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佳
(重慶市云陽縣天景初級中學 重慶云陽 404505)
淺談初中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羅 佳
(重慶市云陽縣天景初級中學 重慶云陽 404505)
初中英語學習是英語學習的關鍵時期,需要制定全方位的科學的學習策略,才能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在初中英語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要注重對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及核心素養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發展對于高素質人才的要求。當前我國初中英語教學中還存在著諸如過于重視學生分數的提高而忽視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之外缺少課外實踐活動延伸等問題。
初中英語 核心素養 教學現狀 解決辦法 綜合延伸
核心素養對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綜合運用能力、創新發展能力等方面都有著較高的要求,這是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對英語學科的要求的。隨著全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英語作為初中教學的一項基本學科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英語學科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對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具有積極地推動作用。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注重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要積極創新、大膽探索,采用新型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1.本末倒置
本末倒置是指在大多數學校教育中,學校和老師沒有意識到對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點培養,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針對考試的具體技能教學上,是一種十分危險的現象。我國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主要表現在教師和家長都過于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分數的提高而忽視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其實,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相關技能的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對孩子成績的提高也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單調、枯燥而又死板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是孩子們喪失了學習的興趣,大多數的孩子只是成為了學習的機器。這與教育體制改革過程中提出的“素質教育”的概念是極為不符的,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鍛煉學生各方面的技能,加強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使學生在具有較高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要具備健全的人格和髙尚的道德情操。
2.缺少互動
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沒有意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地趕進度,忽視了學生自身的學習要求。比如進行一些適當的課外時間活動、課堂互動等等,都是對高效學習大有裨益的。大多數的初中英語教師傾向于“向課堂的四十五分鐘要效率”,而忽視了課堂教學之外的課外實踐活動延伸。課堂教學中,學生是教育的被動接受者,“老師講、學生記”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增強是無益的。英語,顧名思義,使學生對于一種語言的學習。要想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必不可少的。不少初中學校在英語教學中陷入了這樣一個困境——“啞巴英語”,學生會寫,但不會讀、不會說、不會表達。這種現狀與當前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在英語學科教學中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相違背的。
1.與課外實踐相結合
英語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就相當于我們的母語——漢語,是融入生活之中的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沒有情境我們就創造情境,老師要帶領學生增加對英語實際應用的訓練。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核心素養的一個基本內容就是“課堂教學更加關注課程建設綜合化、主體化發展趨勢;實踐活動關注學生學習體驗、動手實踐及創新意識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講授課本知識內容的同時,還要注重以課外延伸閱讀和實踐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挑選一些與課本知識相關的英語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分小組地進行閱讀和交流,這樣一來,既可以為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交流提供了機會,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之間的情誼,這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情景交流
在課堂上要進行積極活躍的交流,不能把學生放在“聽課”的角色上,也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適當的時候要進行課堂實踐演練,也就是情景交流。初中英語教師要想切實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開展情境設計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是一個較為有效的方法。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演講比賽的方式讓學生“張開嘴”,同時在講臺上進行演講表達自身的想法也可以使學生更加自信,增強心理素質;教師也可以根據文章中情景安排學生飾演不同的人物角色,讓學生都參與進來,充分堅持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是教學活動根據學生主體的發展需求而開展。
3.專題活動開展
教師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節日、紀念日、社會活動等,將之化為英語教學中可利用的素材,進行事件或人物的分析和討論。初中英語學科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中一個重要內容還表現在要注重對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專題討論活動等形式,挖掘人物的優秀品質,從而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書育人”首先是對學生意志品質和道德素質的培養,具有較高的道德水平是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同時教師也要加強學習,嚴格要求自己,切實起到“言傳身教”的模范指導作用。
總之,初中英語的水平應該提高到可以靈活運用的高度,所謂靈活運用就是要求學生能夠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在堅持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及增強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方面教師要在借鑒先進經驗的同時積極探索、大膽嘗試,不斷創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為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