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文姣 李亞林 楚艷娥 楊 姣
(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病理教研室 湖南長沙 410219)
民辦高校護理本科生病理學教學改革初探
單文姣 李亞林 楚艷娥 楊 姣
(長沙醫學院基礎醫學院病理教研室 湖南長沙 410219)
病理學是護理本科生的一門醫學必修基礎課程,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如何提高民辦高校護理本科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較好地掌握病理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是病理學專業的教師們努力探索的問題。因此我民辦高校從修訂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選擇適用教材,改革教學方法、實驗教學、教學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探索,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成績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病理學 教學模式 教學改革
護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其目標為培養適應護理事業發展需要的,具有較高的人文素質、扎實的護理理論基礎及較強的臨床護理實踐能力,能從事現代醫院的臨床護理、護理管理、護理教育、護理科研和社區預防保健服務的高級應用型護理人才。
病理學是護理本科生的一門醫學必修基礎課程,在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而病理學的教學在課堂教學、臨床實踐中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但病理學教學內容多,課時相對不足;再加上護理專業的學生對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學科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有限,基礎不牢,導致很多學生對病理學的學習信心不足。如何提高民辦高校護理本科生對病理學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較好地掌握病理知識,提高教學效果,是病理學專業的教師們努力探索的問題,也是病理學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根據中國高校護理本科的培養目標,要求病理學教學中學生既要掌握病理學的基本知識,又要掌握相關臨床病理聯系,培養基本的臨床思維,為后期的護理專業課程的學習和臨床護理實踐打下堅實基礎。當前高校病理學課時普遍壓縮,目前我校護理本科病理學理論教學學時為36,實驗教學學時為9,學時相當有限。如何在如此有限的學時內達到培養目標?課堂講授內容和自學內容的確定,講解深度的確定,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等等,這些都是教學研討活動和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
我校對護理本科病理學教材的選擇以“適用”為原則,選用的是“十二五”規劃教材——步宏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教材的病理學部分突出護理專業的教學特點。其中包括細胞組織的適應和損傷,損傷的修復,局部血液循環障礙,炎癥和腫瘤在內的總論部分是病理學教學的重點,也是課時主要分配的部分,它揭示病理學中各個病理變化過程的總規律,為各論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要求老師講解透徹,重點難點突出,學生完全掌握。后面各章節為各論部分,重點講解各個系統的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以心血管系統疾病為例,我們擬定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病列為講授內容,其他的為自學內容,要求學生了解病因,發病機制,并掌握基本病變與臨床病理聯系。對于護理本科生而言,只有明確了病因、病變和臨床表現的關系,才能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執行護理計劃的同時,做好健康宣教。
傳統教學方法是以課堂教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對病理學學習比較被動,興趣不高。對于護理本科生而言, 絕大多數同學對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等的基礎課程學習有限;對如生理學、生物化學等課程知識掌握較淺;同時護理本科生有一部分是高考文科生,相對高考理科生而言,他們對醫學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就更加困難。因此,我們要改革教學方法,把傳統的教學方法與現代化的教學輔助設備有機結合,可選擇PBL、CBL等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并在課堂上引入微課、微視,課后提供思考題和復習題供學生鞏固復習,并積極收集學生、同行及專家的教學反饋,調整教學方法,巧妙設計,環環相扣,增強學生對病理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使護理本科生能更好的學好后面的臨床課程和護理專業課程,為護理實踐打下良好基礎,我們除了注重理論教學外,也不能忽視實驗課教學。
病理學實驗教學主要是通過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觀察,認識疾病的病理變化,以達到印證和加深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的理解并達到初步培養臨床思維的目的。傳統病理學實驗教學條件為獨立的光學顯微鏡,鏡下觀察圖像具有非交互性和獨占性,師生不能很好地溝通交流,使教學內容局限。傳統教學方法為:教師講解—學生觀察—教師小結。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因師生互動少、缺乏共享、信息量小、效率不高等局限性,已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因此,我校引入Motic顯微數碼互動系統,它具有圖像逼真,示教效率高;語音系統良好,實現雙向交流;圖像資源共享,彌補教學資源不足等優勢,有利于提高教學效果。此外,我教研室實施課外實驗室開放,包括標本陳列室和切片觀察室,并配有老師指導,很好的彌補了護理專業學時不足的缺點,有利于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靈活的方式自主學習。
病理教研室通過教研會議確定本門課程由“一考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轉變為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 “對學生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取得的成績等”做出評價,是持續性的對學生學習全過程的觀察、記錄、反思后而做出的發展性評價。對于護理本科專業具體如下:病理學的學期總評由實驗成績(百分制)和理論成績(百分制)兩部分構成。學期總評=實驗成績×30%+理論成績×70%。設定實驗成績的構成:課堂作業10分×4次;考勤和平時課堂表現20分;切片考試40分;合計總分100分。該考核方法不僅要求學生對理論知識牢固掌握,還要求學生對病變(實踐部分)熟練掌握,實驗課認真觀察,時刻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極大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總之,針對護理本科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通過以上一些的教學改革措施,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大大提高,學習成績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單文姣(1981-),碩士研究生,湖南省衡陽市人,研究方向:鼻咽癌的分子機制的研究。工作單位:長沙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