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勇
(重慶市聚奎中學校 重慶 402289)
再議英語教學與備課
陳德勇
(重慶市聚奎中學校 重慶 402289)
英語教學模式已經從傳統的注入式模式變成為啟發式模式,英語教學是一個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媒體構成的活動過程,也就是我們傳統中所說的備課,一個好的備課過程,不是簡單的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傳授,而是從重復機械練習的注入式模式逐漸轉變為以激勵學生為特征,以學生為主體的啟發式模式,因此備課在英語教學中非常的重要。
備課 學生 方法
教學是一門十分復雜的藝術,教學中一節課能否上好并不是偶然的,它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備課。在備課上花一分精力,在教學里就有一分效果。教師不僅要摸清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學習習慣,吃透教材,還要考慮教學目的、原則和方法,只有備好了課才能安排好教學環節,才能在有限的時間里自始致終抓好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真正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同樣,通過備課,教師還可以發現和彌補自己業務上的缺欠,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常言道,“教學相長”,備課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通過查閱資料或向人請教加以解決。這樣既積累了經驗、提高了教學理論,又可在教學中爭取主動,以保證教學質量。
古人說:“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 ”,把這些經驗應用到教學來,就是要加強備課。為此,筆者結合有關理論并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來談一下自己對備課的一些看法。
這是備課的第一環節。教師對所教的英語課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然后在教學內容方面才能運用自如。教師必須通讀英語課本,了解教材的內容和編排體系。對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和內容有個數,對教學大綱應認真鉆研,隨時翻閱。 有經驗的教師還可把學生學過的單詞和語法列成表,把自己講過的課外材料隨時記錄下來,在備課時看看這些詞匯表和語法表,找出哪些熟教材可以用來解釋新教材,哪些詞匯語法在最近教學中重現或復習得不夠,可有意識地在課堂上讓它出現幾次,這樣就能有計劃的使教過的知識得到復習和鞏固。
教材是要求學生掌握的,但教師自己必須先掌握好,而且要遠遠超過學生的水平。因此,一部英語詞典、一本實用英語語法、錄音磁帶、教學參考書、現代教學手段(如課件、多媒體設施)的準備都必不可少。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有備無患,才能得心應手地進行教學。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教師想要教會學生,須先了解學生,這樣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和困難。備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做到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具體需要,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具體可做到以下幾點:
1.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情緒。學生在課上的表現,課后完成作業的情況,以及學習里的進步或停滯不前等,都和學生的思想、情緒有關。應隨時注意并了解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在備課時考慮如何配合教學,結合講課、提問或其它作業,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及時提出要求,予以鼓勵、幫助或引導。必要時,可以安排時間和學生進行個別談話。
2.要了解學生的英語水平,學習上的困難以及學生在聽說讀寫能力上的水平。不僅要有一個總的估計,對每個學生的程度還要有具體的了解。這對掌握教學進度、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都是有關系的。用適當的問題提問適當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懷和自己在學習上的進步。
3.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方法、愛好和對教學的期望。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是怎樣學習英語的?他的學習方法是否最有效?怎樣取得學生在課上、課下的緊密配合?要結合講課、提問、布置家庭作業,介紹學生中好的學習方法,提醒學生在學習上應注意哪些問題。另外,應該注意學生在學習上的愛好、特長,收集學生對教師教學方法的建議和反映。在備課時,應根據學生的合理意見,改進教學方法,使之更切合學生的需要。
4.備課時,要考慮如何有意識地結合每次教學,解決一兩個學生的問題,以幫助他們進一步提高學習效果。一次解決一兩個問題,一學期下來也就解決不少問題。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密切師生關系都有很大的好處。
備方法要解決的是如何教的問題。包括考慮教學目的,貫徹教學原則,選用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步驟等。 要隨時翻閱英語教學法里的有關章節,利用別人的經驗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要體會有關章節的精神實質,把它變成自己的教學思想。結合自己班上的實際情況,多加思考,靈活運用,解決問題。備方法要落實到以下各點上。
1.劃分好課時
備課時,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要劃分課時,即一課書要用幾課時授完,每一課時都教什么,采用什么課型,著重解決什么問題。在決定一課書要用幾課時授完時,要考慮:(1)中學英語教學大綱的有關規定和課本編者的意圖;(2)要教的這本書的內容和分量;(3)班上學生的英語水平。在確定教學進度時,既要有一定的進度,又要保證質量。英語教學是有聯貫性的,一課書沒有教熟,就會給以后的備課和教學增加麻煩和負擔。必須注意,在打基礎的階段,寧肯教得少些,但要教得好些。確定了一課書用多少課時以后,就要參照教材的編排特點、學生的年齡特征和教學上的需要和方便,考慮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安排好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確定每節課的課型。教學中的難點和重點要適當地分散到各個課時,還要主意在靠后的課時里,有復習、鞏固的任務,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注意課型之間的聯系和搭配,可以考慮在最后一個課時里,上一次鞏固課,全面地整理和復習本課的詞匯和語法,進一步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技巧和技能。
2.明確教學目的
每節課都要有明確的目的。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用什么方法來促使學生熟練掌握,教師在備課時都要心中有數。教學目的應該盡可能訂得明確、具體,這樣才好進一步考慮教學原則,選用有效的方法符和步驟來完成教學任務。教學目的不能太高或太低,要求經過努力,全班學生都能達到,并且都能有所進步,才算合適。
3.考慮好教學原則、方法和步驟
教學目的確定后,要進一步分析教材,考慮教學原則、方法和步驟。在復習檢查的環節里,一方面要復習前一節課的內容,還要注意為本節課的教學創造條件。
4.寫課時計劃或教案
在確定了一節課的教學目的,分析教材,考慮了教學原則、方法、步驟之后,就可以進一步編寫課時計劃和教案了。課時計劃和教案是教師上課的方案。課時計劃較簡單,只寫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目的、課型、教學環節和時間分配以及每個環節的主要內容。教案要把教師在課堂上的每句話,做的動作,以及學生的答句和可能出現的問題都寫下來。有經驗的教師上課前可以只寫課時計劃,經驗較少的教師上課前要寫教案。課時計劃或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果,是幫助教師有效地進行教學有效依據。它可以幫助教師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這是備課的最后一個步驟。一堂理想的英語課必須要有必要的教具加以輔助。因此,應根據需要在課前準備好所需教具。如果教研室沒有現成的教具,自己就要收集或設計、制作。做教具不一定只靠教師自己,要發動學生,要充分利用他們的積極性。課堂上使用他們自己做的教具進行教學,他們學起來就更有興趣,教學就更有效果了。
一堂課的好壞取決于課前的準備,那就意味著我們只有處理好了備課中的各個環節,才真正有可能上好一節課,搞好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