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祺俊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
?
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
陸祺俊
(作者單位:西京學院)
摘 要:廣播新聞是目前我國新聞的主要形式之一,其已成為我國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播新聞在傳播過程中以多樣化、高效化等形式存在,可以說現代背景下的廣播新聞傳播更加符合現代人們的生活特征,這對廣播新聞傳播的有效提升具有極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廣播新聞;傳播;新特點
廣播新聞和我國人們的生活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作為人們了解時政、民生以及娛樂新聞的主要途徑,廣播新聞傳播的實現對豐富人們生活所具有的意義是十分明顯的。本文對廣播新聞傳播的含義以及廣播新聞傳播的新特點進行分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廣播新聞傳播在人們生活中所占有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作為人們獲取新聞訊息的重要途徑,廣播新聞傳播途徑被進一步拓展。目前,最常使用的廣播新聞傳播途徑為電視、網絡、報紙等,多途徑傳播的實現,讓人們更加容易獲得新聞訊息。最初階段的廣播新聞傳播載體為報紙等,在新網絡發展狀態下,廣播新聞傳播逐漸向便捷性以及多樣性發展。作為我國傳統媒體,廣播在我國新聞傳播上具有的權威性較高。此外,廣播新聞所包含的內容也較豐富,像社會新聞、經濟新聞、政治以及文化新聞等都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廣播新聞傳播的進行能夠對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起引導作用,其也能夠對相關政策的傳播與解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1 傳播對象定位更加明確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發展,目前,在廣播新聞傳播過程中新聞采編過程中以更加全面的狀態存在。整個行業的新聞采編體系都逐漸向完善的方向發展,其不僅具有了完整的采編結構,參與采編過程的人才的綜合素質也都一定程度的提升。以前在新聞采編過程中,新聞人員總會把目光集中在政策新聞的收集上,但現代背景下所采編的新聞基本涵蓋了民生、時政、服務、娛樂等多個領域,并且在新聞時效性保證上具有的優勢更加明顯。目前,所有的廣播新聞所分類別都比較細,這在一定程度上為人們快速獲得新聞實現創造了條件。更為精細的分類使整個新聞傳播對象的明確性更強,這為廣播新聞傳播有效性的保證奠定了基礎。
2.2 廣播新聞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
在新媒體以及網絡技術還沒有如此發達的時代,廣播新聞傳播主要以報紙、廣播等傳統媒介為主,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廣播新聞作用的發揮。在當代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形式更加多元化,像電視、網絡等都成為廣播新聞傳播的主要平臺,在以電視、網絡等為廣播新聞傳播介質,可以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加入聲音、動畫等因素,這對群眾對廣播新聞的接受程度提升有極大意義。聲音、動畫等加入能夠為整個新聞廣播增添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多元化聲音因素應用能夠使廣播新聞的優勢更加明顯,并且能夠創建多種新聞傳播形式,并能夠實現與群眾的實時互動,進一步增加群眾在整個新聞傳播過程中的參與程度,這對群眾對于新聞的接受度提升有極重要的意義。
2.3 廣播新聞傳播空間限制被打破
傳統的廣播新聞傳播過程中往往受空間限制程度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新聞傳播有效性的提升。在當代背景下,廣播新聞傳播的實現更多依靠手機、互聯網等方式,手機傳播新聞的實現,能夠提升群眾對于新聞廣播節目的參與程度,與傳統的熱線電話模式相比,手機短信逐漸成為廣播新聞傳播互動的主要方式,短信的采用更有利于群眾自我意識的表達,這能讓群眾更具有主導意識,進而更有積極性參與到廣播新聞的收聽過程中。在以互聯網為廣播新聞傳播介質時,能夠最大程度打破空間的限制性,所有廣播新聞的傳播都能以全國范圍作為依據,并且在傳播過程中也可以使用圖片、視頻等,這使整個新聞的趣味性更加明顯,這是提升廣播新聞傳播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新媒體發展背景下,新聞廣播傳播對象更加明確,并且整個新聞傳播的形式也更加多樣化,這對順利實現新聞傳播的意義是非常明顯的。作為我國新聞傳播的重要形式,廣播新聞在我國新聞界的地位非常重要,因此,相關部門必須加強對其的重視,為實現廣播新聞傳播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申啟武,熊科偉.廣播新聞:理念變革 方式創新 渠道拓展[J].中國廣播,2013(2).
[2]胡先富.淺析廣播媒體的困境與對策[J].新聞世界,2015(12).
[3]丁潔.淺論評論類節目對新聞廣播競爭力的提升——以湖北電臺《時事大家談》為例[J].前沿,2014(18).
[4]李彥榮,劉松燾.全新聞時代的廣播新聞編播模式[J].新聞知識,2014(8).
[5]周波.左手機制,右手思想——淺析新媒體時代廣播新聞突圍戰略[J].聲屏世界,2013(4).
[6]周必勇.內容渠道皆為王——論傳統媒體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戰略[J].三江學院學報,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