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堅
(衢州學院 浙江衢州 324000)
校企合作模式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實踐
馬 堅
(衢州學院 浙江衢州 324000)
本科機械專業十分注重專業知識的應用型,為此實行校企合作是進行該專業教學體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向,在實踐過程中需要注重人才培養方案和實踐教學的改革,本文具體討論這種教學體系的建設方法和步驟。
機械專業 校企合作 教學體系
1.校企合作辦學
學校和企業聯合辦學無疑是校企合作模式的起點,為此應當成立專門的指導委員會,對本科機械專業的教學進行討論。委員會由校方與用人單位人員共同組成和管理,其主要職責就是討論機械專業的相關研究課題的設置,以及如何構建該專業的知識結構,從而制訂出教學培養的具體環節和有關方案。[1]
2.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訂,主要在于根據機械專業下分不同的專業方向而設置不同的課程,包括工程機械設計、工程機械質量監控、工程機械售后管理等,且注意當前社會的需求和技術的發展,如結合目前信息化的技術傾向,開展單片機的教學等。其中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利用與企業合作的機會,加大實踐類課程的設置,同時開展更多的選修課程以豐富學生的專業知識,并發展他們在專業領域的興趣愛好。課程教學的內容也要根據培養方向的不同而加以豐富和深入,要注重理論和現今生產和技術實際的匹配性,反映工程和制造技術的最新發展。此外,還要通過建立實訓基地,使學生的知識技能更加實用化。[2]
3.實踐教學改革
對實踐課程的教學改革,一般可以利用與學校聯合辦學的企業的自身特色,開辦有企業文化特色的實踐課程。學校教師要與該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一同參與學生實踐課程的指導工作。實踐課程的考核方式與標準也由企業與學校共同商定。學生在企業進行實習或實訓,企業給予計分與點評,然后學校再綜合實習報告與畢業設計的情況后,給出總的成績。一般來說,大一到大四每年學生都有加入企業學習的機會,分別對應當年課程學習情況,如大一一般為專業認識方面的實習,大二可進行金工方面的實習,大三則可進行畢業實習,而大四則注重與畢業設計。[3]
實踐課程的改革重點在于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的指導和畢業設計質量的提高。在課外科技活動方面,如可以以某些機械設計創意比賽為契機,利用企業優勢,結合學校經驗,對學生進行指導,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在指導學生的畢業設計方面,可以利用企業優秀的實踐優勢,結合其關于科技方面的研究,從教學角度對企業的科技研究過程和成果加以研究和解釋。學生可以參與其中,便于掌握過程和細節。特別在與研發型企業的合作辦學中,聯合開發項目和共同川辦實驗室的方式能夠為學生的畢業設計提供更多的參考意見和實踐機會,這無疑可以提高學生畢業設計的質量。
4.實習就業基地的建設
校方與企業共同創建實驗室和實習就業基地,可以幫助學校有效利用有限的科研經費,使之達到實驗室設備先進,教學緊跟業界前沿的目的,同時,也可以提高某些大型設備的利用率。一般來講,校方與企業的合作建設主要采取校內建立專業實驗室,校外建立實習基地的形式。在此過程中,可以聘請企業或者科研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
校企合作模式本科機械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可以從理論、實踐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三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1.教學體系的理論部分
首先對于理論部分。本科機械專業的應用性很高,因此在理論方面的教學應當強調專業知識的應用性,要求學生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較為廣闊的知識面與視野來看待和解決問題。通過專業化平臺的搭建,在夯實學生的基礎之上進行專業性的強化。特別應當注重學生個性化的發展,保持人才的多樣性。
其次,注意建立理論與行業實際之間的聯系,便于學生從應用角度掌握知識,使之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需求,提高學生的建設能力。在進行具體的教學改革時,應當注重對于理論課程的提煉,對于行業發展關系不大的內容要加以裁剪,而對于重復、冗長、合理化不高的內容則要進行合并,使理論課程的內容繁簡適當,針對性強,又具有完整的基礎知識。[4]
此外,要注重選修課的設置,特別要注意選修課內容與必修課專業內容之間的銜接,并通過跨專業的選修課程發展學生多方面的素質,為其提供更多的自由發展空間。
2.教學體系的實踐部分
對于教學體系的實踐部分,其首要原則在于打通課內外的教學內容的聯系。如課堂內的實踐教學采取的是綜合化的技能訓練,則課外與企業的合作實踐中,就要注重開放型的實驗和專業技能的拓展。實踐教學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在進行實踐教學的時候特別要注意循序漸進,從基本的技能考察開始,不斷提高實踐課題的技術性、專業性和開放性,最后達到學生技術應用思維和應用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注重技術的完整性,即學生要能掌握該項技術的所有情況,做到沒有技術上的盲點,技能和技術具有其完整性。
具體而言,在開展實踐課程的時候,要根據社會需求設置實踐培養目標,在基礎性和專業性實踐的基礎上注重開設設計性和綜合性的實驗。在每年暑假學生到企業開展一定的與本學年課程內容相關的實踐活動,使其對于課程的理論部分與實踐部分都能得到相應的加強,并能夠符合實際崗位的需求,提高其解決實際技術問題的能力以及進行技術開發的能力。在整體的教學體系中,實踐部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機械專業的學習和人才培養必須與實踐結合在一起才能夠最大限度發揮工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3.教學體系的素質部分
教學體系中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主要著眼與提高學生學習和動手實踐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使其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可以擁有更好的視野。開展各類比賽或競賽,提供各類專業證書的培訓等,能夠對學生的精神、品質、氣質等等方面形成良好的影響。
機械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向社會提供專業型應用型人才,為此從企業實踐和社會實際出發,深入了解行業的發展方向是十分必要的。
[1]代宏禹. 社會經濟發展與本科層次職業型人才培養[J]. 黑龍江科學. 2014(07).
[2]肖東彩,陶雙東,常璇. 關于職業型本科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思考[J]. 廣州化工. 2013(21).
[3]劉耘,李福英. 社會經濟發展與本科層次職業型人才的培養[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 2010(04).
[4]格日勒,亓偉,常璇,歐陽津. 構建職業型本科教學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新模式探討[J]. 廣州化工. 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