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課題組
商業銀行金融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問題研究
農業銀行江蘇省分行營業部課題組
“一帶一路”戰略對我國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也為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是推進商業銀行產品和機制創新的良好機遇。但是“一帶一路”戰略建設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缺乏巨額資金支持、潛在風險較大、長期金融規劃不夠完善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對策和建議。
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3年出訪中亞和東亞期間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這一戰略列入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問題中進行了研究和部署。“一帶一路”涉及的國家多為發展中國家,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資金需求較多,經濟發展潛力較大。為沿線國家提供金融支持,有利于解決國內產能過剩,提高我國產品在周邊國家的滲透率,促進沿線國家的發展。“一帶一路”戰略是一項綜合性戰略,對我國的經濟、政治實力等多方面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戰略的主要力量,為基礎設施的建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但資金總量仍有巨大的缺口。商業銀行應做好準備,篩選合適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積極提供銀團貸款、項目融資等服務,加深與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
(一)促進國內金融業整體發展。
近年來國內金融市場不斷發展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問題,如:機制不夠成熟,開放程度不夠高等。“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為國內金融市場提供了更加多元、開放的發展路徑,促使國內金融業整體邁向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各金融機構在“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爭相創新投融資渠道,促使金融新格局的形成,促進金融行業整體發展。
(二)為商業銀行帶來新機遇。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在國家層面受到了高度重視。我國先后成立了金磚銀行、絲路基金和亞投行等機構,同時鼓勵國內各金融機構積極參與進來。政府背景的基金、政策性銀行是“一帶一路”
(三)推進商業銀行創新發展。
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各種生活、生產用品,在貿易輸出的同時,帶動設備、技術和勞務的輸出。國內企業“走出去”需要大量資金和資源的支持,這種需求將會刺激商業銀行擴大信貸業務范圍,提高服務品質,為商業銀行走向國際帶來了創新的動力。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下,企業業務經營范圍和模式上也會表現出與國內企業很大的不同。為了迎合這些企業的特殊需求,商業銀行應積極加強產品和機制的創新。
(一)缺乏巨額資金支持。
“一帶一路”戰略中基礎設施的建設是關鍵,是各國家、各金融機構加強合作、促進交流的基礎領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的現代化程度較低,鐵路、公路、港口以及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缺乏巨大的資金作為支撐。根據國際機構的評估,每年約需600億元的資金投入到“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除政府主導、帶有開發性質的融資支持外,也需要商業銀行充分發揮在融資方面的作用。商業銀行應成為政府基金、政策性銀行金融支持的有益補充,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發展。
(二)面臨較高的潛在風險。
國內金融機構對“一帶一路”戰略的金融支持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能源開發等領域,這些領域具有資金需求量大、投資期限長、收益不確定性大等特點。首先是國別風險。許多沿線國家為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社會、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的轉型,在這種特殊時期,沿線國家內部可能會出現政局動蕩、社會不安定等情況。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于投資期限長的原因,受到國別風險的影響更大。其次是匯率風險。受到政局動蕩等政治性因素的影響,部分沿線國家的匯率發生劇烈波動,使得部分“走出去”企業發生回款困難、款項縮水等情形。企業的經營情況惡化,還款能力下降,商業銀行貸款就會面臨逾期風險。
(三)長期金融規劃合作尚未建立。
與沿線國家制定金融戰略規劃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加深國際交流與合作。但是,目前“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處于初級階段,沿線國家之間尚未建立起高效率、高層次的長期金融合作關系。“一帶一路”戰略是一項長期的逐步推進的過程,各國之間在工業化程度、能源依賴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面臨著各種矛盾。如何處理好矛盾關系,建立長期的金融規劃合作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需要各金融機構的共同努力。
(一)創新與亞投行、絲路基金的金融合作。
為支持“一帶一路”戰略實施,我國倡導成立了亞投行、絲路基金。亞投行以其優質的金融服務和資源,提高沿線國家的資本使用效率,吸引資本流向亞洲國家,為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絲路基金的運作模式以股權投資為主,兼顧債券、貸款等多種投資形式,目標是實現較好的投資回報和中長期財務的可持續性。商業銀行可以從兩方面加強與亞投行、絲路基金的金融合作,一是探索與亞投行的合作模式,積極參與到亞投行支持的基礎設施建設中,為部分資金不足的項目提供融資方案和服務。二是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加入絲路基金。國內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參股的形式加入絲路基金,不斷擴大我國在絲路基金中的份額和容量。商業銀行可以“聯合融資”的方式在母基金和子基金層面開展更多的合作,以獲得長期穩定的投資收益。
(二)建立風險防范體系。
為降低國別風險、信用風險等因素對“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進程的影響,應在區域范圍內建立一個健全的風險防范體系。一是與沿線國家加強溝通和交流,共同探討和制定一個風險處理機制,切實提高風險來臨時的應對能力和承受能力。二是建立風險補償機制。一方面建立金融風險補償基金,當國別風險發生,金融機構利益受損時,補償基金可以根據某一特定比率對金融機構予以補償。另一方面是充分發揮保險行業的風險補償作用,鼓勵保險機構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中,為沿線國家居民的人身和財產以及部分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保險保障。三是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以優惠政策鼓勵企業在貿易結算中使用人民幣,加大人民幣在貿易結算中的比例。充分發揮亞投行的作用,促進金融業的國際化發展,增加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度和廣度。
(三)加強產品和機制創新,制定長期金融規劃合作。
在“一帶一路”戰略建設中,“走出去”的企業在經營發展中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商業銀行應加強產品和機制的創新,制定出一套具有“一帶一路”戰略特色的長期金融合作規劃。應為企業提供更加豐富的信貸產品,充分發揮保函、擔保類信貸產品的便利化優勢。建立內部風險評級系統,為沿線國家評級等級高的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例如境內發行人民幣債券等。除此之外,在提供信貸融資的同時,為企業提供財務咨詢、融資顧問等增值性金融服務,擴大銀企合作面,增強客戶粘性。商業銀行可以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分支機構的企業提供全球現金管理業務,形成境內外一體化的服務格局,增進客戶合作關系,穩定業務合作局面,帶動其他業務的增長。商業銀行在助力“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中,通過產品、服務和機制等多方面的創新發展,逐漸樹立國際化的品牌形象,提高綜合競爭力。
(課題組長:張力 成員:潘立楊、馬晨晨(執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