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義葦(四川省廣元市元壩中學 四川廣元 628021)
?
試論思想政治教育之主體性原則
余義葦
(四川省廣元市元壩中學 四川廣元 628021)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培養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要注重主體間的交流互動、教育者要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 主體 主體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參與者在實踐活動中所體現出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因此教育者具有主體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通過實踐活動使其思想意識等方面發生改變的對象,由于受教育者是社會中現實的人,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因此,受教育者也具有主體性。
1.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是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原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客觀規律主觀認識的成果,它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必然要求。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受教育者積極有效地參與和配合,就不會使教育要求轉化為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更不用說外化為行為和習慣。
2.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是發揮人的自主性,能動性的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主要是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與 客體的自主性和能動性表現出來的.自主性是指人在社會實踐過程中,使自己處于主體地位,依靠自身的力量,按照自 己的需求和方式來駕馭客觀世界.自主地支配生存與發展. 能動性則是人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時必須積極努力以實現自己的目標.因此,人們要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發揮其主動性以克服各種障礙.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通過認識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 主體性.從而引起對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的重 視,尊重兩者的能動性,以更有利于激發他們為實現更好的生存和發展而利用掌握的知識去探索,實踐的精神.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的肯定,有利于激發他們為自我的完 善,社會的發展及人類的進步發揮其自主性,能動性,從而推 動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
3.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
思想政治教育堅持主體性原則一方面能夠有效克服教育者無視個體的需要和興趣,一味地灌輸現成的、既定的社會規范的現象;另一方面能夠有效克服受教育者很難產生積極接受教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反而對這種粗暴的灌輸產生了抵制和討厭的心理,使得教育效果十分低下的現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創新的推進及其效果的檢驗,都要充分發揮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成為教育活動的主人,激發他們的熱情和活力,使教育活動真正成為一種雙向活動,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1.充分發揮教育者的主體性
(1)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和創新精神
教育者沒有強烈的責任感、事業心,就很難去了解受教育者,不能夠觸及受教育者的深層問題;教育者沒有強烈的創新精神,就難以適應新情況,處理新問題。
(2)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受教育者進行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在特定的情景中對特定的對象施加的影響,這就決定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不能千篇一律,按部就班,而必須因人、因事、因時而異來設置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運用教育手段以創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
(3)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采取不一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我們常說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個方面,三者的教育過程和機制相差甚大,應該采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如政治教育可用宣傳、說教等方法,而道德教育就不能靠灌輸,必須訴諸對人際和社會現象及道德問題的主動探索、思考、反省、批判和討論。
2.充分尊重和調動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1)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模式
改變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模式,把培養受教育者的主體性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體系之中。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求受教育者簡單地接受和認同教育的內容,而是要求受教育者能夠在特定的情景中創造性地運用相關內容,使之成為活的實踐理性,因此只有把培養教育者的主體性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系統之中,才能既利于發展人、完善人,又利于社會的發展和進步。
(2)要喚起和提高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識
個體自我意識的強弱,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主體對自身發展的自知、自控、自主的程度,從而決定著其主體性發展的水平。其次。要促進教育對象進行自我教育。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原則,就必須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結合起來,發展受教育者的主體意識,促進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激發起自我教育的要求,培養自我教育的能力,將教育內容轉化為自我要求,從而實現教育向自我教育轉化。
3.注重主體間的交流互動
思想政治教育要克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權威——服從的教育模式,尊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二者不是權威服從的主客體關系,而是民主平等的主體間性關系。在現代社會條件下,人的主體意識覺醒,主體能力增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體間性關系不但有了理論上的依據,而且也具有了現實合理性。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重主體間的交流互動。既強調教育者的積極作用,更要尊重和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作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那么要求我們在高中的政治課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和學生的交流與互動。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的一個要求。在課堂上,充分給學生一個發表自己觀點的機會,這既可以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可以掌握學生思想變化的情況,適時的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