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昌菊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中心學校 湖北宜昌 443501)
?
管理助力,激活區域研修
劉昌菊
(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龍舟坪鎮中心學校 湖北宜昌 443501)
鄉鎮機構改革實行“以校管片”的教育管理體制后,鄉鎮區域的研修管理一度弱化,對農村教育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幾年前,筆者所在的縣在中心校下設研訓站,負責鄉鎮的教學研究和教師培訓管理工作。隨著管理機構的建立,研訓站以具體的教育教學問題為研修對象,不斷優化管理措施,為區域研修注入了新的活力。
1.學校成立“三組”
研修組。研修組是以學科教學形成的教師組織,承擔著學校學科教學的管理、指導等職責。研修組由傳統的教研組發展而來,從“教研”到“研修”,變化的名稱背后,工作的任務和重點也相應發生了變化。
備課組。備課組隸屬于研修組,它是同年級同學科教師組成的研修團隊,核心任務是“集體研備”。學校通過“四定四研五程序”模式做足“研”、“備”功夫,使每次的集體備課都做到深入深刻。
年級組。年級組則是建立的跨學科教師團隊。除了實施年級日常教育教學管理外,更重要的任務是組織教師研究同學段學生學習及身心發展的共性問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有效幫助。
2.鄉鎮成立“三組”
學科中心研修組。鄉鎮學科中心研修組受研訓站和學校共同管理,以組織活動為主要工作形式。研修組長是研修組的靈魂人物,由鎮內學科教學研修的“權威”擔任,在學科研修工作中發揮著紐帶和橋梁作用。
學校聯誼研修組。學校研修共同體組合是同學段學校自主選擇的結果,它們有互補性強的教育教學資源。學校聯誼研修的實質是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共生共榮。
課改研修QQ群。課改研修QQ群是專門交流、討論課改工作的主題研修群。QQ群運行實行輪值制度,中學以學校為單位、小學以聯誼研修組為單位輪流主持群研修,每次一周。研訓站從交流主題、參與人次、展示成果等方面進行管理,促使群研修有序有質進行。
1.重指導,建規范
建章立制,明確規范。經教代會討論通過,研訓站出臺了《教育教學管理規范》等研修管理制度,并指導各學校根據全鎮工作要求,結合校情對制度進行完善。對于全鎮整體推進的階段性重點工作或活動,研訓站都在充分調研,做好通盤考慮的基礎上出臺具體方案,明確工作要求。
分類要求,動態規范。鎮內學校既有城鎮學校,也有農村學校,學校在辦學環境、條件、規模和發展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異。為尊重差異,實行動態規范管理,促使不同學校在不同階段有不同的追求,充分調動了學校和教師的研修熱情。
2.巧引導,促規范
評價引導。考核與評價,對工作既是診斷,也是指導。比如,研訓站每年都要對學校進行校本研修工作考核和優秀研修組評比,為此出臺了《學科優秀研修組考評辦法》等文件。這些文件本身就是行動指南,每次評價過程,更是一次面對面的規范管理的指導。
交流引導。通過“校本研修開放日”、研修工作現場會及其它各種形式的交流活動,有針對性地組織學校間、研修組間、教師間相互學習,進而提高研修工作水平。
專家引導。在爭取研修外援上,我鎮與縣研訓中心比鄰,有條件爭取到學科研訓員更多指導機會。在學科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遇到困惑時,請研訓員到校進行現場診斷和指導,能及時化解難題。
3.勤視導,保規范
關鍵時段視導。學期開學和結束階段,是學校管理最易松懈的時候,這個時段往往是研訓站深入學校密集聽課、進行研修視導的時段。通過視導,營造一種規范管理的氛圍,促使研修工作盡早入軌。在教師因受某些事件(如崗位設置等)影響,造成群體情緒出現較大波動時,也是需要視導的時段,在視導中做好正面引導,促使教師把注意力盡快轉移到教學工作上來。
視導關鍵環節。曾經一個時期,幾所學校由紙質備課改為電子備課時,由于管理措施沒有跟進,出現了備課弱化的現象,研訓站發現問題后,及時到校視導,與學校一起研究措施,加強了備課管理。此時的視導在檢查、督促的前提下,重在溝通、指導和研究,目的是糾正偏差,強化規范。
定期與不定期視導結合。定期視導,每學期一次,一般安排在學期中期,春季與研修考核合并進行,視導后全面總結,突出問題要求定期整改。不定期視導視具體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其取向在于因校制宜,研究解決具體問題。
1.課堂教學研究
多種形式上課。一是全員曬課。圍繞課堂教學階段性研究重點,每學期每名教師曬課一節。曬課的時間、內容由教師自己初定,申報后研修組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安排,發布課訊,研修組(或年級組)全員觀課議課。二是自主約課。自主約課是教師自己邀請他人聽課,其方式可以是教師約領導、同伴互相約。全員曬課和自主約課是課堂教學研究的“規定動作”,每學期每位老師至少各上一節。三是典型亮課。典型亮課具有示范性質,主要是根據課堂教學的熱點、難點、疑點等共性問題,選擇優秀教師亮課,發揮引路作用。四是分類賽課。組織教師分任教學科、年段或按教師年齡等類別上競賽課,是課堂教學研究的常見形式。競賽促使教師深入投入,主動學習和研究,是非常有效的研修方式之一。
創新方式研課。一是同課異構。同課異構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不同的教師上同一節課,另一種是同一名教師用不同的理念上同一節課。無論是哪種方式,都強調在“比較中研究”。二是重點磨課。磨課既磨理念,又磨技藝,還磨素養,對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很有幫助。幾年來,我們通過磨轉崗教師的課、磨弱勢學科的課、磨有潛力教師的課,促進了一批教師的成長。三是錄像反思。把常態課錄下來,提供給教師進行自我反思,以此進行的教學反思更有內容和質感。
2.“書香校園”活動
開展“書香校園”活動,活動由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共同參與。為使教師讀書落到實處,見到實效,我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薦書導讀。由領導、同伴提供書訊,推薦好書,引導閱讀。二是獎書促讀。以書作為教師參加各類活動取得成績的獎品,喚醒教師的“讀書人”意識,主動閱讀。三是交流帶讀。定期組織讀書報告會、論壇,或通過網絡、報刊雜志等平臺,展示讀書成果,帶動閱讀。
3.小課題研究
課題研究是提升教師科研能力的主要途徑,為實現課題研究常態化,鼓勵和吸引更多教師參與其中,我們大力推行小課題研究,將各類教育教學問題匯集整理形成“課題”,由教師自主組建研究團隊,申報認領課題,開展行動研究,并以一定的形式呈現研究成果。研究結束后,經評估驗收給予定性評價,獲得相應的“專業成長積分”或科研獎勵經費。小課題研究植根于教師的教學實踐,深受教師歡迎,如今已成為教師科研的主要形式。
總之,做好鄉鎮區域研修工作,既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現實需要,也是推動教育均衡發展的客觀要求。加強鄉鎮區域研修管理,提升研修工作水平,任何時候都不能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