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銳
“形勢與政策”課程中網絡教學的評價
□陳 銳
形勢與政策教育是高等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形勢與政策教育采用網絡教學具有很大的優勢,為了更好地提高網絡教學的質量,從學生和教師兩個方面對網絡教學進行評價。
形勢與政策;網絡教學;網絡教學評價
“形勢與政策”課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目前高職院校“形勢與政策”課程還存在許多問題,正如《中共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指出那樣:形勢與政策教育還不夠適應新形勢、新情況,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結合不緊,課堂實效性不強等。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質量,需依托有效的載體,所以加強對其教學載體的研究與實踐非常重要。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如今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媒介,改變著當代大學生學習、思維和生活的方式。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關注和了解時政消息的最常用途徑便是網絡。為了更好地應用網絡這一新興載體,“形勢與政策”課程可以采用網絡教學,這對于增強教育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增強“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時效性
“形勢與政策”課程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時效性。所以其教學必須緊跟時代的步伐和形勢的變化,結合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更新教學內容。而時效性恰恰是網絡傳播最突出的特點。互聯網的運用,大大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使人們能夠更加迅速地了解周圍世界發生的新情況、新經驗、新問題,且內容更多,報道得更全面。當講授某一社會焦點問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網絡中獲取更新更全面的資源,以加深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
2.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效果
網絡教學有別于傳統教學,不再是一支粉筆、三尺講臺,多媒體的引入極大地引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傳統教學的黑板板書會占用課堂時間,網絡教學只要用鼠標點擊就可以給學生展示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鏈接相關的背景資料等,方便快捷,能夠很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網絡教學為學生提供的文字、音像等資料信息量大,可以使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
3.有利于“形勢與政策”課程教學的師生互動
學校建立用于“形勢與政策”課程師生互動的網絡交流平區,在這個平臺,師生相互交流意見,表達各自的觀點。通過師生互動,教師給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對錯誤思潮進行批評,積極引導學生,倡導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或價值觀。
從網絡課程的應用來看,“形勢與政策”課程的網絡教學運行模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網絡輔助教學,就是課堂教學仍是主要方式,網絡課程只是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補充方式。另一種是全程網絡教學,就是網絡課程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主要形式。網絡輔助教學既保留傳統的課堂教學,又能利用網絡信息化的優勢,這是目前“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最常用的模式。形勢與政策教育網絡輔助教學系統主要包含以下模塊:記錄完整課程教學過程的教學區、文字和影視資料區、師生之間、學生之間討論學習的交流區、試題和成績管理區。全程網絡課程教學平臺的模塊也和網絡輔助教學沒有太大區別,但全程網絡課程教學改變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很好地結合起來。“形勢與政策”課程全程網絡教學讓學生不是在規定時間規定地點集中學習,而是能完全自主學習,但這也對教師提出了挑戰,要有高質量的課程教學才能吸引學生登錄學習。
不管采用何種網絡教學的運行模式,都是為了更好地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的教學質量,使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的形勢,正確分析問題,正確理解我黨的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更好地發揮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的作用。
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的質量,教學評價是主要手段。教學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以評促學,以評促教”。由于“形勢與政策”課程網絡教學的時空分離,所以建立合理的網絡教學評價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維護學生學習興趣,保證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同時也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的有利手段。
1.對學生的評價
(1)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綜合運用。教學要做到因材施教,診斷性評價可以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和準備狀況,這些結果可以為教師做好教學設計、提供學習建議提供依據。教和學都是動態發展的過程,教學評價要貫穿整個教學和學習過程。網絡反饋及時、管理方便等特性能很好地跟蹤監控、檢測、指導,實行形成性評價。通過反饋,教師可以及時地調整教學計劃或教學內容,學生也可以調整學習進度和改進學習方法。終結性評價是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評價,但同時它也起到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作用。
(2)以自我評價為主,結合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網絡學習主要是學生自我選擇時間、地點的自主學習,所以在網絡學習中,學生的評價方式主要應以自我評價為主。自我評價可以通過網絡自動答疑系統和自動評價系統來實現。為了促進學生的自我評價,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也不能缺少。教師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程度、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與教師的交互程度做出評價。學生之間也可通過在網絡上的交流和小組中的合作進行相互觀察并做出評價。
(3)量化評價和非量化評價相結合。網絡教學中,采取收集學生參與討論的、答疑的次數,標準化測試題的數據,通過這些量化數據對學生做出評價。量化評價雖然收集數據準確、及時,得出評價迅速,但這種評價只對學生對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有效。評價學生的應用、分析、創造性思維和情感、興趣等因素則很難用量化評價精確地評價,對此,要結合記錄學生完成形勢與政策調查報告、演講、進行問卷調查等方式來進行非量化評價。
2.教師的評價
(1)對教學內容的評價。網絡教學的教學內容除了教案內容外,還有課件內容、師生的交互、作業與反饋、教師提供的其他學習資料。
(2)教學過程指導。網絡教學的時空分離,教師不像傳統教學可直接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的表情和精神狀況來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因此教師要主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教師可以通過在線交流,對學生成果進行分析等方式來指導學生的學習。
[1]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S].教社政[2004]13號,2004-11.
[2]張耀燦.現代思想政治學教育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陶彥玲,楊改學.網絡教學質量及評價[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4,(5):39-41.
[4]于厲,宗存元.網絡教學評價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03,(2):57-58.
(編輯:郝 嬋)
G641
A
1671-0568(2016)20-0059-02
陳銳,碩士,北海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和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