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琰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對記者素質的要求
張 琰
(作者單位:遼寧廣播電視臺)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以更具吸引力的直播形式為主,它是電視新聞記者針對某一個新聞主題進行現場采訪和解說的報道形式。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具有時效性和現場感,能把新聞主題或事件現場以最為直接且真實的方式呈現給觀眾。隨著電視新聞事業的不斷發展,新聞現場的復雜性對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闡述了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對記者素質的要求,以供參考。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素質
電視新聞記者借助鏡頭向觀眾直觀而詳細地傳達新聞現場的真實情況,讓觀眾能對新聞事件一目了然。這就要求在新聞報道現場充當觀眾眼睛和耳朵的電視新聞記者具備敏銳的新聞觀察力、快速的現場判斷力、一定的現場駕馭能力、堅定的社會責任意識、較強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和較強的合作意識,將最真實而客觀全面的現場情況呈現給電視機前的觀眾。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對記者素質的要求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要求記者具備敏銳的新聞觀察力。新聞現場報道受時間和空間的局限,再加上新聞事件本身具有一定的表面性和迷惑性,記者在進行現場報道的過程中,要善于觀察和捕捉與報道主題相關且有價值的新聞點,用以豐富新聞報道的內容,一方面可以保證新聞報道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另一方面,也能給予觀眾足夠的思辨空間,使其通過分析掌握新聞報道事件的本質。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對象是一個動態發展的狀態,新聞的人物動作、表情和周圍環境在不斷發生變化,并且轉瞬即逝。然而,新聞現場報道主題的性質、原因、發展方向和影響都是無法立刻體現出來的,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要有快速準確的現場判斷能力,針對新聞報道對象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判斷出事物的發展方向,并對其中有價值的新聞點進行重點關注,找準報道的方向,使新聞現場報道的對象以更為清晰和完整的形象呈現在觀眾面前。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對象,其發展狀態具有不可控性,這就要求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能隨機應變,能果斷處理現場發生的各種突發情況,把控新聞現場報道的進度,并引導報道方向。這一點需要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在進行現場報道前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對于新聞事件的發展方向有一定的預測,并作出相關的處置預案。對于突發事件,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要做到臨危不亂,力爭在新聞報道過程中保持精神狀態的穩定性,駕馭好新聞報道的現場局面。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受眾是社會公眾,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新聞記者,必須具備高度的敬業精神和堅定的社會責任意識。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要善于發現新聞事件中的真、善、美。首先,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要對所報道內容的真實性負責,絕不可以做虛假報道,用嘩眾取寵的方式來擾亂公眾視聽;其次,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在報道過程中,要充分調動觀眾的感情,用善良和溫暖來感染觀眾,喚起社會公眾對善良品質的追求;另外,電視新聞記者要堅定信念,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意識,與新聞報道事件中的壞人壞事做堅決而持久的斗爭,努力形成社會公眾輿論壓力,進而引導社會公眾對美的追求。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要著重培養自身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記者的語言組織表達能力直接影響新聞內容的完整度和傳達效果,因而,記者要通過自己的語言準確表述新聞事實,考慮好該說什么、不該說什么、怎么說和先說誰等一系列問題。在表述的過程中,記者要注意措辭,要流暢而準確地傳達新聞事實的真實情況,話語的組織形式以及語氣語調都會影響新聞事實的傳播效果,這些都需要充分考慮新聞報道的主旨。因而,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在平時要注意積累和加強語言表達能力的鍛煉,善于總結提煉,才可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節目的形成,不僅包括記者在鏡頭前的解說和報道,還需要和攝像、燈光師等進行密切配合。一檔優質的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節目需要考核多個方面的內容,節目所呈現出來的視覺美觀效果也非常重要。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在進行現場報道時,切不可以自我為中心,要盡可能為其他現場報道的工作人員提供便利而輕松的工作環境,及時與攝像等工作人員進行溝通合作,才能將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節目做得更好。另外,在一些采訪類現場報道節目中,記者與采訪對象的關系也很重要,記者要用真誠的態度與采訪對象取得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打造更為客觀、真實而全面的新聞現場報道。
綜上所述,電視新聞現場報道對記者素質的要求是多方面和全方位的。新聞記者在新聞報道中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其是拉近媒體與觀眾之間距離的重要橋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精神文化需求在內容和層次上都有了顯著提高,電視新聞現場報道的記者也要通過不斷學習,掌握更多的現場報道技巧,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不斷創作出更多優質的電視新聞現場報道作品。
[1]王會玲,劉松濤.提升出鏡記者自身素質 做好電視新聞現場報道[J].記者搖籃,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