于記者的辛勤采訪,更離不開新聞編輯對題材的精心組織與謀劃,對內容的權衡與把握。當下,為數不少的人都以為每天前方記者在前線“沖鋒陷陣”,而后方編輯 “坐享其成”。其實不然,為此,本人結合自己多年來的編輯工作經驗,略論要想當好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編輯應具有的四個判斷力。
新聞導向判斷力
常言道:“導向正則方向明,方向明則思路清。”新聞輿論上若出現誤導,就會混淆視聽,渙散人心,給社會上一些偏激情緒推波助瀾,危害整個社會的安定團結。身為電視新聞編輯一定要堅持黨性原則,堅持正面宣傳為主,堅持高舉旗幟、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唱響主旋律,打好主動仗,鞏固壯大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維護好改革發展穩定大局。要注重引領社會思潮,用正確的輿論引導人,先進的思想教育人,典型的事跡感染人。其編發的新聞能夠起到凝聚民心、激揚民氣、推進工作的作用。因此,電視新聞編輯在編輯新聞報道中必須嚴把導向關。一個成熟電視編輯應是判斷和駕馭形勢的高手,這既包括要科學判斷和駕馭輿論形勢,又包括通過輿論營造有利于改革發展穩定、有利于全黨全國工作大局的整體形勢。在新聞報道中必須服從大局。宣傳什么、不宣傳什么,贊同什么,關注什么,怎么報道,都要把黨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服從和服務于中心工作。要建立和完善警示問責制,切實提高把關的意識。在編輯工作口中堅決做到四個絕不能:一是絕不能在群眾不滿意的問題上火上澆油,要做好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的工作;二是絕不能為那些影響社會穩定的全局性問題推波助瀾;三是絕不能為與我們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不協調的噪音、雜音提供傳播渠道;四是絕不能頭腦發熱,熱衷于負面報道,追求所謂的轟動效應。
新聞真假判斷力
假新聞在任何社會都是丑聞,為社會誠信和文明準則所不恥、不容。虛假新聞損害了媒體公信力,損害了新聞隊伍的形象,損害了新聞工作的聲譽,損害了人民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杜絕虛假新聞,堅持新聞真實性原則是新聞工作者的道德準繩,更是做好廣播電視編輯的立身之本。一個觀點錯誤的新聞作品,一篇失實的稿件,傳播出去后就會產生不良的社會影響,編輯在其中難推其責。因此,電視新聞編輯要提高真假判斷能力。一是要具有強烈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時刻繃緊“新聞無小事、畫面無小事”這根弦,有效駕馭輿論形勢,不偏、不空、不虛,搶占制高點,增強話語權,充分發揮輿論引領作用,切實做到不辱使命,無愧“喉舌”。二是要提高政策水平、增強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進而做到視野開闊、閱歷深厚、科學嚴謹、理性思維,不跟風、不獵奇、不發熱。三是要提高敏感性,要有細心、耐心、恒心,不論新聞事件大小,對其中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原因、結果要“看仔細”。四是要提高真實度,對編稿中發現的事實敘述、數字統計等方面的疑問要主動詢問求證“問清楚”;對新聞中報道對象的定位、觀點的提法、專業術語的運用等弄清搞懂“查明白”。只有明辨是非才能立場堅定,激濁揚清才能彰顯主流。只有如此,新聞編輯在新聞報道中才能恪守住新聞真實性原則,向社會、受眾提供真實、可信的新聞和信息,才能擔當好正確引導的責任。
新聞價值判斷力
新聞價值是選擇和衡量新聞事實的標準,是新聞事實本身所包含的滿足社會需求的質的總和。一個客觀存在或發生的事實,能否成為新聞,然后被傳播,應該取決于兩點: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樣的方式與公眾的利益相關聯,二是能否滿足人們對各種社會資訊的需要。在這里,所謂的公眾利益既包括經濟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榮譽、審美等社會價值利益,而社會資訊的需求則是人們對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滿足,當然不是獵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滿足少數人需要的感官刺激。因此,編輯必須“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優秀的新聞編輯應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可以從大量的新聞素材中提煉出精華,能夠給予記者采集的新聞素材以正確定位,重新確定視角并找出關鍵點,將一條平淡無奇的新聞轉換為具有說服力,富含影響力的新聞。其主要功力就在于能夠選準切入點,展示出新聞價值的關鍵所在,這是編輯應掌握的基本技能。新聞實踐證明,新聞所報道的內容是黨、政府和群眾普遍關心、社會各行各界共同矚目的,價值就高;報道的事實只涉及少數群體、個別地域、單個行業的,價值就低。電視新聞編輯不僅要發現稿件本身的價值,而且要能透過稿件的內容發掘新聞事實背后的價值、表象下面的本質、個案中的宏觀意義,能看深一眼、看多一面,見別人所未見、言作者所未言。
新聞尋租判斷力
眾所周知,在一部分媒體記者中,利用自己掌握的強勢話語權即新聞權力來謀求非法經濟利益的現象屢見不鮮。他們有的拉廣告不成,便以揭露真相為名,做選擇性負面報道;有的自覺充當公關工具,深深卷入利益輸送。
為了杜絕尋租現象,新聞媒體必須建立起強有力的約束監督機制。在此基礎上,要強化電視新聞編輯的自身素質練好“內功”。一是要修己身,新聞編輯必須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淡泊名利,堅持抵制拜金主義,堅決不搞有償新聞。二是要把好編發關。電視新聞編輯雖然不是決定新聞是否播出的決策者,卻是新聞是否有尋租行為的判斷者。要學會用哲學觀點去審視事物,透過現象抓住本質,努力把問題看深、看準、看透;要堅守傳遞客觀、公正、健康、真實的信息。三是要敢字當頭。面對新聞尋租行為要敢于質疑,敢于分辨,敢于說不,絕不給尋租行為打開方便之門。四是要把握好“度”。對曝光類節目,要注意時機的選擇、數量的把握、畫面的安排。輿論監督是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尤其是曝光類節目,在播出前,必須認真地核對內容中所寫的事實,然后請臺領導審定,重大的批評報道還要送新聞單位的上級領導審定。
(作者單位:鞍山廣播電視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