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欣 艾美華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新時期傳媒人才的培養與發展探索
呂欣艾美華
(新疆財經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830000)
高等教育的發展關鍵在于人才培養的質量。本文針對目前新疆高校傳媒人才社會需求的緊迫性與發展前景,探索性地闡述具體的建設途徑。本論文為《新疆財經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評價研究》(2014JG0202)階段性成果。
區域傳媒;培養模式;傳媒人才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地,居住著47個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個。其語言文字數量多,語言系統多,文字來源多,獨特的語言優勢為新聞傳播學拓展了研究空間。
(一)社會需求
新疆地處亞歐腹部,是我國與中亞、歐洲連接的唯一陸路,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8個國家接壤。其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為新聞傳播學的建設、跨文化傳播研究、中亞傳播研究、傳媒經濟研究等提供了特有的社科和人文環境,凸顯了本學科的發展潛力。
新聞傳播學的快速發展是對信息主權的重視和保護,是新疆長治久安和實現跨越式發展的迫切必要。
(二)人才需求
《自治區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大力開發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人才”的第一類人才就是“宣傳文化人才”。提出“以現代文化為引領,加快打造一批哲學、社會科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翻譯和文化產業經營等領軍人才和學術帶頭人,加大緊缺骨干人才培養力度,以外向型宣傳文化人才、新媒體新業態人才、和跨語種‘雙語’人才為重點”。
(三)學科發展需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新聞學院課程模板》的三條主線設計,以及學習借鑒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再參照此模板而設計的教學規劃方案,強調新聞教育的規范、價值、實效性,倡導走產學研一體化,注重學科發展的社會效益。新疆新聞傳播人才培養必須盡快調整學科內容、教學模式,貼近新疆實際,滿足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求。
(一)人才培養
在人才培養上,本學科將在政府宣傳、大眾傳媒、網絡信息、媒介經營與管理等領域培養一批具有基礎扎實,知識面廣,受到嚴格的科學理論培養和科學研究初步訓練,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能在相關領域中從事新聞傳播研究、新聞事業拓展、新媒體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計劃使本科生培養規模達到600人,研究生培養規模達到60人。
以學科建設為基礎,在現有的新聞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基礎上開展新專業建設。
具體措施:
第一,在專業培養目標的基礎上,將本學科前沿知識引入課堂,積極讓學生參與教師的課題研究,使學生能夠受到良好的科學研究的熏陶,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第二,提高教師素質,營造能力培養的軟環境。按學科方向組建教師團隊,積極參與課題研究工作,提高教師的專業知識水平;支持教師參與產學研結合、專業實踐能力培訓等活動,提高現有教師隊伍的“雙師”素質;加強教研室建設,通過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與教改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以營造良好的教學科研環境。
第三,加強實驗室建設,構建能力培養的硬條件。加大經費投入,兼顧教學與科研要求,不斷更新和完善實驗設備;強化管理,規范實驗教學體系,切實提升實驗教學質量;加強實驗教學隊伍建設,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實驗教學隊伍;整合實驗項目,加大開設綜合性、設計型和創新性實驗的開設比例,使其達到70%以上;建設“開放型”教學科研實驗室;樹立質量管理觀念,健全實驗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和保障體系。
加強教學改革與研究,積極開展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研究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第四,人才(師資)培養的基本要求。注重發展,人才優先。學院把新聞學科的跨越式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目標確定新聞學人才跨越式發展的任務,充分發揮人才的基礎性和戰略性作用。確立新聞學人才優先發展的戰略布局,以師資整合和引進作為人才資源的開發核心,優先調整教研室結構,重點保證一級學科的人才投資,創建人才制度的激勵機制。
加大投入,重點突破。學院凝聚有限資金,增大新聞學人力資本投資比重,建立科研獎罰及人才引進激勵機制,提高社會效益。圍繞新疆經濟社會重點領域發展,以新聞傳播領域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為先導,以應用型人才為新聞學本科教育培養的主體,積極引導教師,關注新疆發展,努力培養新疆新聞傳播領域的急需緊缺人才,2011年實現新聞傳播一級學科的重大突破。
以人為本,重在實用。學院十分重視充分發揮各教師的積極作用,并以此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緊密圍繞學科發展、教師特長來培養、引進人才。在人才管理上,破除不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各種思想觀念和障礙,大大調動了廣大教師的上進心,尤其是青年教師,積極提高學歷,把自己的發展與學科的發展密切結合起來,不斷提高人才的使用效能。
第五,人才培養的模式有所創新。首先是寬口徑、厚基礎的培養模式。學院穩定地構建了由公共必修課和通識教育選修課組成的通識教育課程體系,通過通識教育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協調發展。提倡文理滲透,學生根據志趣和特長自主選擇專業方向,全校所有本科專業課程向其他專業、學院開放,打破了學生的專業界限。
輔修制、復合型的培養模式。學院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輔修其他專業或攻讀第二學位。目前已有幾十人正在修讀。修讀第二專業的學生,可同時申請授予兩個學位。
重創新、重能力的培養模式。學院將學生參加科學研究、科技創新和社會實踐以及各種相關競賽所取得的成果納入教學管理,并視學生的具體情況替代公共選修課、學科選修課或專業選修課學分,實踐學分。這種培養模式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學院學生積極參與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廣告創意、DV大賽及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取得了優異成績。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新疆財經大學專業碩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評價研究”(2014JG0202)階段性成果
倡研究、建交流的培養模式。學院積極鼓勵學生參加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近年來,申請參加碩士研究生考試的學生逐年增多,已有十多人被錄取。借助對口支援高校的支持,建立校際合作交流、聯合培養、互認學分等途徑,選送部分學生到國內新聞學院就讀。
近年來,新聞學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較高,新聞專業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達94%以上。新聞學專業已經成為社會需求的熱門專業。隨著新疆跨越式進程的發展,新聞傳播專業將更加受到社會的青睞。
(二)教研教改
在本科層級集中精力進行課程建設,并成立了課程建設小組。學院制定了新聞學本科教學質量建設與教學改革行動三年計劃,目前已基本完成,新聞學教學質量顯著提高,教學成果較為突出。完成新疆財經大學教改課題4項。應用文寫作課程獲校級精品課程,大學語文獲校級優秀課程。近10多位教師獲得校級優秀教學質量獎及其他獎勵,教學團隊的整體實力正在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師的表現更為突出。改進傳統文科教學方法,鼓勵實驗教學老師大膽探索,變單向灌輸為雙向的互動,調動學生思考問題的積極性;適當增加課堂討論的課時,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在課下進行調研、收集資料;與此同時,還鼓勵老師改革考試方式,避免一律閉卷的模式化考試弊端。教學方法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機制發生了轉變,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科研創新及相關支撐學科的有關情況
第一,以教研室為單位,學科、專業為基礎,碩士生導師為帶頭人,把握學科發展動態,圍繞新疆經濟建設與媒體發展的主戰場,凝練出有比較優勢和特色鮮明的研究領域,形成一批有較高水平的學術團隊。
第二,以縱向課題申報為重點,鼓勵教師開發和參與各類橫向課題。
第三,大力支持教師出版兼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學術專著和高水平的教材,積極推廣科研成果。
第四,學院近幾年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科研成果。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相關的量化及激勵考核制度,盡管學院用于科研的有限,但搞科研的熱情很高,科研成果的數量比較可觀。
第五,積極開展對外交流,擴大學院的學術影響。近年來,學院通過舉辦全國性學術研討會,擴大了知名度;通過新疆范圍專題研討會和學術報告會,密切了學界與業界的聯系。
第六,相關學科優勢突出。新聞學以文學學科為本體,以與經濟學、管理學學科交叉為特色,這些學科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成了學校的優勢學科。
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是我校的優勢學科,教學科研水平高,實力雄厚,為本研究方向提供了深厚的學科研究基礎和高層次的人才培養經驗,形成了融合新聞傳播學、工商管理、應用經濟學等學科的“雙通”型傳媒人才培養平臺。
G642
A
1674-8883(2016)12-003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