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清
(西華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0)
從騰訊網《較真》看網站辟謠欄目的設置與意義
肖玉清
(西華師范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四川 南充637000)
新聞真實的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各種力量聚合的結果,需要良好的新聞傳播環境。杜絕虛假信息,媒體除了在報道新聞時提高自己的新聞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外。在不實信息出現后,如何應對糾錯也成為考察一家媒體公信力的依據。本文以騰訊網今日話題《較真》欄目為研究對象,擬探析網站辟謠欄目的設置與意義。
《較真》欄目;網絡 辟謠;傳播效果
在信息繁蕪、傳播手段極其發達的當今中國,對各種不實消息的查證是每個人都面臨的剛需。如何防治虛假新聞信息,是新聞真實要求的核心內容。杜絕虛假信息,媒體除了在報道新聞時,提高自己的新聞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以外;在不實信息出現后,如何查證糾錯也成為考察一家媒體公信力的依據。本文以騰訊網今日話題《較真》欄目為研究對象,擬探析網站辟謠欄目的設置與意義。
謠言指的是沒有相應事實基礎,卻被捏造出來并通過一定手段推動傳播的言論。1947年,研究者奧爾波特和波斯曼給出了一個決定謠言的公式:謠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他們在這個公式中指出了謠言的產生和事件的重要性與模糊性成正比關系,事件越重要、越模糊,謠言產生的效應也就越大。
新聞真實是一種不斷完善,不斷更正的狀態,社會認知和職業新聞工作的流程會影響新聞的真實。實現新聞真實,需要傳播者在報道各環節嚴格把關。當信息傳播通道上出現了可疑的信息怎么辦?媒體的另一項職能就是去核查事實,通過專業的分析、調查作出判斷,糾正錯誤或是虛假的新聞信息。新聞糾錯辟謠制度對當今網絡媒體來說,是維護新聞真實性和糾正錯誤的一道重要關口。網絡新聞辟謠欄目在國內媒體中比較少見,很少形成固定的辟謠糾錯欄目。騰訊網今日話題《較真》欄目,是一個致力于新聞查證的全民平臺,目標是對各種假新聞、缺陷新聞、謠言、釣魚貼、營銷貼進行查證和快速打擊,對人們感興趣的但缺乏來龍去脈的消息進行溯源和探查真相。
由于信息來源的多樣化,網絡信息在傳播流通過程中,經過多次閱讀、改編和轉發,導致信息離真實性要求有一定距離。對于不實信息,媒體應該利用其專業機構的屬性進行鑒別和分析,以正公眾視聽。筆者對2015年11月~2016年5月的《較真》欄目進行統計,選題一共43期,主要針對社會流言、可疑信息、虛假新聞進行查證。其中三類選題比較有代表性,一是歷史揭秘類,如《民國元首向遇難學生下跪懺悔?》《孫立人活埋日軍俘虜,是真的嗎?》《日軍真的沒有轟炸延安嗎?》《汪精衛投日是和蔣介石唱雙簧嗎?》《劉文輝“縣長就地正法”神話》。二是時事熱點類,如《單獨二孩政策“沒有遇冷”?》《大數據威脅國家安全,是真的嗎?》《霧霾導致北方人少活了5.5年?》《河南大學生“掏的鳥兒”是瀕危動物?》《朝核問題屬于黑暗森林嗎?》《武漢是“世界櫻花之鄉”?》。三是生活常識類,如《媽媽搶購奶粉,寶寶真的需要?》《吃酵素能減肥,是真的嗎?》《嬰兒爽身粉致癌,是真的嗎?》。
筆者梳理《較真》欄目的內容,發現調查對象出現錯誤包括以下三類:一是事實性錯誤,即最基本的新聞要素出現錯誤;二是新聞來源錯誤,即新聞出處成疑,張冠李戴,語焉不詳;三是圖文搭配錯誤,即圖文不符,圖與文不是原始稿件,進行了拼貼加工。
《較真》欄目用到的分析論證方法,首先是查證背景,通過梳理國內外媒體對新聞信息的表達和描述,通過截圖,網友初步反饋提出疑問。然后展示查證過程,從信息來源來推斷新聞信息的真假,欄目仔細比對照片、視頻,用圖片搜索的方式尋找關鍵圖片的蛛絲馬跡,詢問原始來源,持續更新欄目組的進展。在《民國元首向遇難學生下跪懺悔?》這一期內容中,關于段祺瑞向死難學生下跪并終生吃素的段子,通過不同年代不同出處的7段史料《荷公使致外交總長函》《先伯段祺瑞事略》《臨時執政令》《另一個段祺瑞》《段祺瑞年譜》《京報》《段祺瑞公館見聞》查證網傳段子的可信度,最后得出結論。通過查證,對新聞涉及的可疑要素進行真偽判斷,結論分為多種:初步為假、假、可能性低、存在疑問、沒有定論、不屬實、別太當真、不太可信等描述。
除了最早的一期欄目,幾乎每期《較真》內容最末都設置了網友評論,其中《河南大學生“掏的鳥兒”是瀕危動物?》這期評論量達到了6309條。
網絡信息傳播的快捷性、網絡傳播成本偏低、信息傳播追求經濟利益等是網絡虛假信息出現的主要原因。網絡媒體有責任在發現虛假信息的第一時間進行新聞查證或更正,避免錯誤信息繼續蔓延。
(一)幫助公眾辨析新聞的真假
在最新一期《較真》欄目里,2016年4月28日《北京女白領不購物不吃肉買下300萬元房子?》通過查證報紙原報道,指出報道里面有非常明顯的商家信息,有可能是商家把一個帶有商業標記的故事同時投放到兩家媒體,媒體為了讓其更好看進行了“改編”,但互相間沒有通氣,結果同時刊出,暴露了這個故事是商業軟文的事實。這為公眾如何辨識商業軟文與真實新聞作了示范,達到識別謠言、提升公眾媒介素養的效果。
(二)提高媒體公信力
媒體的公信力建立在新聞報道的質量上,對新聞真實的執著追求是公信力的來源。一個自律的媒體,它的報道必然公正、客觀、真實,樹立起的是行業道德的標桿和社會公信力,新聞信息的查證是必需的。媒介公信力的形成之重要指標就是報道真實的信息。在網絡信息構筑的傳播語境中,信息的真實性需要媒體嚴格審查、核實、糾正。
筆者觀察到,2015年11月~2016年5月,《較真》欄目每月的內容期數在逐漸減少,這意味著當下網絡新聞辟謠欄目內容稀缺。辟謠平臺的構建和完善仍然是網絡謠言治理機制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環節。欄目在辟謠求真報道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嚴格選題,搜集證據,做到辟謠證據充分有力,盡量采取眾多消息來源的來消解疑惑。其最終目的是為了消除謠言,引導公眾具備理性的媒介素養,質疑思考網絡信息,杜絕隨意轉載或是傳播。
G222
A
1674-8883(2016)12-013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