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巖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讓字鎮中學 吉林松原 131400)
傳統文化潤童心 花香禮儀沁滿園
許 巖
(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讓字鎮中學 吉林松原 131400)
五千年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展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可以幫助少年兒童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振奮民族精神,讓孩子們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夯實思想道德基礎,形成道德行為規范,成為一名具有傳統根基的彬彬有禮的現代中國人。吉林省松原市乾安縣讓字鎮中學圍繞“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這一主題展開了“明禮文化”的先行教育,在師生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德育 傳統文化 嘗試
走進乾安縣讓字鎮中學的校園,呈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座優美的花園:滿目蒼翠、綠樹成蔭、草坪翠綠、花影婆娑。兩年來,學校以“科學的規劃,精致的管理,鮮明的特色,豐富的內涵”為主題,全力打造畫香、墨香、書香的“三香”校園,努力彰顯育心、怡情、益智的“三香”特色。開學初學校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以“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為契機,打造出了一條條展示學校個性的文化長廊。
校園教學樓一層非常醒目的標寫著學校辦學宗旨:“讓愛心和責任潤澤孩子心靈、讓方法和激情開啟智慧之門”,更有“畫香、書香長廊”,孩子們自己創作的繪畫、名人的書法隨處可見,學校辦學理念,大橋名人長廊與之彼此呼應,相得益彰,它時時警醒學生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中外經典名著的介紹,國學經典的賞讀,學生時時徜徉在濃郁的文化氛圍里。校園教學樓二層“墨香長廊”,孩子們的書法作品張貼其中,與貫穿南北的碑帖長廊融為一體,它時時給學生中國書法藝術美的熏陶。愛國人士的名言,禮儀規范養成警示,讓學生時時受到教育:從小立下志向,勤奮學習,長大報效祖國。
校園的每一處建筑、布置都透著濃濃的文化氣息,都是一面育人的旗幟。花園式的校園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優美的生活環境,一個勤奮的學習環境,它時時處處陶冶著學生高尚的情操。
中華經典詩文是中華文化藝術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中華民族的魂與根。誦讀經典,這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的獨特方式。
開學初,學校召開骨干語文教師及班主任會議,制定了“誦讀經典,做謙謙君子”活動方案,三個年級學生經典誦讀篇目分別為:七年級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八年級誦讀《晨讀對韻》,《增廣賢文》,九年級誦讀《千字文》《唐詩三百首》。每天早晨,語文老師組織學生誦讀,從讀的形式,讀的方法都進行了有效地嘗試,孩子們在玩中、樂中誦讀經典。每個孩子的誦讀情況記錄在他們的經典誦讀成長記錄里。在誦讀中,學生暢游在傳統文化的海洋中,吸取人文之源,文明之禮,愉悅身心,陶冶情操。
點點滴滴的生活小細節,往往是內心世界的真實流露,是長期“修煉”而成的素養,是無法偽裝的。教師認為,人正是從這些細節中接受教育,也是在細節中展示自己。只有對于細節的不懈敲打,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彬彬有禮的好少年”。九月,學校向全體隊員發出倡議:開展“尋找身邊的道德細節”活動。為了使道德細節的提法更符合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教師要求所征集的道德細節敘述方式改變以往冷冰冰的、過于嚴肅的陳述句形式,而是采用人性化的、親切生動的問句形式,使小學生更樂意接受。
倡議書一發出,同學們參與的熱情空前高漲,全體學生用自己童真的眼光去找尋、發現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的許許多多平時看似微不足道,但其實卻能見出一個人品性、修養的細小問題。最后經過隊員、老師、學校領導的共同評選,產生了需養成的三十條“我們身邊的道德細節。”例如:見到老師或來校的客人你主動問好了嗎?離開教室時,你排好桌椅了嗎?不小心碰了別人,你主動道歉了嗎?答應別人的事,你都努力辦到了嗎?手里有垃圾,你都丟進垃圾桶了嗎?發現地上有紙屑,你彎腰撿起了嗎?
學生們最向往屬于自己的快樂節目,11月上旬學校傳統的“班團隊”讀書節”,結合“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今年的11月,學校“優秀傳統文化節”給孩子們奉獻上了豐富可口的文化大餐。校園成了孩子們幸福成長的樂園,文明禮儀之花綻放在每一個孩子的日常行為中。“我喜愛的傳統趣味活動”分別向各年級同學推薦了課間文明小游戲,比如:踢毽子,跳大繩,跳皮筋,剪刀、石頭、布,丟沙包,滾鐵環等。課間十分鐘,對于這些傳統趣味項目,學生們玩得興高采烈,樂此不疲,課間追逐打鬧的現象明顯減少。“小博士杯優秀傳統經典知識擂臺賽”,是學校推出的另一項特色活動。首先各班進行選拔賽,選出4名優秀選手參加學校的復賽,復賽前六名參加最后的決賽。通過這一活動,讓更多的學生喜歡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詩文小品我會演”,讓學生結合書中的詩文小品進行改編,通過“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制作成光盤。通過“小白帆電視臺”全校播放,讓文明的禮儀規范影響更多的孩子。
學校為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的培養,專門設計了精美的“文明卡”、“文明少年銀質獎章”、“文明少年金質獎章”。每學期,學校制定了操作性較強的“文明卡”獲獎卡、爭章的要求,什么樣的行為才能獲得文明卡?要求上都做了詳細的說明,更方便了評比操作。我校是這樣規定的:隊員積攢十張“文明卡”,就可換取一枚“少年銀質獎章”,積攢五枚銀質獎章就可換取一枚“文明少年金質獎章”。
如今,學生們胸前佩戴的銀章已成為學校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文明少年”的評比讓學生們之間公平競爭,整個校園文明禮儀蔚然成風,迷人芳香飄溢整個校園。
“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讓師生嘗到了德育工作的點滴甘露。全體教師深知: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系統工程,需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今后學校在“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系列活動深入開展中,將不斷改進工作,完善措施,將學生文明禮儀教育工作推上一個新的臺階,努力把德育做“實”、做“活”、做“亮”,讓文明禮儀教育不斷煥發活力,走進學生心中,人人成為“彬彬有禮的好少年”。
許巖,男,現年42歲,高級教師。畢業于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師范學校,自學本科課程,獲得吉林省教育學院本科學歷。1995年參加工作,一直扎根于農村教育,先后歷任乾安縣所字鎮中學業務校長、乾安縣水字鎮中學校長,現任乾安縣讓字鎮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工作期間先后參與、主持研究國家級、省級、市縣級科研課題10多項,成果顯著,先后多次被評為市縣級優秀教師、松原市語文學科骨干教師、2012年吉林省農村中年青年骨干校長、吉林省科研骨干教師、吉林省教育學會優秀會員、所在單位多次獲得“省級勤工儉學單位、松原市德育特色校、松原市文明學校、松原市規范化初中、吉林省語言文字使用規范化學校、松原市綠色學校”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