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偉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石獅中心學校 寧夏吳忠 751300)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實踐
馬 偉
(寧夏吳忠市同心縣石獅中心學校 寧夏吳忠 751300)
課堂提問作為開展教學活動時的重要教學方式,是教師傳播信息給學生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提問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不但能夠較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因此,筆者依據自身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在本文當中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如何進行課堂提問實踐的策略。
小學數學 課堂提問 策略
教師在教學當中應立足于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有側重點地進行課堂提問,可讓教師適時的了解學生理解與掌握課堂知識的程度,并依據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來調整教學進度。較好的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筆者在本文當中經過分析與研究,提出了進行課堂提問策略,期望能夠以自身的淺見,來給予從事小學數學教學的同仁們一點有益的借鑒。[1]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教師有效應用課堂提問具有重要意義,優質的課堂提問教學,能夠較好地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能夠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構建起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學生就可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學生在回答問題之時,既能夠促進自身的表述能力,同時也能夠提升自我學習能力,并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2]
1.提問的適時性
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應該把握好“最佳提問時機”。在教學當中應該注意觀察學生在學習時所顯現的表情、以及反饋給教師的相關信息,適時把握好“最佳提問時機”。例如依據教育心理學的研究以及實際調查結論顯示:“在課堂教學的初始期,學生的學習思維正處于從平靜狀態進入活躍狀態時期,此時教師應較多的提出部分具有“回憶性”的問題,讓學生復述以往所學知識,能夠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在課堂教學的中期,學生的學習思維正處于最為積極活躍的狀態,此時教師應較多的提出部分具有“研究性”、“評價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理解和掌握所學知識,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的后期,學生的學習思維開始處于由活躍趨向平靜狀態,此時教師應較多的提出部分具有“復述性”、“強調性”的問題,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應把握好“最佳提問時機”,最大化地發揮課堂提問的作用。[3]
2.提問的側重點
教師應在備課時按照教材的相關內容來設計出“優質問題”,在課堂教學時,應充分體現出問題的實效性,在課堂提問時應注重問題的側重點。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會較多的提問學習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習優等生”,這樣學生回答流暢,教師也較為省心。可是主要提問學習成績較好的少部分學生,由于提問的范圍較小,長期如此,會讓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是有意如此,就感到在學習當中自己受到教師的忽視。因此就會在學習方面出現消極的狀態。不具有參與的積極性,不能夠促進大部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而與之相反的是:“有一些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會較多的提問學習成績落后的“學習后進生”,雖然教師的出發點是為了能夠讓“學習后進生”積極思考與回答問題,促進其進步。”但這樣一來,由于“學習后進生”的學習基礎相對薄弱,大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問題,就會耗費較多的學習時間,導致課堂教學進度緩慢。筆者在教學實踐當中,對于提問“學習后進生”的問題是較為慎重的進行處理。既要尊重其人格,同時也要增強其學習自信心,激勵其努力上進。另外筆者在進行提問時,要求所有學生都要進行積極思考,通常會先提問學習成績中等的“學習中等生”, 等“學習中等生”回答出大部分內容后,再提問“學習優等生”讓其進行補充。也可提問“學習后進生”來嘗試進行回答。通過這樣的大范圍的提問方式,能夠讓處于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提升,充分體現出問答群體所具有的廣泛性。
3.提問的藝術性
在開展課堂提問時,教師應持續提升提問語言的精確性,使提問語言充滿趣味性,構建起良好的課堂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快樂的進行學習。在課堂提問方面也可體現出多元化,可采用豐富多彩的內容與形式,讓提問更具有趣味性,較好地展示出教師的教學藝術。“優質課堂提問”可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當中,體現出提問藝術性對于教學的促進作用。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此課時,教師應用自制的一個可“變形”的長方形竹子教具,來進行教學。教師可提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看這個長方形能否像變形金剛一樣變形?”這樣的提問首先即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關注度,當學生回答說“不能變形”后,教師就將長方形的教具拉成一個平行四邊形,再問學生∶“同學們,現在看變成了什么圖形?學生們興奮的回答“平行四邊形”,這時教師再進一步提問:“同學們,在這個會變形的圖形當中,隨著圖形的變化,它的面積是否會發生改變呢?”學生回答的結論各不相同。這時教師就可進一步來教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知識。通過這樣趣味性的提問,彰顯出提問的藝術性,讓學生能夠聚精會神的學習新的知識。[4]
4.提問的拓展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之時,倘若能夠設計出“全新”的疑問式提問,讓學生能夠借助于以往所掌握的固有知識、以及在課外所主動獲取的新知識來有效地解決疑問,即能夠將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學習,以此來達成課內外學習的緊密聯系。例如: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幾何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的計算之后,教師可提出問題:“同學們。有誰想嘗試做一次進行室內裝修設計師? 如果我們的教室需要重新進行裝修,作為一位室內裝修設計師你應完成下述幾個問題。(1)計算出教室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2)選擇所需要的裝修材料,并計算出所需要的裝修材料的具體數量,(3)進行裝修工程概預算,計算出裝修工程的總費用”,通過這個新穎別致的問題設計,促進了學生求知欲,讓學生具有了發散性思維,能夠培養起學生的思維能力。
總之,作為一種常見的教學方式,小學數學課堂提問在教學當中日益顯現出其重要作用,既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交流的平臺,同時也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有效途徑。倘若在教學實踐當中,教師科學合理地開展課堂提問,既可營造起生動有趣的課堂學習氛圍,充分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教師的教學藝術獲得完美的展現,有效地提升教學的效率與質量。
[1]謝細敏. 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 求知導刊,2015,22∶133.
[2]李學敏. 小學數學教學中提問藝術探討[J]. 學周刊,2016,25∶94-95.
[3]羅潔,鄧玉敏.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探索[J]. 改革與開放,2009,07∶193-194.
[4]李旺.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提問研究分析[J]. 知識經濟,2010,1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