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訓
(山東省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山東鄒城 273500)
淺析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
胡宗訓
(山東省鄒城市兗礦第一中學 山東鄒城 273500)
隨著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政治教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為生活服務的生活化教學理念得以突顯,也取得了許多積極的實踐成果。但是,生活化教學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甚至陷入一定的誤區。剖析這些誤區,不僅有助于我們明晰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標向,更有利于彰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價值。
政治 生活化教學 策略
所謂思想政治課生活化教學是指將社會生活,特別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生活貫穿于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每一環節之中,將學生從枯燥、抽象的思想政治課教材知識中解脫出來,向學生提供感受自然、社會的機會,使學生在對可親可感的日常生活、在與現實世界的交流與對話中產生對未來生活的追求和熱愛,從而自發地、主動地去獲取知識。
新課程改革強調,教學是生活的內容,學習是學生生活的方式,生活是教學的源泉,這就說明教學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通過實施生活化教學,使師生的課堂生活更加豐滿,充盈學生生活經歷,豐富學生情感體驗,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1.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對立于知識化
生活化教學與理論學習并不矛盾,但實踐中卻出現過于追求生活化而對立于知識化的傾向。生活化必須建構在知識化的基礎上,不能離開知識化片面去談生活化,更不能以生活化而犧牲知識化,否則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將會陷入形而上學。
2.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混淆于全面化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并不意味著教學內容是個體日常生活經驗的全方位簡單重現,而是需要具有邏輯張力和思辨色彩的內容。
3.把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學等同于活動化
有的教師就濫用活動,每堂課都用,每個知識點學習都用。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活動,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必須服務于教學的三維目標,并不是僵化的、教條式的,剝離了重要思想政治觀點的活動都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思想政治課教學活動。
1.導入生活 激發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什么樣的事例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呢?——學生日常生活事例。因為這些事例跟學生密切相關,因此,以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日常生活事例導課,引出政治課的主題,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主動發展,使學生樂學、愛學。例如,在學習經濟生活第十一課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時,在導入第一目“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時,我設計了一個“列舉廈門人生活巨大變化”的探究活動。學生是怎樣認識這一問題的: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談了很多,如居住條件的變化,瓦房變樓房,兩層樓房變五層樓房;還有出行工具的變化,自行車換成摩托車,摩托車換成小轎車;還有家電變化,小屏幕彩電換成大屏幕彩電,大屏幕彩電換成等離子彩電等等。這一活動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這一內容的興趣,而且有助于學生走出課堂后自覺運用理論知識去關注周圍的人與社會,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2.貼近生活 激活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應以教材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回歸生活、感悟生活,切實提高學生參與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在學習生活與哲學第七課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第二框《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第一目——堅持整體和部分的統一中的“當部分以合理有序的方式構成的整體,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這一哲理時,我引導學生聯系社會經濟生活中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區域經濟建設,特別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建設”,以及俗語“三個和尚沒水吃”等具體事例加以理解。我們還可以讓學生舉例加以說明:學生列舉了校運會4×100米接力、班級拔河比賽等,這些發生在學生身邊的生活事例能夠激活學生思維的火花,更有利于學生理解深奧的哲學知識。同時也能讓學生更深刻地領悟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致力于建設團結向上的班集體,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3.感悟生活 反思提高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教育的過程與生活的過程是合一的。”把知識與現實的生活相聯系,真正實現了課程組織以學生的經驗為中心,教師只是學生成長的幫助者。生活化教學貼近生活實際,有利于增長見識、拓寬知識面;使他們懂得一些生活常識和生活理論;有助于了解社會,體驗生活,規劃未來;守信興企,失信毀企。這是被市場所證明的永不改變的真理。同時,還引導學生反思自己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不講誠實不守信用的行為。通過把學科知識和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不僅能使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讓學生不斷進行反思,從而促使他們個體經驗不斷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
4.源于生活 高于生活
學習的目的不在于解釋生活,而在于改變生活、發展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政治教學生活化策略既要強調源于生活,又要注意高于生活。要讓學生參與生活,對生活素材進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論元素,在不斷反復解釋生活現象,嘗試運用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領悟理論價值。如在經濟生活第六課投資的選擇教學時,引入廈門市東海域整治開發、建設的具體事例。由于經濟建設占用耕地、蝦池,造成大量的失地農民,農民由此獲得政府支付的土地補償款。設置一個探究活動--請學生為家長制定一個家庭理財方案。那我們的學生又是怎樣理財的。學生中有根據儲蓄存款獲得利息收入,建議將錢存入銀行;有根據股票獲得分紅和股息,建議將錢用于炒股,學生制定的理財方案多種多樣。學生在制訂家庭理財方案中感受賺錢的艱辛,增強了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消費習慣。同時自覺把所學的理論運用于生活中,用所學理論去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他們逐步具備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應有的自主、自立、自強的能力和態度。
總之,讓課堂回歸生活,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將使學生的課堂學習與社會生活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與社會、自然相融,在與生活的溝通中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意義和價值,進而獲得個體的自由與發展。實施生活化教學是高中政治新課程優選策略,是思想政治課和政治教師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出路。生活化教學策略任重道遠,讓我們一起來推動、實施生活化教學吧。相信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生活化教學將會開出更加美麗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