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盧漢《機器新娘》梁立東
(湖南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大眾文化的緊身衣與集體無意識
——麥克盧漢《機器新娘》
梁立東
(湖南師范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湖南 長沙410081)
《機器新娘》是最早對廣告展開研究的學術專著,也直接奠定了麥克盧漢在傳播學領域的地位。本書中,“機器”實為傳播的工具和載體,是其著重批判的對象,“新娘”意指廣告等傳播活動中的性暗示。麥克盧漢在這兩者的結合論述中,用自己獨特的書寫體例與語言實現了對現實的精準把握和對未來的預判。
大眾文化;緊身衣;麥克盧漢;《機器新娘》
這是一本極具個人風格的專著,麥克盧漢從不同的視角為大工業時代的文化傳播現象做了深入的注解與批判。在相當程度上,“機器新娘”確實代表了整本書的主要內容。一言機器;一言新娘。機器乃是麥克盧漢所著重批判的對象,機器是緣起,機器的勃興與大工業時代的到來,使人的日常生活與文化現象發生了異化,并最終實現社會民俗悄無聲息的改變。“新娘”在書中更多意指性暗示,工業時代下的大眾文化摻雜了太多性的元素和它的衍生品。越來越多的廣告將性視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對于性的喚起還是借此實現對性的欣賞與滿足,都不可避免地將性視為眼球經濟的重要載體。當然,“機器新娘”也是一個寓意廣泛的概念,在這個機械元素與商業氣息呼嘯而來的工業時代,人們對機器、對機械化的事物充滿了無限的熱情,甚至在這場機器的狂歡中逐漸迷失,逐漸脫離自我而渾然不覺。
“緊身衣”的概念在本書中被反復提及,也成了本書與整體思想的關鍵。從字面來看,緊身衣就是一種穿在人體軀干部的緊身衣服,它往往能使女性的身材看起來更加曼妙、更加吸引人。但穿緊身衣的人也不得不為此付出相應的代價,過于收緊的衣服會讓人產生被束縛、被控制的不適感,也在相當程度上改變著穿緊身衣的人。但由于他們更為關注視覺上的審美,而情愿將自己置身于束縛自己的緊身衣中,時間久了,他們甚至忘了脫下來,或許會以為緊身衣本就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從而被緊身衣奴役。那么,工業社會背景之下的大眾傳播、大眾文化正在從機器中脫離出來成為大眾的緊身衣。
如麥克盧漢所說,今天我們無意之間面對的緊身衣是機器。透過廣告和娛樂,我們能夠洞見自己正在構建的圖騰形象,構建圖騰形象的過程就是穿上緊身衣的過程,技術是抽象的暴君,其破壞性深入我們的精神世界。精神世界的侵蝕在根本上改變了大眾的意識與行動,但卻仍處于無知覺的集體無意識中。在這本書中,作者極力剖析在工業的壓力之下,廣告、報刊、電影這些大眾文化的傳播模式與傳播動機,在他極具個性化的著作中發出他自己提醒世人的吶喊,以使人們掙脫緊身衣的束縛。
本書突破了傳統的線性結構,沒有具體章節的步步推進,沒有佶屈聱牙的理論發展與解說。相反,本書以散狀的分布來進行說明,全書共59篇,每一篇就是對一種現象的展示與批判。它們獨立成篇,通過59篇的展示來實現對工業人及其狀態的全景式呈現,這也是一種累積式的思想表達。麥克盧漢把分離的信息拼貼起來構成一個既分離又連接的整體,就像麥克盧漢所說:“我們需要用多立場和觀點,去考察工業社會的流行意象,以期對總體的情況有一個盡可能清晰的總體把握。”即使重組這些篇章,全書的總體信息也不會遭到損害,不過論說的思路重復出現并且對前面的選段進一步闡述時,自然會產生一種累積的效應。
麥克盧漢豐富的學術背景使他能夠用調侃的語氣揭示大眾文化現象中隱藏的信息。他以驚人的洞察力和犀利的手術刀,解剖了美國文化中的性泛濫、性疲憊等現象,揭露了“性愛+暴力+死亡”的騙人把戲。另外,本書采用了述評的方法,只揭示可以從這些現象中被解讀出的意義,而不是去窮究這些現象的意義。麥克盧漢在評注中介紹的思想和觀念是為了提供考察這些現象的立足點。它們并不是結論,而是把深處的意義交由讀者去思考和挖掘。這本書既展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現實情況,同時又介紹了范圍寬泛的觀點,并以此來對現實的一些基本狀況進行把握。
工業勃興,隨著工業的逐步發展,大眾社會與大眾文化的概念也越來越為人了解,成了無處不在的現象。在相當程度上,麥克盧漢更加像是一個文化研究的批判者,他敏銳地把握與批判當下的文化傳播現象,與那些研究工業社會的文化學者的思想不謀而合。也許是由于他的學術背景,他對現實有著異常敏銳的感知,對廣告、對工業進行深入的剖析,發現它們對人的異化。這是一本超前的書,麥克盧漢脫離了學者們的視角,用嚴肅的態度研究大眾文化并對大眾文化和社會進行了深刻的批判。當然,他的論斷或者批評并不是全部都令人信服。
麥克盧漢在書中對未來或者大眾文化傳播對未來的影響作出了大膽的預判,并且這些預判那么真實,有著超時空的影響,這也許就是麥克盧漢能夠掀起好幾輪研究他的熱潮的原因。60多年過去了,他在這本書中所批評的東西仍舊在現實社會中產生影響。如今,電子時代早已來臨,工業世界也沒有消亡,工業時代生產線上的明星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大眾文化變本加厲地攻擊著每一個個體。
當然,他的論述也存在爭議與不足。雖然工業社會下的大眾文化存在著某種變形,大眾傳播越來越明顯地改變著個人與社會。但是,麥克盧漢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近似于魔彈論的論調,他過分強調了大眾傳播、大眾媒介的作用,把大眾當作毫無免疫力的個體,忽視了受眾解碼的能力與反抗的自覺。但在另一方面,麥氏的表述還是有著深刻的現實指導意義。工業化在繼續,商業大潮撲面而來,如果我們不想被摧毀、被淹沒,不想成為可憐的獵物,我們就需要這樣令人警醒的批判,就需要每一個人理性地思考自己、思考信息。
[1] 胡翼青.理解麥克盧漢:寫于麥克盧漢的百年誕辰[J].國際新聞界,2011(7):13-18.
[2] 陳衛星.麥克盧漢的傳播思想[J].新聞與傳播研究,1997 (04):31-37.
[3] 宋凱.對麥克盧漢“技術決定論”思想的再審視[J].新聞傳播,2015(05):88.
[4] 羅晨.麥克盧漢理論辨析:淵源與批判[J].新聞世界,2014 (06):325-326.
G206
A
1674-8883(2016)12-0067-01
梁立東,男,湖南師范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傳播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