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倩倩,白 苗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00)
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問題及對策探析
許倩倩,白 苗
(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天津 300200)
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適應社會經濟與市場人才需求的重要途徑,探索職業能力培養問題具有理論和實踐雙重意義。目前,高職學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存在很多困難,比如高職學校對職業能力缺乏清晰認識;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不足;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機會少;高職院校校園職業文化缺失等問題。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具體可行的建議:更新教育理念,科學把握職業能力的內涵;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職業能力;結合校內外實踐基地,開展多種人才培養模式;校企深度融合,多渠道建設校園職業文化等,力求多管齊下,多方配合培養學生職業能力。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
職業教育培養目的從就業本位過渡到能力本位,已經得到職業教育界的認可,職業能力的提高是增強學生社會競爭力的關鍵。職業能力不是簡單的職業技能,“職業能力是指從事某種職業所必須具備的并在該職業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多種能力的綜合,它不是單一的一種能力,也不是一個個孤立能力的機械相加,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有機整體,是各種能力的‘綜合’。職業能力也常被稱為跨崗位、跨職業的能力,即能夠在變化了的環境中重新獲得職業知識和技能的能力?!盵1]學生從學校到社會,是職業能力形成到應用的過程,也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效果的具體體現。因此,高職院校作為職業教育的主要辦學主體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職教育已經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加強對高職學生職業能力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學生自身能力發展的要求。畢業生就業壓力增大,學生為了適應競爭,必須提高自己的競爭力。社會發展日新月異,只學好一門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的變化,需要加強關鍵能力和職業素養的提高。其次,學校保障就業質量的要求。高職院校學生的就業不僅關系到學生自身,還關系到高職院校的發展。學生的高質量就業是學校發展的一大重要任務。提高就業質量必須以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職業能力的高低決定了高職學生競爭力的大小。再次,社會和企業發展的需要。高職畢業學生的能力不能滿足企業的需求,缺乏實踐經驗,對崗位沒有責任心,學習能力較弱,不能滿足崗位的需求,與企業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現象形成對比,矛盾凸顯。綜上,深入研究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問題,對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和高技能人才培養具有極其重要的實踐意義。
高職院校非常重視學生能力培養,但是從目前情況看,職業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仍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一)高職院校對職業能力缺乏清晰認識
職業能力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很多院校認為培養學生的技能就是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把兩者混為一談,在培養過程中,院校更為注重操作技能的培訓,忽略對職業能力的培養。職業能力不僅是職業技能的提高,還包括適應能力、綜合判斷能力、競爭能力等。部分教師認為職業能力的培養只需簡單地借用更生動的教學輔助手段和在課堂上講更多的案例就能達到效果。[2]除此之外,不同行業側重的核心職業能力不同,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發展與提高。因此,高職學校應全面、科學地理解職業能力,深刻把握職業能力的內涵,并根據職業能力培養要求確立新的培養模式和專業結構及課程體系,使培養的人才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3]
(二)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不足
師資水平影響著高職學生能力的培養。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存在很大缺陷。一方面,教師的學歷層次沒有達到國家對于高職院校教師的要求,理論功底不夠?!督處煼ā芬幎ǎ喝〉酶叩冉逃處熧Y格的教師應該具備研究生或本科學歷。我國高職院校中仍有部分教師達不到學歷要求。另一方面,教師的實踐經驗嚴重欠缺,“雙師型”教師極其匱乏。高職院校的特色在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熟練的操作技能。目前,不少高職院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是應屆畢業生,沒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師范院校,精通教育理論知識,但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缺乏,動手能力較差;來自企業一線的人員動手能力強,但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匱乏。真正既懂理論,又能實際操作的“雙師型”教師很少。[4]此外,許多教師也沒有取得相關職業資格。
(三)高職院校學生實踐機會少
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特色在于動手能力強。動手能力的訓練,在于實踐。只有實踐才能把理論應用到現實中。高職學生需要更多的實訓機會,把實踐經驗轉換為實踐能力。但是許多高職院校并沒有提供給學生足夠多的實踐機會,比如實習或者實訓。很多學校校企合作辦學,學校與企業是簽署合同,企業為學校提供實習或實訓,但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導致實踐機會減少,效果降低。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實習所需要的實習材料、機器設備等耗資巨大,實訓教師短缺,經費不足。這些問題致使最后的實踐無法達到預期效果。
(四)高職院校校園職業文化缺失
校園職業文化是學校精神所在,對學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但高職院校在辦學初期面臨設備短缺、教師不足等影響運轉的困境時,往往忽視對校園軟實力的建設,導致校園職業文化沒有形成沉淀和積累。另一方面,目前為止,大多高職院校建校時間短,還未形成自身的文化底蘊,校園職業文化建設任重道遠。高職院校校園職業文化要突出職業教育特色,但在實踐過程中,學校校園職業文化不能與企業文化深度融合,突出職業教育校企結合的特點。校園職業文化和企業文化脫節,沒有起到學生步入社會的橋梁作用。校園職業文化是多元統一的有機體,比如教師文化、學生文化,所以教師和學生也是文化建設的主體,但教師和學生的能動意識不足,能利用的資源少,沒有承擔起建設校園職業文化的責任。
高職院校需重視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面對職業能力培養困境,本文試圖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提出以下幾點具體可行的措施。
(一)更新教育理念,科學把握職業能力內涵
學校辦學,理念先行,教育理念是一所學校的指引。高職院校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更新教育理念,要堅持“以職業能力分析為基礎”,全面、科學地理解和認識職業能力,把握職業能力的內涵,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根據職業能力的內涵培養學生,確立符合學校和學生實際的人才培養模式,把他們培養成為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具有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不僅僅掌握本專業知識,而且還具有較高的職業素質,從而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提高教師職業能力
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有著榜樣和示范的作用。高職院校的教師,在教育教學及管理過程中更要扮演好自己的職業角色,充分發揮教師在職業能力培養中的導向作用,帶動學生確立良好的價值觀念,才能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和企業所需的良好品質?!半p師型”教師的短缺和學校教師結構不合理,要求我們必須優化教師結構,加強對教師的職業培訓,提升他們的專業技能及實踐能力,建立一支既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和教學經驗,又有豐富的職業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還應當建立一支相當數量、相對穩定的兼職教師隊伍。[5]
(三)結合校內外實踐基地,開展多種人才培養模式
在學校內,培養職業能力的基本途徑是通過實驗、實訓和實習,所以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需要改善校內的實踐環境,為學生職業能力提升提供有力保障。校內實踐場所主要包括校內實驗室、實訓基地、培訓中心,這些地方需要加強建設。但與此矛盾的地方是學校的實踐基地要投入大量的設備和場地、專業的指導教師等,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許多院校受客觀環境的限制,在一定時期內得靈活變通,開展多種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職業教育必須走產學研三位一體、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發展之路。在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不同學習內容實施不同的實踐方案,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7]還可以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科技活動等,拓展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實踐機會。
(四)校企深度融合,多渠道建設校園文化
職業能力的培養首先在于有一個職業文化的氛圍。將企業文化引入校園,可以有力地促進學生體驗社會、認識自我、適應社會、感知社會。職業院校以校企精神文化融合為突破口,按照鮮明的辦學理念,通過移植企業精神,培育校園精神文化。[6]高職院校應積極吸納企業精神文化,以此為基礎,開展校園職業文化建設活動。可以通過將教室內的板報設計成以職業文化為主題的,具有職業文化特色的板報,在走廊宣傳欄內張貼有關職業能力培養的職業活動、職業名人等,使高職校園和班級內處處有職業文化的味道;還可以通過開展職業文化活動,對職業實際情況進行模擬,學生扮演具體職業角色,承擔具體職業任務,然后進行互換,鍛煉學生職業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興趣,促使學生將職業知識與職業實踐相結合,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學生在具體的職業文化活動過程中,感受職業與職場,使學生學會溝通、學會合作和學會理解。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開拓、創新、團隊、誠信、奉獻、敬業等職業精神,全方位培養學生走向職業崗位所需要的進取意識和溝通能力。[7]
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對于其適應社會經濟與市場人才需求十分重要。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應從小處著手,以獲得社會和企業對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認可為目的,為社會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應用技能型人才。特別在職業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從學生對自己將來就業的意向及其對職業生涯的規劃、實踐的具體進展與程度等進行細致了解,結合高職院校的教育發展理念,對職業能力的培養工作形成全面的認識和了解,為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打下基礎??傊呗氃盒W生職業能力的培養工作需高度重視并付諸實踐,這對高職院校的定位與發展、目標的實現、地位的提升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 湯向玲.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6.
[2] 徐朔,吳霏.職業能力及其培養的有效途徑[J].職業技術教育,2012(10):36-39.
[3] 陳濤.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4] 蒙維洋.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問題與對策[J].職業教育研究,2010(3).
[5] 胡英芹,鄭淮.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2(2).
[6] 楊金栓.論職業院校校園職業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深度融合[J].教育與職業, 2012(33):45-47.
[7] 陳建忠.論高職院校學生職業能力培養[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4).
(責任編輯:耿鳳娟)
Problems of Improving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Measures
XU Qian-qian,BAI Miao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00 China)
The paper contends that there exist many problems in foster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t present ---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no clear knowledge of what is professional ability; the number of “double-titleteachers” is insufficient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fewer practicing opportunities; there is lack of campus professional cultur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the paper proposes to upgrade the education idea, establish a team of double-title-teachers, carry out a variety of talent training modes, and construct a campus professional culture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professional ability;fostering
G718.5
A
1674-8689(2016)03-0081-03
2016-07-12
許倩倩(1991-),女,山西運城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白 苗 (1988-),女,陜西榆林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職業技術教育學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方向:職業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