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存波
“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研究
□于存波
“管育并重”是中職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需要堅守的德育原則,“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包括兩個方面,即“管”和“育”。“管”和“育”在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二者相輔相成,共同作用。要做好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要求班主任能夠采用“管”和“育”并重的德育模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文章就“管”和“育”的關系進行了簡要的概述,論述了傳統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出現的弊端以及出現弊端的原因,并就新形勢下應該如何創新“管育并重”德育模式,做好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議。
“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
中職院校的辦學宗旨是為社會培養技術型人才,同時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要做到這點,中職院校教師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教學,同時還要求中職班主任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管育并重”德育模式是中職班主任管理過程中經常使用的教育模式,對于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的道德修養、促進中職學生健康的身心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傳統“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下的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卻出現了不少的問題,導致學校的德育教育效果不夠明顯。因此,中職班主任必須結合時代發展的變化和學校的實際情況,創新“管育并重”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教育有效性。
一方面,“管”是“育”的前提和基礎。“育”指的是中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德育教育,“管”指的是中職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對學生進行制度化和規范化的管理。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取向,需要以中職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制度化管理為前提。中職學生正處于思想和行為較為叛逆的時期,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很有可能會出現教育失效的情況,因此,中職班主任必須先對學生進行管理,再進行教育。另一方面,“育”是“管”的深化和發展。正是由于中職學生處于叛逆時期,過度的制度化管理很有可能會引起學生的反抗情緒,最終影響學生的德育效果。因此,中職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的同時還需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除此之外,管理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夠按照學校的規章制度做事,能夠規范自己的行為和舉止。但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不僅是要求學生能夠按照社會規范行事,還要求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和價值觀,具有較高的德育素養。從這一點來看,“育”和“管”同樣重要,“育”是“管”的深化和發展。
1.制度化管理程度過重
傳統的“管育并重”德育模式中,中職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更加強調的是“管”學生。“管”學生主要依靠的是學校和班級的規章制度管理,這是一種制度化管理模式,但是過于制度化的管理會限制學生的發展,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新能力等的發展受到限制。中職學校對學生制度化的管理模式主要體現在:學生必須嚴格按照學校的校規校紀做事,根據學生平時遵守校規校紀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德育評分;學生如果違反了校規校紀,程度輕的給予扣分處理,情節嚴重的將會受到相應的懲罰。簡單地說,傳統的中職班主任德育管理模式下,班主任會將學生的德育按照制度標準進行量化處理,屬于制度化宏觀管理。必要時,如果學生嚴重違反了學校的規章制度,為了維護學校的管理秩序,班主任或者校領導將會對學生進行個別處理和教育。
2.班主任對管理工作出現認知錯誤
中職學校的班主任管理工作模式與一般學校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不同,中職班主任不僅會插手學生的學習情況,還會約束學生的課外生活,包括學生的頭發顏色和長短、穿著打扮等。中職學校對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要求是:維護學校的教學秩序,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全面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大部分中職班主任教師開始對學生實施全面管理,要求學生在課堂中要認真學習,在課后要嚴格遵守學校的校規校紀,禁止學生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現差錯。中職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已經超出了正常班主任的管理范圍,對學生進行著全面的控制和管理。
1.教育發展的需要
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是中考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態度、行為舉止、思想態度方面均存在不少的問題,因此,對這些學生的管理必須要以強制性的制度化管理為基礎。中職學生正處于青春發展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在心理上表現出叛逆、自我意識萌芽等特征,加上這段時期的學生生理上開始出現變化,間接影響到其心理發展,導致這一時期的學生管理難度加大。中職學校要建立規范的教學秩序,約束學生的行為,防止學生因為出現認知偏差而出現學習和生活的問題,學校必須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不斷約束學生的不當行為,這就造成了傳統的種植班主任德育模式中重“管”的情況。
2.學校領導出現了認知偏差
重“管”的德育模式下,班主任更加重視的是對學生的制度化管理,忽略了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出現這種情況的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中職學校領導人員對德育出現了認知上的錯誤。德育是指對學生的道德教育,從這一方面來看,中職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應該以德育為主,強調對學生的道德素質培養和提高。但是實際上,不少中職學校領導人員卻認為只要對學生加強管理,學生的道德素質自然會提高。這種掛念明顯是錯誤的,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十分不利。重“管”的德育模式只能夠限制學生的表面行為,卻無法調整學生的行為動機。甚至在中職班主任強制管理的影響下,學生還有可能出現功利主義傾向,影響學生正常的思維發展。
1.正確認識“管”的重要性
首先,為了維護學校的正常秩序,中職班主任必須對學生進行適度的制度化管理。這也是出于對學生安全的考慮,能夠有效保證學生的人身安全。例如,規定學生在周末或者節假日不能隨意到交通密集的街道行走,可以防止學生出現意外事故。但是,對學生的管理不能夠過度,管理過程中應該要尊重學生的個人隱私,不得對學生進行過多的干預,讓學生對教師和學校的管理產生反抗心理。其次,中職班主任在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更不能過于強硬。強硬的管理模式雖然可能讓學生在表面上屈從,但是學生內心對班主任或者學校的管理模式必然會有所非議,并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服從。因此,班主任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應該避免過于強制性的管理,而要適當允許學生犯錯,讓學生在錯誤中反省自身;最后,中職班主任對學生的管理應該要注意形式,采用多樣的管理形式,這樣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效果才能夠有所改善。僅僅依靠管理來約束學生的行為并不能夠很好地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還需要中職班主任認識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根據學生不同的性格、學習特征對學生進行特別管理。
2.切實發揮“育”的重要作用
中職班主任在傳統的管理工作中對學生的德育以“管”為主,忽略了“育”的作用。新形勢下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要求中職班主任能夠正確認識到“育”的重要性。首先,要求中職班主任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以情感來育人。過去的中職班主任給學生的印象通常是嚴厲、刻板、無趣,這種根深蒂固的印象不僅會讓學生對中職班主任產生敬畏心理,而且不利于中職班主任了解學生的想法。因此,中職班主任首先要多關心學生,主動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拉近彼此的距離;其次,班主任在管理中要堅持以理服人。中職學生正處于成長期,這一時期的學生必然會出現不少的錯誤。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應該以積極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找出犯錯的原因,然后幫助學生糾正錯誤;另外,采用活動式的教育方法教育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增強責任感、團隊意識等,促進學生的德育發展。
綜上所述,傳統的中職班主任“德育并重”的德育管理模式重“管”輕“育”,導致中職班主任的管理效率較低,德育效果不夠理想。新形勢下中職班主任必須正確認識“管”和“育”的關系,在發揮“管”的作用的同時,重視發揮“育”的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1]邱月蓉.“管育并重”模式在中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實踐應用[J].才智,2015,(11):211.
[2]孫芳芳,閆志利.論校企合作和工學結合模式下的中職德育工作——基于河北省唐海縣職教中心的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12,(2): 72-75.
[3]栗輝.中職班主任教育管理簡論——以南陽農業學校為例[J].河南農業,2012,(10):45-46.
[4]李永進.新形勢下做好中職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以濟南市歷城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為例[J].中國市場,2012,(39):70-71+79.
[5]宋立文,李志峰.疾風吹勁草昂首展雄姿——四川德陽文化德育的精彩華章[J].中國德育,2014,(8):45-49.
[6]白金福.學習現代育人新理念構建新型學生管理新模式——我院學生工作“自主管理軍事化”的實踐[J].職業,2014,(26):10-12.
[7]周秀中,周報春.工學結合模式下中職旅游專業職業價值觀教育探索[J].職業教育研究,2013,(2):58-59.
[8]趙鳳華.中職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模式初探[J].文學教育(下), 2013,(5):84-85.
(編輯:秦俊嫄)
G717
A
1671-0568(2016)29-0128-02
于存波,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