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偉 王兆屹
(黃河科技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探析全媒體時代網絡問政對政府形象塑造的影響與策略
苗偉王兆屹
(黃河科技學院 新聞傳播學院,河南 鄭州450000)
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網絡大范圍應用,讓大眾介入政治的方式表現出多元化特點。而網絡問政通過本身獨特的方法,對政治進步和經濟創建帶來重要的作用。本文將說明網絡問政對建立政府形象的良性作用,剖析網絡問政進程里所表現出的問題,尋求憑借網絡問政平臺建立杰出政府形象的根本辦法。這對大眾運用參與權、督促權、知情權、訴說權有著主要作用,并且為加強政府行政透明化,提升決議水準,提供了一定的參照理論。
政府;形象;創建;網絡問政;傳播;影響
如今,如何才能提升政府的形象,是一項熱點話題。筆者認為,要提高政府的形象,最主要的辦法就是讓政府可以和社會大眾之間能夠有一個良性交流和溝通平臺,運用網絡問政平臺,讓兩者相互進行更深層次的溝通,使公共決策更加透明化,讓民眾能夠主動介入政府行政中去。同時,運用網絡問政的方式創建政府形象,不僅可以讓民眾對政府更加信任,還能提升政府對民眾的號召力,這樣不但可以推動社會融洽,而且可以快速發展市場經濟。
網絡問政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單位通過信息技術將政務進行社會發布,[1]從而實現掌握民情、看清民意,達到科學、民主決議的目標,且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政府單位的服務品質,使政府單位和民眾得到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交流。
政府形象是指政府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其主要是指民眾在清楚了解的前提下,對政府在政務決策時所表現出來的行動特點的大體印象和判定。政府形象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停止改變,而且還是區域內外民眾評定的客觀成果。
在當前的網絡信息時代,我們將使用媒體輿論等方式,宣傳正面、向上的政府形象,作為政府形象傳播的概念解釋。
我國的網絡問政興起,最早之初,可以追溯到2001年3月“重慶車站買票事件”,該事件能夠將“網絡問政的趨勢”體現。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曾在人民網與網民進行溝通,并且在溝通交流后明示網友提出的建議值得關注,所以一些媒體將2008年設定為“網絡問政年”。而在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和網友進行交流溝通后,溫家寶總理在2009年2月28號,在我國政府網對億萬網民進行對話,進而加強了各級別政府以及官員的網絡問政之風。2010年期間,“網絡”問政首次被寫進政府報告中。
建立良好的政府形象,網絡問政有著十分積極的影響力。第一,網絡問題讓社會民眾可以和政府進行交流,增加了民眾介入民主政治的途徑;第二,能夠改變政府職能,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
(一)創建民主政府形象
因為社會在不斷地轉變和進步,民眾對政治的陳述和請求十分鮮明,這需要國家和政府不停地使民眾政治訴求達到滿意。而網絡問政的出現,不僅僅加寬了民眾和政府的溝通途徑,還對政府決定的合理化、民主化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二)創建效能政府形象
效能政府是指擁有十分顯著效力和功效的政府。使用網絡參與政治不僅僅推動了政府政治工作的速率效果,還為民眾同政府提供了溝通平臺。政府能夠借助互聯網處理民眾的不同事項及建議,掌握民眾日常生活水平。
(三)創建陽光透明的政府形象
這幾年,由于政府單位將政務信息對民眾實現了透明化公布,使得陽光透明政府這一網絡名詞成為最新、最熱。政府的宗旨在于讓民眾可以更深入地介入到政府單位里來。就當前來看,按照網絡問政的具體狀況報道,使用網絡這種方式的確有著一定作用,這對存在于政府中的觸犯法律的行為起著很好的監督作用。
(四)創建責任政府形象
自從出現運用網絡介入政治的方式,人們對于政府單位的工作者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政府工作者不僅僅要確保擁有杰出的形象,時刻留心自身的談吐行為,還要不停地強化自身對工作的職責感。運用從下到上的網絡問責,創建良好的責任政府形象,推動政府工作者強化本身的職責感,深入提示其不得亂用、濫用所擁有的權力。
網絡問政方式的應用,直至今日,成效十分顯著。[2]例如,仔細傾聽普通民眾想法的提議,合理地決策,不停地努力進步,提高政府的服務功效,從而建立起政府杰出的正面形象。然而,不得不說,雖然網絡問政十分有效果,但是此種方式還有許多問題。
(一)各地區政府形象傳播想法不強
部分地方政府建立政府正面形象太過于表面化,沒有在深層想法中了解到政府形象的重要性,傳播政府形象也過于形式化。而要進行積極的政府形象傳播,就要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身為政府單位的工作者,如果心中并未深刻了解到政府形象的重要性,就很可能會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進而損壞政府形象,對今后政府在民眾中所展開的工作帶來阻礙。
(二)各地區政府信息公開不透明
一些地方政府會隱藏某些不為人知的真實消息,以此帶來很高的政府效益評定,而這樣會讓民眾所得的信息產生錯誤和差別。政府將危機信息進行掩蓋的行為,可以說是對民眾的共有利益帶來損害的一種行為,這樣做延緩了政治民主化的進程。可是,一些政府負責人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認為要是將危害信息透明化,會破壞國家和黨的形象。而他們不知道的是,恰恰相反,他們的這種掩蓋行為,會破壞政府在公眾心中的形象,使公眾降低對政府的信任度,因為公眾更注重政府的行動和自身表態。
(三)各地區政府不重視新媒體
網絡的大范圍應用和進步應該得到肯定,其所形成的優勢也是顯而易見的。把行政同網絡相互融合到一起,可以說是對政府傳統方式的一種重新組建。網絡問政不但提升了政府行政的時效和效力,還建立了民眾向政府提出意見的重要途徑。
(一)創建網絡發言人制度,信息公開完整化
網絡發言人制度是指政府單位積極地將政府信息進行公布,使其透明化,是使用互聯網的監督創建出的一項網絡行政制度,也就是將以往所應用的發言人制度換一種形式應用于網絡之中。[3]這種制度是政府同民眾之間最新的交流平臺和信息互通的方式,這種制度推翻了以往的溝通方法,進而推動了政府公共部門對解決信息的時效和進度,從而加強建立杰出的政府形象。
(二)創建服務型政府
從政府的立場看來,將政府中的信息進行公布,確保其透明性是政府的職責和義務。同時,信息所公開的程度不但要高,還要具備一定可讀性,這樣對提升政府公信力及親和力會起到良好作用。以社會民眾的立場看來,民眾介入到政府政務中,可以推動民主化進程,提高政府策略的制定和進行中的透明化,很好地促進民眾和政府的良好交流,對擴展政府督促力度有所幫助。
(三)規范網絡問政介入體制的進步
第一,剛剛才建立起來的網絡問政的回復和問責體制。政府回復也就是政府三大責任的歸納,即政治使命、社會使命、行政使命。而要怎樣才能創建出完善的政府回復及問責體制,是政府現在一定要處理的。其一,政府要保護民眾訴求自由化;其二,政府要在第一時間將權威信息進行公開;其三,政府要不停地將網絡回復和問責體制進行完整化,以便呈現出以民眾為根本的服務引導。
第二,完善的網絡問政交流及和諧體制。創建完善的互聯網言論交流體制,就要從以下兩點入手:其一,政府同網民之間要更深入地展開直接溝通及交流。此種溝通方法也能夠使用一些別的媒體展開,如創建新聞聯席會議體制等,使民眾同政府相互展開完全的交流及溝通,而使社會民眾對政府產生信任感。其二,對于網絡問政,政府要積極解決好線上及線下兩者之間的關系。讓運用網絡問政可以從非流程化的尋求答案變成一種程序化行政決定的經過,這樣就能夠提升網絡問政的實效和效力。
第三,將網絡問政的平臺和途徑變得更加標準化。因為網絡問政,可以說是民眾同政府溝通交流的一個非常主要的平臺和途徑,此平臺不單單能夠讓民眾介入到政府政務中去,還能夠促進政府合理地對政務進行決策。
隨著信息時代進程的不斷發展,網絡已經慢慢進入人們的生活,政府對政務信息最大限度地公開化、透明化,是政府的職責和義務。如今,民眾的訴求不斷加大,而網絡問政很好地為大眾提供了介入途徑,通過政府和民眾在網絡平臺上的互通交流,政府可以掌握到最真實的民生、民態,傾聽民眾的想法與訴求,進而準確地實施策略。網絡問政可以說將政府和民眾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使其兩者相輔相成,既為民眾提供了訴求渠道,又使政府的政務效率得以提升。同時,利用網絡,還可以傳播政府積極的正面形象,以提高民眾對政府的良好印象,增加民眾對政府的信任感,對日后政府的基層工作的展開帶來良好的推動力。
[1] 龍姣.暢通政民溝通新渠道——對網絡問政抓好四個關鍵性環節的思考[J].中國地市報人,2016(04):28-29.
[2] 朱錦英.網絡問政背景下的我國政府公信力建設[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2):109-113.
[3] 李大芳.基于VSM的網絡問政管理機制研究[J] .電子政務,2016(05):76-81.
[4] 顧翠芬.政府信息公開與“網絡問政”的內在一致性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5(02):74-76.
[5] 丁西泠.“網絡問政”視角下的人大代表應如何反映真實民意[J].改革與開放,2015(02):37-38.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5年度河南省高等學校重點科研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15A870003
作者簡介:苗偉,女,副教授,黃河科技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王兆屹,女,講師,黃河科技學院新聞傳播學院教師。
G206
A
1674-8883(2016)12-00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