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竹
(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 天津 300280)
關于發達國家和地區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比較研究
郭慶竹
(天津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 天津 300280)
高等職業教育與學科型普通高等教育作為現代高等教育體系中最主要的兩種類型,由于在人才培養的模式、手段、途徑、方法以及目的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巨大差異,使其二者各自扮演著不同的育人角色,承擔著不同的社會功能。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教育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在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并且成果豐富。與之相比,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則存在許多不足。本文通過論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不同高等職業人才培養模式。分析比較各自之間的差異,希望能推動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 發達國家 人才培養
發達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歷史悠久,其中德國的“雙元制”、日本的“學歷加職業資格證書制”和美國的“社區學院”獲得世界范圍內的公認。雖然各個國家的培養模式不同,但都有相似之處。本文通過分析各個人才培養模式之間的異同點,能為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提供更好的發展,促進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高等職業教育”其實是國內的叫法,大概是80年代初期國內各地(尤其是一些中型城市)短期職業大學興起的產物。從國際上看,其他國家其實是很少會使用”高等職業教育“這一名詞的,即使有也與我們所理解的內涵不盡一致。例如俄羅斯將“職業教育”泛化地理解為除基礎教育外的一切專業教育,更多的國家則狹義地將“職業教育”理解為是專指培養技術工人類人才的特定教育類型。
1.德國的雙元制度
雙元制是源于德國的一種職業培訓模式,所謂雙元,是指職業培訓要求參加培訓的人員必須經過兩個場所的培訓,一元是指職業學校,其主要職能是傳授與職業有關的專業知識;另一元是企業或公共事業單位等校外實訓場所,其主要職能是讓學生在企業里接受職業技能方面的專業培訓。雙元制以職業為核心,在專業設置上以職業分析為導向,在課程設計上確立了以職業活動為核心的階梯式課程結構。雙元制適用于就業強的培訓,通過校企合作,學生即使學校里的學生,又是公司里的員工。學生的實踐技能能夠得到很好的提升,而且,校企合作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助,充分保障了教學質量。使學生能更好學到專業技能,更好就業。但是雙元制也存在缺點,比如企業與學校的系統協調存在問題,導致學校和企業無法開展更好的合作。另外,雙元制的三階段(基礎,專業,專長)的連貫也較難。[1]
2.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
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由短期大學、專修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等多樣化教育機構組成。在人才培養制度上,采取職業資格證書和學歷證書并舉的制度。在辦學模式上,采取產學研”相結合的社會化綜合辦學模式。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上,以專業課程為核心,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在課程設置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比例大體在1∶1,且一些重要的理論課都要相應地配置實踐課,二者的比例基本為1∶1或1∶2,足見實踐課在整個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日本高等職業教育與其它國家的職業教育相比,除了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外。也注重學生的人格培養和文化教育,課程的內容非常廣泛,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另外,日本的高等職業教育在發展中,還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3.美國,加拿大的培養模式
美國,加拿大采用“CBE”培養模式,本世紀七十年代美國休斯頓大學在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的掌握性學習模式和反饋原則的基礎上,開發出的一種新型突出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CBE”培養模式以能力培養為中心的教學體系。它強調的是職業或崗位所需能力的確定、學習、掌握和運用。“CBE”培養模式,于傳統培養模式比比較,打破了傳統模式學科的界限。在評價方面,強調的是學生的自我評價,而且,教學方式靈活管理嚴格。CBE教學模式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做到了,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程度的學生,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和考試安排。按單元考核,考核通過后,繼續下一單元。但是,CBE模式在實際應用中,也出現了許多缺點,比如:把職業能力分解成為一些細小的任務要素,這種方法對于一些非技能型的能力如職業道德、應變能力是難以進行精確分析的。
通過對上述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模式進行闡述,比較相互之間的優缺點,可以發現:其存在許多共同點,綜合比較,可以發現一下規律
1.任何培養模式都有獨特是使用范圍,每一種培養模式都有其優缺點.任何培養模式都不是萬能公式.在引進吸收這些模式的同時,需要與自身情況相互聯系比較。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消化吸收.最先進的培養模式不一定是最好的,適合自身發展的模式才是最佳的選。.
2.培養模式會受到各國體制環境的影響.
3.上述四種培養模式,都有共同點,就是在培養職業技能的同時.都關注到,幫助勞動者樹立與培養模式相符合的職業道德、心理素質、勞動觀念和法律意識。但是卻沒有將思想政治教育明確的作為職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培養目標。
不同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有其自身的特點,在我國今后的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研究人員除了要引進吸收之外,還要結合自身情況,探討出更加符合本國自身情況的培養模式。促進本國教育事業的更好發展。
[1]:趙鷺,法制化 多元化 特色化—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共同特征及其借鑒意義{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