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麗麗 張志芳
傳感器實驗課程的教學策略研究
□荊麗麗 張志芳
本文對當前傳感器實驗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對實驗教學提出了具體的改革措施,包括觀摩實驗,調動學習興趣;改革傳感器實驗課程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注重分層教學;考核方式多元化等。
傳感器實驗;分層教學;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考評體系
現代信息更新迅速,而信息技術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起決定性的作用。“傳感器技術”課程是一門發展很快而且和實際結合密切的信息技術類專業課。傳感器實驗是傳感器技術的實踐課程,對于理論課程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后續專業課程的完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針對目前師范類院校中傳感器實驗課程出現的問題,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與實踐。
1.傳感器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陳舊、方法呆板
傳統的傳感器實驗課程只有基礎性實驗,大多為驗證型。教學模式采用的還是前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教育模式,以教師、課堂、教材三點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先是由教師按照實驗指導書來講述實驗目的、內容、原理,甚至是實驗步驟,隨后學生再按照實驗指導書上實驗內容步驟,測得數據。至此,很多學生便認為實驗結束,不再思考實驗原理、方法、目的等,也不關心實驗驗證的理論,在實際生活生產中的應用,更不會思考用多種方法驗證理論,實現實驗設計,長久下來,學生養成了懶惰不愛思考的陋習。這種實驗模式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學生的惰性,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抑制了學生主觀能動性、創造性的發揮。
2.實驗考核體系不夠科學
傳統的傳感器實驗考核中,對學生的實驗成績的評價是按學生上課出勤率、實驗報告完成情況,綜合期末實驗操作考試得出成績的,這樣的實驗考核體系不夠科學,出現了如下弊端:
(1)考核方式方法單調。現行實驗考核,大多數教師還是采用的70%操作考試或者筆試,與30%平時成績相結合的辦法。考核成績雖然結合了學生平時表現,也不過是以出勤與實驗報告的方式計分,基本上還是“一錘定音”,缺乏平時對學生語言表達、動手操作等能力,以及對知識理解程度、實驗素質的綜合考查;仍然使部分學生平時處于被動實驗的狀態,甚至同學之間實驗數據、實驗報告互相抄襲,形成平時不努力最后搞突擊的不良學習習慣。這局限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空間,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
(2)考核內容較為局限。考核內容局限于實驗指導書,特別是平時做過的實驗項目,沒有強調以能力為主線,不夠重視技能訓練,也沒有根據專業的特點,學生的層次,突出個性化培養,實現“教、學、做”一體化。其結果是學生考前機械記憶,應付考試,既不利于學生實驗素質的培養,更不利于學生職業技能的掌握。
基于上述所存在的傳感器實驗課程教學模式、內容,及其考核體系方面的弊病,致使教學效果大大降低,并且影響了學生主觀能動性以及創造性的發揮。現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弊病,提出幾點改革措施:
1.以觀摩實驗的方式,調動學習興趣
為提高學生興趣,讓學生了解本門課的重要性以及應用的廣泛性,避免學生不知學之有何用,學時迷茫感的狀況,教師有必要以觀摩實驗的教學方法引學生入門。自古就有“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的說法,可見修行的前提,要為師先領其進門。觀摩實驗以簡單有趣,貼近生活為主,我們采取了電子體溫計、煙霧報警器、銀行智能一米線外語音提示裝置等作為演示實驗,講明傳感器在其中的重要作用,除此還以視頻播放的方式,教師輔助講解生產中傳感器的應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改革傳感器實驗課程教學方法
當今科技更新的速度越來越迅速,教育對象也較以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教育技術手段、方法也應隨之革新。傳感器實驗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模式不但要對不同專業有所區分,更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實施不同教學方法,以達到因材施教的個性化、人性化的教育目標。
3.因材施教,注重分層教學
為培養高質量的創新性人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對傳統的實驗教學模式及方法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嘗試。以“厚基礎、寬口徑、求創新”為實驗教改原則,實行了“一體化,三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即將實驗教學一體化,分為基礎實驗(必修)、綜合設計型實驗(限選)、項目工程化實驗(任選)三個層次的實驗教學模式。這樣從低到高、從基礎到綜合設計、從知識的學習到工程應用逐級提高的實驗教學模式,使學生既能掌握基本實驗操作方法,也能培養學生科學思維能力及綜和設計能力,既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又有利于對拔尖學生因材施教,建立層進式的金字塔型的人才培養方案,提供符合社會需求多才能、高水平、強技能的多元化人才。
4.考核方式多元化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用多種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關心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傳統的傳感器實驗課程評價體系明顯滯后,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只注重學習結果,而不考慮學生學習過程,忽視了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諸如語言表達組織能力、協作能力、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矛盾等綜合能力的評價導向。
過程性考核形式很多,主要形式有:平時實驗報告和實驗學習表現考核。按學習內容的層次模塊,分階段考核。方法有筆試、操作、口試、項目設計論文、答辯等。分層次遞進式加分,第一層實驗考核得及格基礎分數,第二層實驗完成可得良好分數,第三層實驗完成可得優秀分數,甚至可得滿分。因實驗內容分為三個模塊,即基礎性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項目工程化實驗,所以應根據實驗內容模塊的層次性,將考核的內容及方式方法也分層次考核。對于基礎性實驗是學生必做的,根據基礎實驗內容的不同,分多次考核。綜合設計型實驗和項目工程化實驗,除平時成績外,均以完成情況、撰寫論文和答辯的方式進行考核評分,為后續的畢業設計奠定基礎。
高校實驗教學改革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實驗教師不斷發現問題、總結問題,及時進行改進、修正。該文對傳感器實驗課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進,“因課制宜、因材施教”的傳感器實驗課程教學策略不僅使學生得到了系統的技能訓練,更利于培養學生獨立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層次化的教學模式和多元化的傳感器課程實驗考評體系,更利于學生有的放矢地開展綜合性實驗項目和創新性實驗項目,已達到培養創新性的科技人才之目的。
[1]蘇禹,黃慧匯,安玉磊.傳感器綜合實驗項目群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6):157-159.
[2]劉宇霞.傳感器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 (35):95.
[3]王詠梅,王印松.單片機實驗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2,4,(15):25-30.
[4]呂玉才,陳鋅寶.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高等師范教育研究,2000,12,(2):55-58.
(編輯:郝 嬋)
本文系2016年集寧師范學院教學改革與研究課題項目“‘傳感器技術’課程隱性分層異步教學改革研究”(編號:JGKT2016033)的研究成果。
G642
A
1671-0568(2016)29-0021-02
荊麗麗,碩士,集寧師范學院物理系講師。研究方向:控制工程;張志芳,碩士,鄂爾多斯職業學院中級講師。研究方向:通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