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江珊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舒德森對新聞神話的解讀
劉江珊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475001)
二戰后大眾媒介快速發展,受眾常常把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媒介看作是神話,新聞作為大眾媒介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曾被人認為是神話般的存在。然而邁克爾·舒德森卻并不認同此種看法,本文就舒德森對新聞力量的解讀進行了簡要分析。
邁克爾·舒德森;新聞;《新聞的力量》
邁克爾·舒德森是當代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媒介社會學學者之一,他對新聞在社會中扮演的神話形象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和批判。如今新聞已經不僅僅是供人們閑談的消遣之一,而是作為公共知識、社會機制以及文化形式的存在,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它的力量是否如我們想象的那般不可估量還需深入考究。
作者簡介:劉江珊(1992—),女,河南安陽人,河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聞學專業文學碩士,研究方向:新聞學。
在舒德森的筆下,新聞只是一種歷史形成的范疇,而不是一個人類社會的永恒特征。相較于政治、經濟等因素,我們似乎不能斬釘截鐵地說新聞對社會的推動可以與前者相提并論。然而新聞事業發展最蓬勃的美國卻在歷史編纂中并未給新聞事業留下一席之地。舒德森給我們的解釋是,新聞事業在百余年的發展中走進了課堂,新聞的寫作已經成為一種循規蹈矩的制度化傳遞模式,而模式化的東西是不符合歷史編纂的認識論和敘事論的。所以,歷史對新聞事業的不屑一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然而,新聞媒介尤其是報紙,在培養人的思想方面確實是卓有成效,這點我們并不否認。
美國新聞史上,新聞事業一度要求新聞工作者只能傳達而并非解釋新聞,直到20世紀30年代,新聞工作者才得以解放。在這一過程中,說新聞發揮了巨大作用確實有些勉強。總之,在舒德森的觀點中,新聞事業是在政治經濟社會發展共同作用下合理的社會產物,同時它也推動著我們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這就使神話這一盛譽略顯尷尬。
通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聲情并茂的電視是人們理性的最大敵人。然而,舒德森卻對此提出了質疑,并提及總統福特委員會聘請的一個市場民意調查的結果,該結果證實,觀眾很少真正在意福特在電視演講中說了什么。電視本身并不是產生巨大影響的工具,對電視能力的篤信才是主要原因。將電視視為魔鬼的批判才是我們害怕電視的由來。回顧美國歷史,有一位貌似眾星捧月般受人敬仰的總統——里根。如果沒有數據的支撐,人們或許都以為里根執政期間會有很高的支持率,其實并非如此。據調查,最被看好的里根與最不被看好的卡特其實所獲得的支持率并沒有什么大的差別,甚至一度民眾對于里根的態度是消極的,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里根受人愛戴的幻象呢?舒德森給我們的解釋是,里根偽裝的外表非常契合新聞媒體從問題上而不是實質上評價有效成就的傾向。里根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是,他是一個偉大的溝通者,他在制造公共輿論方面具有不可匹敵的力量,或許這與他的演員經歷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新聞史上最具影響力的“水門事件”,被譽為新聞界的神話。但實際上,這或許只是新聞人意淫出來的神話。據考證,尼克松下臺并非只是新聞界一方的功勞,更大程度上是因為“水門事件”標志著美國自由新聞體制的勝利,這值得新聞界為之歡呼。舒德森沒有否認社會對日益重要的新聞媒體的希望、恐懼和疑惑,至于“神話”二字還有待考究。
20世紀中期,全國性新聞媒體在美國遍地開花。在信息洪流中,人們也變成了信息公民,參與政治生活就是信息公民的一個重要表現。但是在舒德森看來,沒有堅固的理論支撐證明公民參與政治似乎可以成為民主政治的一個衡量標準,政治更多情況下是一種公共儀式,而不是參與理性批判的個人團體行為。作為良好社會應該需要的模式,人們對公共領域依舊熱情地追逐著。實際上,據舒德森的調查,在美國的民主進程中,政黨、團體、企業似乎都比媒體所起的作用更大,但新聞界作為民主的探照燈,依舊要用它的方式來完成其民主責任。
有人說新聞是反映世界的信息,也有人說新聞是黨派兜售其政治觀點的工具。舒德森認為新聞不僅僅如此,它還是一種文化形式和社會慣例,它與人們的意識形態相關,它的產生是社會發展的產物,并不是神話一般的存在。
受眾在新聞接收過程中,并不是完全被動的,新聞對現代公眾如此重要是因為人們閑談的需要、實用性需要等因素作用下的結果。早在半個世紀之前,斯蒂芬森就曾提出了傳播的游戲理論。也就是說在新聞傳播過程中,很多時候傳者與受眾關注的中心并不是嚴肅新聞,而是交流的愉快,使人能從社會控制中解脫出來。施拉姆也曾在其著作《傳播學概論》中寫到,傳播既有工具用途,亦有愉悅功能。通過大眾傳媒,我們尋求大量的愉悅,即使在最嚴肅的公共發言人身上,在最嚴肅的報紙或新聞廣播中,我們也珍視一絲輕松的格調。這些似乎都可以佐證舒德森的觀點。
舒德森直接抨擊了自恃為神話的新聞界,并且警示新聞界,你們自認為可以撼動和改變整個社會的想法只是自我的意淫,民眾比你們想象的更加機智與理性。就算新聞界還是想要保持孤傲的態度也無所謂,只要你們可以用合理的方式來推進社會的發展與民主化進程,那么我們并不在意你是多么的恃才傲物。
舒德森在其著作《新聞的力量》中,用簡潔有力的幾句話給新聞界敲響了一記警鐘,“我想告誡新聞實踐應該與現實相適應,因為并非所有的公眾都是,或者將是政治進程中理性、明智、活躍以及持續的參與者。在缺乏見多識廣、熱情參與的選舉者的情況下,新聞媒介仍然要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完成其民主責任。”
[1] 邁克爾·舒德森.新聞的力量[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89-99.
[2] 張美娟.新聞學視野下新聞生產淺析[J].東南傳播,2015 (05):152-153.
[3] 李杰.讀邁克爾·舒德森《新聞的力量》[J].商業文化,2014(08):97.
G210
A
1674-8883(2016)12-008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