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磊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天津 300387)
湖南衛視《偶像來了》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
高 磊
(天津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天津300387)
2015年,湖南衛視真人秀節目《偶像來了》可謂是一匹收視黑馬,收視率和話題熱度居高不下。《偶像來了》節目的成功,離不開選題策劃中對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彰顯與傳承,讓觀眾在娛樂身心的同時,也享受了一場文化盛宴。
《偶像來了》;本土化;傳統元素;文化傳承
近些年來,真人秀節目種類繁多,但節目同質化比較嚴重,且眾多真人秀節目的文化格調不高。《偶像來了》節目在選題策劃中,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讓觀眾在休閑娛樂的同時,還領略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將以節目中展現的傳統文化元素為切入點,論述這檔節目的文化價值。
《偶像來了》節目每周播出一次,共播出了十二期。盡管每期的選題不盡相同,但都是圍繞“旅行”“游戲”等關鍵詞進行策劃的。節目主要從以下四點對中國本土化元素進行運用。
(一)展現地方風土人情
內蒙古一站,偶像們來到了大草原,在這里體驗草原風土人情和牧民日常生活。觀眾也跟隨鏡頭領略了內蒙古大草原的壯闊風景,感受到當地的生活方式。在分組做游戲的過程中,汪涵帶領蔡少芬和張含韻來到內蒙古可汗宮大酒店,猜“豁爾赤攻城”是哪一道菜。為了避免受到懲罰,兩名隊員在汪涵隊長的帶領下,發揮聰明才智競猜,可汗宮大酒店的服務員也根據歷史傳說給予隊員提示,競猜過程中充分展現了蒙古族當地的“吃”文化。林青霞隊則來到當地牧民家,整理蒙古包,擺設里面的物件,帶領觀眾了解當地牧民的居住習慣。奶茶是蒙古族人民的日常飲品,在我國北方農牧區,當地人習慣“一日三餐茶,一頓飯”。朱茵一隊被安排到牧民家里制作奶茶。她們先在草原上撿羊糞做燃料,又在當地牧民的指導下,親自完成了奶茶的制作。
在安徽呈坎古鎮,偶像們首先接受了當地的最高禮遇,即過“平安坎”,寓意為“一生平安”。這個儀式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于吉祥、如意、好運、平安的美好追求。在這一期中,節目為觀眾展現了徽州傳統小吃,如一挑餛鈍、七彩餃、桃花米粥等。一般情況下,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不會被當地或去當地旅游以外的人所知曉,但本期節目播出以后,全國的觀眾都知道了徽州當地的特色小吃,了解了當地的美食文化。
(二)傳播傳統風俗文化
節目傳播了中國傳統婚俗文化與節日文化。在為湖南廣電的兩位新人準備求婚禮物時,偶像們分為兩組,分別去湖南湘繡研究所學繡喜字和去長沙都正街學做喜秤。湘繡是湖南省的一張名片,與四川省的“蜀繡”、廣東省的“粵繡”、江蘇省的“蘇繡”并稱為中國“四大名繡”。在研究所,偶像們跟隨當地工藝美術大師學繡不同字體的“喜”字。喜秤在中國傳統婚俗文化中,寓意為稱心如意。在都正街,偶像們和長沙百年秤店傳人學做喜秤。從刨木料、打磨,到刻度、拋光,偶像們參與了制作喜秤的每一步,了解了制作喜秤的流程。
在呈坎古鎮錄制的那一期,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臨近,節目組巧妙地將這一元素融入選題策劃中,向觀眾傳播了傳統節日文化。中秋節是家庭團聚的日子,傳達的是一種團圓、幸福的文化。偶像們被分成兩隊在古鎮做月餅。兩隊隊員們分工合作,分別承擔和面、倒油、揉面、烘焙的任務,一邊制作月餅,一邊聊天嬉鬧,歡聲笑語,其樂融融。這種家庭式的氛圍契合了中秋文化核心,也讓觀眾倍感親切。
(三)展示中國傳統技藝
“徽州七絕”是徽州傳統技藝,包括木雕、磚雕、竹雕、硯雕、撕紙、制墨和風水。其中,“徽州三雕”是漢族傳統的雕刻藝術。“七絕大師”是徽州七絕技藝的傳承人。在古鎮尋寶一期中,偶像們分別跟隨徽州制筆大師、雕刻大師、制墨大師、撕紙大師學習制作毛筆的工藝、雕刻工藝、手工制墨的工藝、撕紙工藝等。節目中,大師們親自指導偶像完成制作任務,向觀眾展示了傳統工藝完整的技藝流程,讓觀眾感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同時也喚醒了觀眾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徽州七絕”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藝術創造力與匠心精神,彰顯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價值。由于擁有這些技藝的大師將近老年或已至老年,這些傳統民間技藝面臨著失傳的危機,這期節目無疑對這些傳統技藝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有利于將這些傳統技藝保存和傳承下去,對弘揚民族傳統文化起到重要作用。
(四)宣傳非物質文化遺產
黃梅戲是安徽省主要的戲劇曲種,與京劇、越劇、評劇、豫劇并稱為“中國五大戲種”。2006年,黃梅戲被收入國家級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天仙配》《女駙馬》是黃梅戲中的代表作,《夫妻雙雙把家還》《誰料皇榜中狀元》又是其中膾炙人口的唱段,幾乎每個中國人,不論老少,都能哼上一段。《女駙馬》講述了家道中落,被逼退婚的馮素貞中狀元,成為女駙馬的故事。《天仙配》講的是七仙女和董永之間凄美動人的愛情故事。節目中,偶像們被分為兩隊,分別跟隨兩位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學習黃梅戲中的經典片段,從動作到手勢,從唱腔到表情,每一個偶像都非常認真地學習,雖然在短時間內無法學到其中的精髓,但在戲曲大師的悉心指導下,偶像們了解到黃梅戲表演的一些入門知識,感受到戲曲文化的獨特魅力,并在當晚為當地觀眾傾力奉獻了一臺戲曲串燒晚會,成為戲曲文化最好的傳播使者,也成功地宣傳了非物質文化遺產。
[1] 劉力豪.湖南衛視創新節目《偶像來了》成功之處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5(11):45-63.
[2] 宮欣.從《偶像來了》分析中國真人秀節目的現狀與問題[J].視聽研究,2015(12):41-42.
[3] 王君.明星真人秀節目《偶像來了》的創新特色[J].視聽研究,2016(3):60-61.
[4] 韓浩.《偶像來了》:竭力真實,盡力美好[J].新聞戰線,2015(10):88.
[5] 王乙淙,尹國福.關于《偶像來了》未播先火的網絡營銷策略分析[J].智富時代,2015(11):40.
[6] 周曉宇,張睿.淺析中國電視娛樂節目與傳統文化[J].江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9):17-19.
[7] 周瑩.利用傳統文化打造創新節目初探——以《天天向上》為例[J].魅力中國,2010(4):108-109.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