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萌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 400000)
從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看網絡輿論監督
楊雨萌
(重慶大學 新聞學院,重慶400000)
輿論監督是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重要內容之一。在網絡時代,研究如何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輿論監督,如何正確運用網絡輿論監督促進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觀點對中國網絡輿論監督現狀進行分析,揭示網絡輿論監督的本質及特點,并指出目前我國網絡輿論監督的不足之處。
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網絡輿論;輿論監督
馬克思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一文中指出,為了解決基于“私人利益”引起的“私人的信念”對管理機構和被管理者的干擾,“管理機構和被管理者都同樣需要有第三個因素,這個具有公民頭腦和市民胸懷的補充因素就是自由報刊”,[1]強調自由報刊輿論監督的重要性。
馬克思和恩格斯強調批評和監督是報刊的主要職能,同時指出“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社會的捍衛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耳目,是熱情維護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萬應的喉舌”。馬克思認為,輿論監督的主體從本質上來說并不是新聞機構,而是工人群眾,輿論監督的本質是廣大人民通過報刊對社會進行監督。
網絡輿論從廣義上來講,就是依靠網絡作為傳播渠道而形成的輿論,或者說公眾通過網絡傳播媒介而形成的輿論;從狹義上來講,網絡輿論是由網絡中的媒體言論與論壇及新聞跟帖所共同反映與形成的多數一致的意見。[2]由于網絡載體的特殊性,網絡輿論監督呈現出如下特點:
(一)監督方式多元化
網絡的發展帶來了傳播方式的變革,傳統的輿論監督方式變得多元化。在天津塘沽爆炸事件中,各大媒體官方微博第一時間發布了爆炸消息,在隨后的報道中融合文字、聲音、圖片、動畫等多種媒介進行報道。同時,“網絡新聞還能夠以接受搜索、訪問的方式來給用戶提供一個主題資料庫,或總體意義上的信息倉庫”,將事件的完整信息傳遞給受眾,讓監督更加全面透明。人民網開辟專題評論區,網友可以通過多種形式進行討論。
(二)監督快速便捷
網絡輿論監督中的快,一是指網絡信息傳遞速度快,二是指網絡監督的敏銳性。網絡依托于數字化技術,能夠在短時間內處理大量的信息,輿論能盡快傳遞集中。由于無需經歷傳統媒體嚴格的審核和把關,網絡信息的發布快速及時,公眾能在第一時間進行監督并發出聲音。中國輿論監督網的站長李新德說:“網站開辦以來,監督的案件影響較大的有山東濟寧下跪副市長案;山東單縣未婚女被強制放節育環案。”[3]這類網站為輿論監督類的文章提供了平臺,其時效性和便捷性都是傳統輿論監督所不具備的。
(三)信息交互充分
網絡的交互性是其顯著特點之一。傳統的輿論監督依托于報刊,意見和觀點被間接表達,很容易在傳播過程中發生偏差,同時也很難收到被監督者的回應。網絡輿論監督使得信息的交互更充分,同時也密切了監督者和被監督者的聯系。在孫志剛被毆致死案中,網民的輿論監督促使有關部門對案件予以重視,案件的解決進程受到關注并引發熱烈討論,直接推動了《城市收容法》的廢除。
(一)匿名性下的網絡暴力
馬克思在《摩澤爾記者的辯護》中提到:“不署名不僅可以使作者自己,而且還可以使讀者更加公正、更加自由。”網絡輿論監督主體廣泛,自身素質良莠不齊,匿名性在帶來網絡輿論監督民主自由的同時,也會帶來網絡輿論監督的濫用,催生網絡暴力。
從2008年“中國網絡暴力第一案”開始,中國的網絡暴力層出不窮,“人肉搜索”成為常態。2015年4月21日,嫩模楊又穎被網絡暴力迫害致死事件引發網民關注,其哥哥接受采訪時表示,妹妹自殺與無法忍受網絡霸凌,尤其是與臉書上的網絡暴民言語攻擊有關。而女司機變道被打事件中的女司機則遭遇了“人肉搜索”,個人信息被曝光,多項隱私被揭到了網上,對其生活產生了嚴重影響。網絡的發展以及人民民主、監督意識的提高使得網絡輿論監督被廣泛使用,但情緒化、暴力化的傾向會導致網絡輿論監督的濫用,給他人造成傷害,給社會帶來不良影響。
(二)監督效果的弱化
《正確開展批評,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節選)》一文中指出:“新聞單位的批評,不能追求數量,重點是著眼于問題的普遍教育意義,著眼于批評的準確性。”網絡的個性化使得官方和權威機構的影響力被弱化。傳統的輿論監督依托于報刊,經過嚴格的審核,質量得到保證,具有權威性;而當下,網絡輿論監督中共識的達成日趨困難,缺乏公信力和深度的輿論無法對公共事務形成指導和監督,輿論監督的效果也因此大大削弱。
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中把關人的缺失,信息真假難辨。傳統輿論監督中的把關人力求信息的真實可靠,而如今,面對繁雜無序的信息,信息的真實性得不到保障,難以形成準確的輿論,也無法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網上流傳的所謂“蘇府辦〔2015〕77號《關于加強機關內部管理嚴禁在工作時間炒股的緊急通知》紅頭文件稱,要求各級領導要加強對本單位本部門的監督管理,認真貫徹落實”的新聞很快就引起群眾對政府部門的監督,但此消息很快被證實為假新聞,網絡輿論監督不僅沒有發揮應有的力量,反而引起了混亂。
網絡輿論監督的發展需要政府、網絡監管與群眾多方面的共同努力。相信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監管力度的加強、網民自身素質的提高,網絡輿論監督將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輿論監督的一個重要途徑。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78.
[2] 蔣樂進.論網絡輿論形成與作用[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0-14.
[3] 蔣玉生.中國輿論監督網站的調查與思考[DB/OL] . http:// www.360doc.com/content/11/0225/20/835502_96132158.shtml,2011-02-25.
G210
A
1674-8883(2016)12-0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