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維蓮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彭高鎮旺盛小學 江西萍鄉 337005)
節奏在音樂中的實際應用
肖維蓮
(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彭高鎮旺盛小學 江西萍鄉 337005)
節奏是音樂的骨骼,對小學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中,人們常把節奏比作是音樂的骨架。節奏訓練在小學教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學生掌握了節奏后就能進一步更好地感受旋律。為使節奏教學豐富多彩,我運用“興趣”這把金鑰匙打開教學成功的大門。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相信,學生學的生動活潑,積極主動,老師也教得得心應手。
骨架 節奏 樂感 學音樂
小學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屬于重要的一部分,因為節奏是音樂學習的關鍵點,是音樂組成的重要支架,也是學生接納音樂知識體系,感受音樂魅力的關鍵點之一。(1)對小學音樂教學而言,節奏訓練是體現教學活力的內容。通過節奏訓練能夠讓學生自主進行學習探索,并開展有活力的音樂教學活動。(2)節奏訓練是激發學生想象力的內容。音樂離不開想象力,節奏訓練能夠啟發學生的抽象思維,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節奏感的情境下形成音樂想象,感知音樂傳遞的相關生活情境內容。(3)節奏訓練是激發情感的關鍵。音樂學習離不開情感的共鳴,節奏就是激發學生情感的關鍵,節奏賦予了音樂巨大的魅力,是音樂中的節奏與人身體的一部分發生了共振,我們才會體會到音樂的美妙之處,才能領會到音樂的真諦。[1]
1.形象化教學
為了更好地開展音樂節奏訓練,教師要設計形象化的教學內容,利用直觀教學方式圖片、動畫等內容進行教學。(1)看圖認識節奏。教師可以出示相關的圖片讓學生認識節奏,如咚咚鏘、咚咚鏘等內容可以用圖片來展示“××0 ××0”來感受節奏,并進行朗讀。例如,教師可以將歌詞展現在多媒體上,然后讓學生像朗讀語文課文一樣,通過斷句來將節奏讀出來。(2)直觀教學畫節奏。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音樂節奏來畫一畫,例如,教學的歌曲節奏是2/4拍的,教師就可以模仿指揮方式來畫,讓學生用“×”“☆”“¤”等自己喜歡的符合來畫出節奏,如“×× ×× ××”等。(3)看節奏譜讀歌詞。這種教學模式更為直觀,教師出示歌曲的節奏圖譜,然后讓學生根據教師畫好的節奏內容來讀歌詞。(4)進行身體動作學習。直觀教學還包括對學生自身節奏感知的放大,因為聽到音樂人就會自動地晃動身體,而教師要利用這種感受教給學生認識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通過拍手、跺腳、晃動等方式來感知節奏。
2.創造型教學
節奏訓練教學要鼓勵小學生利用節奏來進行音樂創作,要鼓勵學生利用樂器來創作。在節奏練習中,模仿與利用象聲詞作曲,如鐘擺走的聲音(滴嗒),汽車喇叭(嘀嘀)等等。為了讓低年級的學生有興趣參加作曲活動,只要求他們能用唱名作曲就可以了,以后逐步要求能用書面記譜要求能用書面記譜,寫準節奏。并逐步由二小結旋律的創作,增至八小結,或完成一個短小歌曲。[2]
如(1):模仿隊號創作2/4 ××××│×—│××××│×─‖
噠嘀噠嘀 噠 噠嘀噠嘀 噠
(2)模仿母雞下蛋時的叫聲2/4××× ×|××× × |××××| ×× ×‖
咯咯咯 大 咯咯咯 大 咯咯咯 大 咯咯 大
(3)模仿照相機拍照的聲音2/4×××|×××|××××|× 0‖
卡次嚓 卡次嚓 卡次卡次 嚓
(4)模仿機槍的聲音2/4×××× ×|×××× ×|×××× ××××|×—‖
噠噠噠噠噠 噠噠噠噠 噠 噠噠噠噠 噠噠噠噠 噠
通過對低年級節奏訓練的探討,不僅使我體會到音樂教學的重要性,節奏訓練在音樂教學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而且使我的業務能力得到了提高,促使我不斷學習,不斷探索新的專業知識,盡量掌握多種技能技巧,以適應新形式的需要,適應教學改革與教育科研的需要。
3.模擬化教學
節奏帶來了音樂的模擬性,教師可以借此開展模擬教學。例如,分配給學生打擊樂、豎笛、口琴等樂器,讓學生根據音樂歌曲內容模擬相關的聲音,感受節奏的魅力。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海浪的聲音,然后讓學生用材料來模擬這些聲音,并用一定的節奏表現出來,最后教師提問“你模仿的聲音用了什么節奏?”整個過程中,教師要以鞏固節奏知識內容為主。
1.節奏訓練的形象化。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維持時間短,在節奏中,我通常用走走、跑跑、快快、拍手、拍腿等方式進行訓練。如:×- 讀“走(OU)”,× 讀“走”,× 讀“跑”,× 讀“快”等等,將不同的節奏用不同的讀音念出來。這樣很容易識記各種節奏。再根據人體自然律動,讓學生按不同的節奏進行走一走,跑一跑練習,把節奏的念讀與體態動作有機結合起來,學生容易理解記憶,并很感興趣。
2.節奏訓練的多樣化。一種形式的運動往往使人感到單調、乏味。特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所以創造多樣化的節奏訓練方法,不僅能使學生保持注意力,而且能使學生不斷增強學習熱情。如:三拍子節奏是一種較難的節奏訓練,采用讓一位學生創編,先拍一小節,后面同學跟拍節奏,看誰拍的對。又如,聲勢節奏練習,用身體的各個部位拍擊節奏。通過動手,動腳、動腦多種感官的參與,既愉悅了身心,又掌握了知識。
3.節奏訓練的經常化。要使學生能掌握和運用各種節奏,必須經常運用,反復訓練。教學中基本上每節課都要有節奏訓練,但時間不宜過長,卻要持之以恒。經常進行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還可以訓練學生的樂感和音樂鑒賞能力。
為使節奏訓練更豐富多彩,我把碰鈴、雙響筒、串鈴、小鼓等打擊樂器引進節奏教學中,在學生了解各種打擊樂初步知識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各種打擊樂器的特點,編配成伴奏型的節奏。如:碰鈴:2/4 ×-│×-│;串鈴:2/4 0 ×│0 ×│;雙響筒:2/4 ××│××│;小鼓:2/4×××│×××│。
在進行這一訓練時,首先讓全體同學念準各種樂器的各種節奏,空手模仿演奏打擊樂器,再分成幾個組,各組練習其中一種樂器的節奏型,最后結合起來練習,形成一種多聲部的器樂伴奏。這樣,會給學生帶來無窮的樂趣,它不僅能單獨進行演奏練習,強化節奏訓練內容,而且還能為每首歌曲伴奏,從而進一步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
[1]《小學音樂教學策略》鄭莉主編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年8月
[2]《學校音樂教育新體系》高進建 編寫、林松濤 整理 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