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建
(桃源縣委黨校 湖南常德 415700)
桃源縣“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張 建
(桃源縣委黨校 湖南常德 415700)
1.創建工作有序開展。桃源縣下發了《智慧城市城市創建工作實施意見》和《智慧城市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職責分工》,各項工作有序開展。按照住建部的要求,結合桃源縣城鎮發展及漳江鎮發展實際,由戰略合作伙伴長沙大家物聯網公司編制了智慧城市頂層設計,涵蓋實施方案、需求調研報告、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等20多個方面,為桃源縣今后智慧城市的創建繪制了發展藍圖,與此同時確定了14個一期建設的重點項目,為爭創國家“三星”級智慧城市奠定了基礎。
2.網絡覆蓋更加寬泛。“光網城市”全面推進。截至2014年底,互聯網出口帶寬由20G提升至40G,纖芯公里數達到2萬余公里,寬帶承載端口已達12萬個。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達9戶,光網覆蓋家庭用戶達5萬戶,最低家庭接入能力達8兆,最高達40兆;農村光纖網絡接入水平平均達4兆,基本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光纖。“無線城市”穩步發展。積極推進移動信息工程建設,加快推進4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商用體驗,目前,全縣共建成移動通信GSM物理基站837個,移動手機用戶達43.8萬戶,其中,2014年新建4G通信基站83個,4G用戶突破8萬戶。“政務專網”步伐加快。目前全縣有57家縣直單位接入電子政務專網,全部采用光纖接入,實現了縱向與橫向聯通。
3.智慧應用成果初顯。一是網站體系建設基本完善。縣政府網站已完成改版升級,重點突出政務公開、政務服務、政民互動、政務展示等四大功能,獲省政府網站嘉獎。全縣近百個行政事業單位、39個鄉鎮政府建立了單位政府網站,一個覆蓋全縣各級政府部門的政府網站群已基本建成。二是重點項目扎實推進。“平安城市”一期工程重點建成了城區漳江大道電子警察管理系統,實現了漳江路南圓盤至北圓盤沿線55個重要卡口的實時高清監控,滿足縣城主干道的治安、應急需要。智能交通一期工程重點建設了漳江大道北圓盤、桃花大道武陵西路路口的智能交通信號系統;漳江大道北圓盤、桃花大道文昌西路路口的電子警察抓拍系統;以及國道319線、省道226線、石陬線盤塘鎮路段三處高清電子卡口和青林鄉省道226線、三陽港鎮、理公港鎮共10個電子監控點建設。三是數字桃源項目即將完成。2015年4月,桃源縣作為全省試點,啟動2015年數字縣域地理信息基礎工程建設(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主要建設桃源縣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搭建縣域地理空間框架,建成一體化地理信息公共平臺,以及面向公眾服務的典型應用示范系統,實現縣域內地理空間信息資源的開發與共建共享。
1.建設目標
(1)構建一體化的城市信息化軟硬件支撐體系
城市信息化軟硬件支撐體系,包含城市感知網絡(有線、無線、衛星等)、云計算服務中心、城市地理網格中心、城市物件數據中心等范疇。
一體化的城市信息化軟硬件支撐體系的建設,目標是實現智慧城市信息化建設領域的高起點、可持續和易管理,并為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聯動奠定基礎。
(2)構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務體系
面向公共服務是政府信息化建設要遵循的核心的指導思想之一。
建議首先要構建高度整合的公共服務體系。通過向公眾提供更加完善和便利的公共服務,便于公眾信息查詢、應用及得到相關的服務,從而達到推動政府職能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務型轉變的目標,為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基礎平臺。
(3)構建高度共享的城市政務信息資源體系
建立“智慧城市”的政務信息資源體系,指通過數據交換平臺和信息資源目錄管理系統的建設構建政務信息資源的數據共享與交換服務平臺,實現政務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和利用,實現數據共享和業務聯動,為各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公眾更便捷、更準確的提供信息服務。
(4)構建快速反應的城市應急管理體系
應急管理是針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的全過程管理,應急管理體系的建設是指如何利用現有技術手段整合各種應急救援力量及社會服務資源,實現多警種、多部門、多層次、跨地域的統一指揮和聯合行動,及時、有序、高效地開展緊急救援或搶險救災,提高城市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的能力。
(5)構建豐富的城市應用系統體系
首先是行業重點應用系統的建設,如智慧能源、智慧物流等領域。
其次,在經過詳細的需求調研和業務梳理之后,所轄部門會根據自身實際業務的需要,以及當前形勢發展的需求,提出其他新的信息化的建設需求,這些系統將逐步納入到“智慧城市”的實施框架中來。
2.具體舉措
(1)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完成城區光網全覆蓋,擴大縣域內寬帶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推進縣城城中區光纖改造,促進網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工作;加快開展我縣無線城市網絡建設,在黃花井車站、人民醫院、文體公園等重點公共區域為群眾提供免費無線WIFI接入服務,提升整個城市的商業環境和生活品質;擴大3G網絡覆蓋范圍,大力推進我縣包括TD-LTE在內的4G移動網絡建設,并積極推廣基于4G的業務應用。
(2)加快電子政務大數據整合應用。積極推進智慧城市綜合服務大樓——“市民之家”項目建設,推進我縣新建政府投資智慧城市項目信息基礎設施服務的集約化采購和運維,提高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以人口、法人、自然資源與空間地理、信用信息等基礎數據庫為支撐,加快構建“政務數據統一部署,基礎數據統一集聚,業務數據深度融合,應用數據深入挖掘,主體數據跨部門、跨層級共享”的政務數據生態體系,合力推進政務數據整合共享,為政務“大數據”格局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提升智慧應用水平。加強對政府投資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統籌力度,重點建設和完善我縣統一的監控平臺,整合公安、交通、城管等各部門視頻監控資源,以及部分社會資源,推動我縣視頻監控資源的集約化建設,實現監控資源通聯共享。大力開展數字桃源地理空間框架項目以及相關示范應用項目建設,推進和完善智慧政務、智慧城管、智慧安防、智慧教育、智慧旅游等項目建設;圍繞信息惠民,進一步完善“中國桃源”政府門戶網站及子站群建設,探索打造“中國桃源”掌上城市門戶,為我縣居民提供全方面的資訊服務。
(4)加快智慧產業集聚發展和兩化融合。以湖南桃源縣工業集中區為基地,以晟通科技、迪文科技、匯德電子、常德思高科技等項目為龍頭,加快培育與發展我縣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大力推進智慧產業項目建設。積極對接國家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契機,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培育電子商務服務企業,拓展農村信息服務業務、服務領域,逐步建立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農村電子商務提供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完整的產業鏈。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努力打造1-2家市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
(5)優化智慧城市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組織領導、決策咨詢、市場推進等機制,進一步建強壯大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隊伍,進一步加強信息化和電子政務工程項目審批管理,不斷歸集整合縣級信息化發展專項基金,在智慧城市項目、資金統籌等政策制定取得進展。扎實有效開展智慧城市培訓和人才引進培養工作。建立較為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