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那江初
(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教師進修學校 云南德欽 674500)
如何做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
斯那江初
(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教師進修學校 云南德欽 674500)
只有處處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理解學生,有過硬的教學本領,才能用真心換得真情。
熱愛學生 尊重學生 平等對待 寬容心 身教重于言教 提高素質
當一名教師不容易,要做一名學生喜愛的老師,更不容易。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只有處處關心學生,熱愛學生,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理解學生,有過硬的教學本領,才能用真心換得真情。
熱愛學生是教師必備的道德情感。陶行知提倡“愛滿天下,”魯迅強調“教育植根于愛”,別林斯基則認為“愛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鑒別教育的尺度。”、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作為一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傾注愛心。教師只有熱愛自己的學生,才能教育好學生,才能使教育發揮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說,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根本。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關心、愛護、寬容、尊重,要善于發覺學生的優點,充分鼓勵他們自尊、自信。如對待差生,教師應該先找出他們差的原因,而不能只看到差生的劣面,忽略了他們身上所存在的閃光點。我們作為一名肩負著培育下一代重任的人民教師,應撒種愛心,用愛讓他們重新點燃希望之火。我們班有位學生,因家庭因素,父母關系不和,疏于管教,在學習上無熱情,缺乏自制力,情感教育方面比較缺乏。我就經常找他談心,并特別注意發掘他的閃光點,希望給他帶去溫暖。果然,他在各方面都有所轉變。但是教師的愛并不是一味地對學生寵愛、溺愛,教師的愛應體現在“嚴”和“慈”上。常言道:“名師出高徒”,又說“嚴是愛,寬是害”。對學生不嚴格要求,嚴格訓練是難以培育出跨世紀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設者的。當然,嚴要得法,嚴要有度。嚴要在愛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如現在有些學生由于家庭的寵愛、溺愛,在家里是“小太陽”、“小皇帝”,從小就養成了事實占先的壞習慣。平時貪玩成習,不愛學習,作業拖欠,而且喜歡惹事生非。為了幫他改掉這些壞習慣,一方面我經常找其談話,讓其及時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與家長聯系,做到家校一起抓,堅決幫其改掉缺點。另一方面,在教育的同時,不是一味地批評,而是以表揚為主,堅持正面教育,及時發現其閃光點,及時表揚,增強了他的自信心,使他自覺地努力,從而得到了進步。
所以說,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
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皇帝和鞋匠的靈魂是用同樣的模具刻出來的。”他是說我們人生下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并無高低貴賤之分。現在所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也已打破了傳統的師道尊嚴,在肯定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應受到人們尊重的同時,也把受教育的對象——學生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要求我們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同時,要學會尊重學生。
二十多年的教學實踐告訴我,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鮮活的個體,都有著不同于別人的思想,個性和行為。這種個體的差異決定了他們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齊劃分,思想上有不同、行為上有差異、成績上有高低。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想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必須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用一顆赤誠的心去平等的對待每一位學生,只有師生關系融洽,學生才會愛老師,相當一部分教師就是因為在這方面出現了“愛”的傾斜,致使學生議論滿腹。在這里,我想對同仁們說的是:“好學生需要我們及時的鼓勵和贊許,差學生更需要我們的尊重,理解和安慰。一句話,可以成就一個學生,也可以毀掉一個學生。”調查表上,一個學生這樣寫道:“不擺架子,在課下能與學生打成一片的老師一直是我們追求的,這樣的教師,才會像朋友一樣值得交往,像家長一樣值得依賴。”聽到這樣的呼聲,我想我們教師一定會明白很多吧。
所以說,愛學生首先就要了解他們。了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點,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老師而言,只有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為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教育是人學,是對靈魂的引導和塑造。其次,愛學生就要公平對待所有學生,把每一個學生視為自己的子弟。他們最希望教師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不厚此薄彼;他們最不滿意憑個人愛好,偏袒某些學生或冷落、歧視某些學生。公正,這是孩子信賴教師的基礎。再者,愛學生還要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與他們平等相處,用自己的信任與關切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與創造欲。
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我們犯了錯誤,希望得到別人的諒解,學生也是,所以我們不要抓住學生的錯誤不放,給他一次淋漓盡致的打擊,讓他有心理負擔。告訴他這件事的破壞性和影響性,給他改正的機會就行了。對于那些在上學前已養成壞習慣的學生,別指望一兩次的教育就出效果,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時需要幾年才能看到你教育的成果,所以一定到沉住氣,不要被這些學生氣壞身子。
教師要具備心胸開闊,善解人意的教師會使學生產生好感。作為教師尤其要具有寬容之心的教師,比如說;由于學生記憶能力差,認知能力弱,從而分辨是非能力差,時常會做出一些令人難以理解的行為,這時需要育人者特別要寬容的對待,包容理解他的過錯,會給學生很好的印象。比如,學生在教室隨地吐痰,其他學生告訴老師后,老師指出他的行為對他人的危害,同時告訴他師生都理解他的病痛之苦,但怎樣做才最恰當,讓學生認識到行為不當之處,并明確了應該如何做。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豁達、心胸開闊的老師會獲得學生的喜愛。
這是對教師情感素質的要求。革命導師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類的感情,就沒有人類對真理的探求。”教育不僅是認知過程,更是情感交流過程。我國著名教育家夏大尊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情感。經驗表明,情感可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養成良好的認知習慣,行為習慣。師生情感交流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教師心里有了學生,學生就愿意和教師在一起,且有親近感;教師尊重,理解,關心學生,學生就將更尊重老師,師生誠坦相待,心心相印。
我認為作為教師并非有多高的學歷,而是要有終身學習的信念,嚴謹治學的態度,這應該是教師人格和魅力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教師德才兼備,才會成為學生的表率、榜樣和楷模。此外,教師還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態,掌握學生的思想動向,能及時發現或共享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在教育活動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更能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尊敬。
春雨潤物細無聲”,只要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把愛無私地獻給學生,學會蹲下來和學生說話,相信得到的將是豐厚的回報。我們要不斷進取,積極努力,爭取做一名學生喜歡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