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興富
(重慶市渝北區石鞋小學 401120)
也談如何搞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徐興富
(重慶市渝北區石鞋小學 401120)
小學數學是數學的基礎,基礎的數學知識是人們日常生活和進一步學習數學與其他學科所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基礎,任何能力都是在對數學基礎知識深刻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培養出來的。
個性 生活實踐 信息化
兒童的天性愛玩,留意力不夠集中,學習易情緒化?!稊祵W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學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使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就當前如何搞好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淺談如下思考。[1]
學生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他們現實起點的基礎上。比如面對29 +35這個計算題,學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既可以選擇小棒或計數器來計算,也可以嘗試用豎式計算,還可以口算。選擇哪種方式來探索完全是學生自己的事。針對個體而言,學生的學習是一種個性化的學習,教師能夠尊重個性,允許學生選擇不同的方式、方法去探索,教師不作統一要求。當學生獨立的去解決一個數學問題時,他們可能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能暫時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無論哪一種情況,教師都能夠積極鼓勵學生。對那些一時沒有找到算法的學生,只要他們努力的去探索了,積極思考了,也是一個好學生。事實上,只要學生自己親自動過腦筋,即使他們沒有探索出算法,他們更有可能愿意與同伴去交流。教師必須清楚:雖然學生想出的算法,可能是比交費時的方法,但這是他們自己探索出的方法,是他們自己的“辛勤勞動”得到的答案,是一種經過努力后得到的收獲。無論學生探索出的算法是否優越,他們都會有一種成就感,如果教師再給予肯定和鼓勵,學生更是得到了激勵,就會有更強的學習動機。[2]
重生活應用,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原則?!稊祵W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教學中再現數學知識與社會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生活現象,使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同時,更深刻地認識數學的作用,體會數學應用的廣泛性。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的組織學生參與具有生活實際背景的數學實踐活動中,這樣做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又能開闊學生的數學視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驗數學的實踐性。如教了長方形的面積后,布置了一實踐題:讓學生回去計算自己家客廳的面積是多少?如果在客廳里鋪上地磚,至少需要花費多少元?學生情緒高漲動手量出了長和寬,算出客廳的面積;然后去了解每一塊地磚的大小和價格;算出它們的總價。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把所學數學知識運用到現實中,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進一步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的聯系,做到“學以致用”,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發展。
要讓學生們掌握好預習、互動討論以及復習這一學習過程。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留些課前問題給學生們思考,讓他們能開動腦筋,盡量自己解決問題,很早以前,我不敢讓學生課前預習,唯恐學生了解教材內容,或者把知識學會了,課上就不專心聽講了。事實并非如此,經過課前預習,在課上自學議論時,他們更能提出問題,更能聽取別人的意見,更能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更能熱烈地進行爭論;指導學生做好自學議論,激發學生們的興趣,讓他們能勇于發言;講課當中仍要發揮自學作用,講課的時候把部分同學未能解決的問題拿出來討論,讓學生們自述己見,對于表現好的學生,給予口頭表揚,“你真聰明。”“你真了不起!”雖是一聲很平常的贊語,但卻極大地激勵了孩子的自信心。對于其他同學也要給予鼓勵。[3]
數學教學中,鞏固性練習是學生掌握數學知識和形成能力的重要保證。練習既要講究精練,又要有一定的量,同時要及時反饋,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達到舉一反三目的。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設計形象生動的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欲望。例如我在教學《口算除法》時,進行了有益的嘗試。按照過去的常規教學方法,在新知識的鞏固練習中,我還要安排學生做課本上的習題,或者再布置一定數量的卷面作業,要求學生同一時間完成,從大多數學生出發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怎么同時解決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個體需求和關注理解能力較慢的學生呢?傳統方法往往只能限制發展快的,犧牲發展慢的,采取所謂“一刀切”的辦法。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學習就不一樣了,學生利用計算機隨機習題庫,進行了5分鐘的練習。結果是做了8-20題的有4人,21-35題的有8人,36-60題的有27人,61-74題的有7人,平均每人做30題。可以看出,反應快和反應慢的學生做題速度相差是10倍,這種練習形式,題目隨機出示,相鄰的計算機出題均不相同。學生每做完一題,計算機緊接著出下一題,這樣有了競賽的意味。學生做正確了,計算機作出“正確”的反饋,做到一定數量的就播放幾幀動畫以示鼓勵。做錯了,計算機又做出提示糾正的反饋,遇到障礙還以查詢相應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完全是自主進行的,做8道題的學生沒有壓力,覺得輕松愉快,做了74道題的同學意猶未盡,全體學生興致勃勃,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的提高。數學鞏固中借助信息技術的手段為適合不同類型的學生學習,為不同能力的學習者提供不同素材,不同機會,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發展的需要,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總而言之,數學是一門抽象性、嚴謹性很強的學科,要學好數學必須有嚴肅認真的態度,一絲不茍的工作作風。在數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堅毅的性格,嚴肅、認真、細心、踏實的工作作風,還要有善于鉆研、善于思考、勇于克服困難的精神。從自身做起,豐富自身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素質,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和教學大綱制定合適的教學方案,我相信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果一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1]陸軍.關于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思考.江蘇教育研究.2006(8).
[2]馮國廷.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及其實現途徑分析[J].新校園(閱讀).2016(07)
[3]李亞坤.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中國校外教育.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