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召弟
(南京市紅山小學 江蘇南京 210028)
每個孩子都需要教師的激勵
仲召弟
(南京市紅山小學 江蘇南京 210028)
新課程改革之處要求教師應善于用鼓勵性的語言,通過激勵、表揚、啟發等手段肯定學生的優點、長處,鼓勵他們不斷追求成果,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而激勵性語言是教學中的常用語言,尤其在小學階段兒童情緒易于沖動,多隨情景變化而變化,自控能力也較差等,適宜的激勵性語言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上課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體育教學中使用激勵性語言對教學計劃的完成,對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教學的興趣,對學生掌握運動技能的程度都能起到積極性的作用。本文主要從班級里的后進生、優生、不同年級學生的四個成功事例來闡述激勵性語言對不同學生產生的作用,從而總結出激勵性語言在體育課程中對學生的積極作用。
小雅是一(3)班的孩子,是班級里個子最高卻最不協調的學生。第一節體育課老師就注意到這個孩子與其他孩子的不同之處,之后的每節課都有家長一起陪同上課。聽班主任說在2歲父母發現小雅與其他的孩子的不同之處,接受能力很慢,協調性很差,走路容易摔跤。在下面體育課上小雅的“后進”一一表現出來,連基本的徒手操都無法模仿著做出來、緩慢的慢跑都是一墊一墊的,根本跟不上班級隊伍、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有時能持續兩次練習,之后就不厭煩的走掉,經常被操場上的東西吸引住自己玩,即使父母在一旁催促也起不了作用,如果催的厲害了,甚至會和父母、老師大喊大叫起來。所以在課堂上老師基本無視她,只能把她當做透明人,有時候的練習會偶爾走到她跟前督促督促。然而在第二學期的一次室內課讓老師認識了小雅的另一面,這節課前半部分安排了一個小游戲,叫:什么里面有什么,大家有節奏的拍掌,分別說出一個地方或者物體里面的東西,比如:動物園里有什么,孩子們一次說出自己在動物園里能見到的動物,老虎、猴子、大象等,考察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反應能力以及節奏感。這個游戲很受學生們的喜愛,課堂快結束時,提問同學還可以把動物園換成什么來玩游戲?平時在課堂上幾乎是透明的小雅居然那么主動的舉手了,老師感到很是驚訝,于是很開心的讓小雅回答,沒想到她說出:還可以說海洋里面有什么?哇,這個答案出乎的意料,全班的同學也給予她熱烈的掌聲,于是老師抓住這次機會,好好的在班級里表揚了小雅。這次的表揚之后課堂上小雅發生了細微變化,體育課堂上的積極性大增,在老師鼓勵下慢慢的嘗試著跟著班級隊伍跑下來,徒手操也能基本完成了八成,女籃課上每次的拍球能持續5分鐘左右,原來都是拍10下球左右就玩自己的事情。
案例分析:體育技能后進生小雅因為一次課堂上對她的改觀,讓我意識到這些學生需要教師更多的關注和認同,一般他們的協調性差,自信心不足,積極性不高,或是有這個積極性沒有這個能力,往往成為老師眼中的差生,貼上標簽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越來越差。這次這樣的肯定性激勵讓學生找到了認同感,找到了自信心,在拉近師生關系的同時進一步進行指導督促,學生更樂于接受。用積極、肯定教育代替消極、否定的教育,尋找并激勵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經常性地用鼓勵的語言、激勵性的評價,讓他們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體育活動帶來的樂趣,以激勵他們的學習體育的動機與興趣。
程星冉是一(4)班一個特別的男孩,最開始的幾節課發現他的習慣不好,眼神中有股陰森的氣息。他是階段性的發作,有時在隊伍里貌似透明人一般,不搗亂,這節課勉強能上下去有時會瘋狂的亂跑,老師親自到他面前讓他歸隊,他仿佛沒聽到一般,用惡狠狠的眼神看著老師,繼續玩自己,他曾經發生的典型事例至今歷歷在目:一次是在操場上撿了一節課樹葉,怎么都勸不回來,只能放任不管,不時看看他沒有發生危險事故就可;一次在草叢里玩了一節課螞蟻;兩次上課打架,拳頭握的緊緊的,仿佛一個受到生命危險的人在與惡勢力作斗爭,調查原因發現竟然是有個學生說他上課遲到,他覺得那個學生冤枉他,當時的眼神真的可以用殺死人來形容;他曾被老師拖到班主任那里三次,四次被班主任留下不準上體育課,因為嚴重影響了其他人;在全班面前嚴重批評過他三次,他惡狠狠的看向我,并甩頭就走,自己去玩了;致使我每次到一(4)班的課就頭疼,找班主任過來壓場兩次。
老師想了下,如果能和他拉近距離,先讓他接受老師才好實施下面的“拯救”計劃,但是這可能需要一個機會和一個理由,在一次體育課的時候,集合整隊他有那么一刻站的很筆直,老師趁機說到,表揚程星冉同學,站的很直,大家要向他學習!他的進步也很大哦!然后我家女兒的名字和他有些類似我悄悄的把這件事情告訴了他,下面的課堂上老師會抓住一切機會對他實時表揚,當然孩子的轉變不可能一蹴而就,他也會有松懈反差的時候,老師用更加寬容的態度來對他,給他一切其他學生沒有的特權。例如前兩天在課堂上學習武術操,在那興奮的吼吼哈哈,打到了臨近一個小姑娘,但是他卻主動的向人家道歉,這在老師看來是很不可想象的,之前那么倔強的他即使犯錯打死也不會認錯的。有時課堂上學習的一些技術動作,會邀請他到前面來做示范,當老師的小助手,幫著收放器材。偶爾和他聊聊天,趁機夸夸他:肯定他這節課表現好的地方,督促他下次要改進。半個學期下來他已經能安靜的坐下來上課了,每次下課都要跑到老師的面前問我:老師我這節課表現好么?聽到的肯定回答時,他會笑嘻嘻的一蹦一跳走開,他的轉變真的是巨大的,我們的師生關系也親近了很多。
因為家庭父母關系緊張致使了孩子發展成為這樣特殊的性格,老師用寬容的態度對待他,了解出他內心渴望被大家關注,渴望被大家認可和喜歡的特點,慢慢的走進他,之后多多給予鼓勵和指導,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優點,越來越肯定自己,知道優秀了自己完善了自己就會得到大家的喜歡。
通過實踐課我們不難發現,課堂上參與性不高,自信心低下的學生往往以學困生居多,調動這部分“特殊學生”的積極性是體育課上亟待解決的問題,對這些“特殊學生”激勵的,易讓他們找到在群體中的存在感,與認同感,激勵是對其繼續學習的一大動力,不僅需要教師課堂上給予適當表揚和特殊照顧,還需要課下深入了解更具體的情況,給予學生需要的關愛和激勵。
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是培養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掌握一些簡單運動的技能的過程,其本質就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適時、恰當、有針對性的使用激勵性語言,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了解小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有技巧、有針對性、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地使用激勵性語言可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甚至是拯救一個學生,這也是小學體育教師必須熟練掌握的一項教學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