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錦銘
(吉林省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學校 吉林通化 134100)
歷史課教師的講授與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效結合
逄錦銘
(吉林省通化縣果松鎮七道溝學校 吉林通化 134100)
近幾年來,在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潮流面前,筆者知難而進,在實踐教學中逐漸探索出可行的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本文就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如何把講授與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相結合談幾點自已的看法。
歷史課 講授 自主、合作探究 結合
筆者認為:教師的講授應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基礎。就是說教師要為自已的講授搭建一個講授平臺”
首先,講授與自主學習相結合。蘇霍姆林斯基說:“很多學生不能把握知識,乃是由于他們還沒有學會流暢地讀,有理解地讀,還沒有學會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所以,上課前我在大屏幕上打出本節課的問題引領。要求學生依照問題而認真地去閱讀教材,同時我要求學生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讀目錄。明確章節目的關系,明確該課在全節或編章中的地位作用,明確課內各目的關系(并列式、因果式、遞進式、包含式等)。第二,找出本課的核心內容,即教學重點。第三,列出本課的知識重點和基本線索。其目的是加深學生對教材的理解 消化,加深對教師講授內容的印象。
其次,講授與課堂討論相結合。課堂討論是歷史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在高效課堂的教學中,我們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地設計疑問,有目的地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堂討論。這些疑問必須是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的聯結點和學生的興奮點,它既要概括教材的知識點,更要切中教材重點難點,能喚起學生應用舊知識、學習新知識的欲望和感知新課的愛好。如在上美國內戰一課時,我就打出: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美國內戰的導火線、開始標志?美國內戰初期的戰爭狀況如何?什么事件成為美國內戰的轉折點?林肯的事跡有哪些?如何評價他?美國內戰的歷史意義?美國內戰的性質?學完美國內戰從中你悟出一個什么道理?學生課堂討論或以小組為單位,或師生正面交鋒等等,最后由教師評價或結合學生討論結果。其目就是為教師下一步講授提供依據。
最后,教師要在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對學生提出的觀點認真總結和評價。這就要求教師講授內容力求做到精、新、深。“精”即精講,側重基礎知識、重點、難點和疑點;“新”是指教師不斷補充新內容、新觀點、新的研究成果;“深”指在學生可以接受 的條件下,講授內容有一定深度,對學生設置一個學習“障礙”,驅動他們的“內部誘因”。如在美國內戰一課中,我就同學們所討論的戰爭的根本原因加以概括總結,并為學生講清美國內戰前美國的兩種不同的經濟制度和不同的政治制度的區別,從而使學生理解美國內戰的根本原因為什么是兩種不同的經濟制度并存所致。
講授最終還是促進學生學會獨立思考。去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方法,培養創造思維、發散思維等獨立思考能力,課堂上我還是把課堂的發言權一步一步交給學生,我的發言是為了將來少發言。逐漸使學生學會學習,快樂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