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平 阿斯買·尼亞孜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媒介融合環境下新疆伊犁電視臺的發展
王雪平阿斯買·尼亞孜
(新疆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
伊犁電視臺是伊犁州影響最大的傳播媒體。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疆伊犁州電視臺面臨著越來越激烈的競爭。本文主要探討在媒介融合環境下,新疆伊犁電視臺面臨的一系列挑戰及其發展。
伊犁電視臺;媒介融合;發展
伊犁電視臺是州級電視臺,經國家廣電總局批準,于1981年12月正式建成開播,位于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寧市。目前開辦有漢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三個新聞綜合頻道以及漢語經濟法制頻道、生活娛樂頻道,并承擔著中央電視臺一套、七套和新疆衛視哈薩克語電視節目的轉播。
伊犁電視臺是伊犁州最有影響力的傳播媒體,它始終在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的理念下,及時反映伊犁州的經濟發展和各民族人民的生活。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努力為伊犁州的經濟發展和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與服務,是伊犁電視臺一以貫之、不斷追求的目標。
伊犁電視臺現有以哈薩克語、維吾爾語兩種少數民族語言制作的多檔自辦欄目。伊犁電視臺的少數民族語言自辦欄目可分為新聞類、社交類、文藝類三種節目類型。電視新聞類欄目有以哈薩克語、維吾爾語播出的《伊犁新聞聯播》;電視社交類欄目有以哈薩克語播出的《伊犁視角》《雛鷹》《今日訪談》《焦點訪談》,和以維吾爾語播出的《關注伊犁》《旅游文化》《希望花朵》《焦點訪談》;電視文藝類欄目有以哈薩克語播出的《阿肯阿依特斯》《文藝節目》,和以維吾爾語播出的《麥西來普》《文藝節目》等。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于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從“使用與滿足”的角度來講,受眾收看電視節目就是一個“使用與滿足”的過程。觀眾收看伊犁電視臺的節目就是滿足自身特定需求的過程。
伊犁電視臺以維吾爾語和哈薩克語制作的多檔自辦欄目,立足于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具有貼近性和人情味,在正確引導輿論、傳承民族文化、傳遞信息、輿論監督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作為伊犁影響力最大的傳播媒體,伊犁電視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持并擴大伊犁電視臺的傳播影響力,就是要發現伊犁電視臺新形勢下面臨的挑戰,并尋找發展途徑。
(一)新媒體的沖擊
隨著新媒體日新月異的發展,傳統的電視媒體遭到沖擊。新媒體又被稱為數字化媒體,是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
與傳統的電視媒體相比,新媒體最大的特點是及時性,能夠滿足受眾隨時隨地收看的需求。傳統的電視媒體每個時間段播放的節目都按照編排進行,受眾只能選擇在某一特定的時間段收看喜歡的節目或內容,處于被動接收的地位。其次,新媒體具有海量性,能夠充分滿足用戶需求的多樣性。而傳統電視媒體的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有限的。最后,新媒體傳播具有互動性,用戶可以對自己收看的節目或內容進行實時反饋,而傳統電視媒體的傳播卻是單向的大眾化傳播,反饋機制薄弱。
(二)缺乏專業媒體人才
新媒體時代,隨著傳播手段的不斷翻新,信息傳播的方式也已經擺脫了傳統的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單一的傳播模式。大規模的媒體融合促使了新的作業模式的產生,即“融合新聞”傳播模式。傳媒集團利用新的傳播技術,將報紙、電視臺、電臺、互聯網和移動網的媒體采編作業有效結合起來,媒體人不再是為一個單一的媒體服務,而是為媒體集團內的多個媒體平臺服務。
專業媒體人才也是影響伊犁電視臺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伊犁電視臺缺乏專業媒體人才,這嚴重制約了其與其他媒體,尤其是新媒體的競爭。目前,伊犁電視臺人員存在知識老化的問題,不及時學習最新的新媒體技術或者接受新媒體技術的能力不足,以致不能滿足及時更新信息的需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來。
(一)推進媒介融合,促進電視事業健康發展
“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理工大學的浦爾教授提出,是指各種媒介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其終極目標將是打破傳播媒介的形態差異,走向媒介形態的大融合。
2016年2月19日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指出,要推動融合發展,主動借助新媒體傳播優勢。要抓住時機、把握節奏、講究策略,從時度效著力,體現時度效要求。在此背景下,推動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正成為當下新聞單位的廣泛共識。[1]
積極推進媒介融合,既是響應黨和政府推進媒介融合的號召,也是順應受眾媒介使用習慣的趨勢。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為《報告》),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中國居民上網人數已過半。其中,2015年新增網民3951萬人,增長率為6.1%,較2014年提升1.1個百分點,網民規模增速有所提升。《報告》同時顯示,網民的上網設備正在向手機端集中,手機成為拉動網民規模增長的主要因素。截至2015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20億,有90.1%的網民通過手機上網。只使用手機上網的網民達到1.27億人,占整體網民規模的18.5%。[2]
當今世界,傳播手段日新月異。先進的思想若無先進的傳播手段支撐,便很難深入人心;正確的主張若沒有快速多樣的先進技術傳播,便無法有效占據輿論陣地。電視臺單一的傳播渠道已經不適應當代傳媒的發展,只有與新媒體融合,才能在發揚自身傳統優勢的同時,重新奪回受眾的關注。
媒介融合大背景下,電視走向互聯網已是大勢所趨,開辦網絡電視臺刻不容緩。為了進一步提升新聞宣傳的效果,促進電視事業持續健康發展,2015年,伊犁電視臺開辦了伊犁電視臺新聞在線微信公眾平臺(ylxwssp)、伊犁電視臺微信公眾平臺(yltvtm),走出了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發展的第一步。充分發揮了微信公眾平臺和網絡的宣傳推介功能,進一步擴大伊犁電視臺的影響力,為伊犁電視臺的宣傳轉型、網絡融合作出了有益的嘗試。
(二)培養專業媒體人才
當前,傳統媒體要主動利用互聯網,善用互聯網,才有可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獲得發展的先機。積極推進媒介融合,推動傳統媒體的轉型,還需要培養新型專業媒體人才,以適應媒介融合的需要。
當下,我們正處于一個新媒體快速崛起的媒體大變革時代。不僅媒體要轉型,媒體人也要與時俱進。在推進媒介融合的過程中,除了技術創新,媒體人也要不斷努力,不斷更新學習,成為專業的新型媒體人才。新型媒體人才就是要具備多種媒介操作技能,既能為報紙供稿,又能為廣播電視制作節目。同時,還要具備用手機報道突發事件,用網絡傳播音頻和視頻的能力。
媒介融合背景下,媒體人除了依舊要保持新聞敏感性、真相洞察力、文字表達力等基本素養外,還必須熟練掌握各種媒介技術。能夠為不同媒介提供風格各異的新聞素材,自如地在多個媒介平臺上呈現與傳播信息,或者與不同媒介平臺的同行完成協同報道。要具備熟練使用多種媒介,全方位報道策劃的能力。
(三)豐富欄目內容,拓寬傳播渠道
伊犁電視臺的發展既要拓寬傳播渠道,也要不斷豐富欄目內容。堅持內容為王、渠道制勝,不斷擴大傳播影響力,提高電視臺競爭力。
內容為王就是要不斷豐富節目內容,立足當地獨特的地理人文,打造特色欄目,使欄目更貼近群眾生活,更能為當地群眾的生活與經濟發展服務。要有效地服務群眾、影響群眾,提升欄目影響力。電視臺可開辦欄目研討會,邀請并征詢當地社會各界、各方面專家和熱心觀眾對欄目提出意見和建議,使欄目更加貼近生活、貼近觀眾,有力地提高欄目創新力和服務力,豐富節目內容。
渠道制勝就是多渠道地傳播信息,借此擴大傳播的影響力和范圍。媒介融合環境下,渠道制勝就是打造一個融合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多種形態的傳播媒體于一體的傳播平臺,搭建信息多元、資源共享、口徑一致的交融平臺,實現一件新聞產品的多介質、全方位傳播,最大限度地擴大傳播的覆蓋范圍并提高傳播的影響力。
總的來講,媒介融合既是新疆伊犁電視臺抓住未來輿論主動權的一次戰略機遇,也是伊犁電視臺的一次艱難挑戰。在媒介融合的進程中,唯有把握潮流脈搏,掌握科學規律,抓住時代機遇,積極融合變革,才能實現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深度融合,將伊犁電視臺打造成為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
[1] 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D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2016-02/19/c_1118102868.htm,2016-02-19.
[2] 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DB/OL] . http:// cnnic.cngywm/xwzx/rdxw/2015/201601/t20160122_53283.htm,2016-01-22.
指導老師:阿斯買·尼亞孜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現當代新疆少數民族新聞傳播史研究”,編號:11XXW002
G229.27
A
1674-8883(2016)12-00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