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榮
六十三歲放生鯉魚
●陳志榮

富陽有六十三歲放生鯉魚的傳統(tǒng)習俗,說是年老后,逢九便是坎,因此做壽往往提前一年,如六十大壽是五十九歲做的,通過做壽來過坎。可是除了“明九”,還有“暗九”,就是九的倍數(shù)。六十三,是進入老年后的第一個坎。俗話說,“七九六十三,鯉魚跳沙灘”,鯉魚跳上沙灘,還不兇多吉少?兆兇之年自然要想辦法化解。放生鯉魚過坎,就是其中一法。
很久以前,富春江邊有戶人家,以捕魚為業(yè)。這年,丈夫一人在江中撒網(wǎng),突然遇到風暴,船翻人亡,拋下了妻子李彩娟,女兒王銀梅。李彩娟靠給別人縫補漿洗,挑起了養(yǎng)育女兒的擔子。
春日的一個早上,李彩娟去江邊撿潮水推上來的柴草,忽然看到遠處有條大鯉魚從江中跳到沙灘上,很快又跳回江中,連續(xù)不斷。她感到奇怪,便悄悄地過去,準備捕住這條大鯉魚,中午好熬鮮魚湯。大鯉魚發(fā)現(xiàn)人影,躲在江水中不出來了。
李彩娟走近一看,沙灘上有個淺水潭,里面有十多條幼魚。大鯉魚跳上來是為什么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她離開了水潭,遠遠地站著觀察。過了好一會兒,那條大鯉魚又在跳沙灘了。這下才看清楚,鯉魚嘴里銜著幼魚,到再次跳上來時,嘴上空空的。過了大約一支香的時光,鯉魚再也不跳上來了。
李彩娟走過去看到,淺水潭里一條幼魚也沒有了。難道是大鯉魚吃掉的?想想又不可能,若是它吃的,只要在潭中把魚吃完再回到江里去,何必要一次次地銜到江中去呢?她猛地想到,這些鯉魚幼苗是被晚潮推上沙灘的,因有淺潭,就擱淺了,潮落后回不去江中。它們還不會跳,只會在水中游來游去。淺潭中的水很快會干的,等太陽一照,那些幼魚就會被曬干。大鯉魚是把魚苗銜到江里去,救它們的命。鯉魚跳沙灘,很有可能被人或魚鷹捕住,但為了救幼魚,竟不顧自己的安危,李彩娟被深深地感動了。
一晃三十多年過去,女兒王銀梅早已出嫁,好在和娘家的村相鄰,不時地來探望母親。過了花甲之年,李彩娟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年一過,已是六十三歲,看來,難過“暗九”這個坎了。
春日的一天,王銀梅正準備去看母親,碰上一個賣魚的,有條活蹦亂跳的大鯉魚,便買下,打算熬魚湯給媽媽補補身子。來到母親家,正要剖魚,卻被母親阻止了。自從看到大鯉魚救幼魚后,李彩娟再也沒有吃過鯉魚。她對女兒講了鯉魚救幼魚的事,還讓王銀梅把大鯉魚放回到富春江中去。
王銀梅聽了也深受感動,拿著鯉魚就走。街坊鄰居得知原委后都覺得新奇,跟著來到江邊,大鯉魚下水后,還朝著王銀梅他們點了點頭,才往深處游去。
說來也怪,自從鯉魚放生后,李彩娟的病一天天好起來了,初夏時節(jié),竟能到屋邊的菜園里種菜了。人們都說,是那條放生鯉魚的報應(yīng),使她過了這個坎。
這一來,村里的人紛紛效仿,每當父母六十三歲時,女兒便在正月里買來活鯉魚,送到娘家,讓他們?nèi)シ派^“暗九”這個坎。有的還在鯉魚上吊塊小牌,寫上放生者的姓名和出生年月日。
六十三歲放生鯉魚的習俗,不但在當?shù)貍飨聛恚€慢慢地傳到了別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