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姝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 沈陽 110820)
淺析少兒節目編導的把握關鍵點
劉姝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 沈陽110820)
少兒節目的對象是未有豐富知識以及生活經歷的兒童,節目制作中,只有考慮到這層特殊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收視效果。節目編導在制作節目時要以少兒為核心,注重少兒的心理變化,將原創性帶入節目之中,以節目的互動參與來增強節目與受眾之間的黏性,保證節目的收視,并達到對少兒的教育意義。
少兒節目;編導;成人化;收視率
節目制作是根據一定的收視對象來實現對節目整體的框架建構以及對內容的填充。所以說,節目的編導對節目有重要的影響。在少兒節目中,編導要切換自己的角色地位,從少兒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避免將成人化的思維方式滲透到節目之中。同時,不能僅僅注重少兒節目的樂趣性,還要站在更高的教育啟蒙者的角度來實現對少兒的教育。在少兒節目中,編導一定要準確地拿捏節目的各個環節,在兼顧少兒發展特征以及節目特色的前提下,展開編導工作。
作者簡介:劉姝(1984—),女,山東曲阜人,本科,四級編導,研究方向:少兒節目編導。
在信息化、網絡化社會中,少兒節目以各種手段充斥于網絡空間。眼球經濟背景下的節目突出了“奇”的特征,這種節目不在于是否使少兒獲得了知識,而是匯聚更多的少兒收視節目,忽略了對少兒的教育意義。一些粗制濫造的節目糅合了成人的世界觀以及話語模式,給天真爛漫的少兒帶來了較為復雜的思考模式,使孩子失去了少年時期那種單純可愛而又多元化的特征。摻入成人化成分的少兒節目未能從少兒自身出發,這是節目處于尷尬境地的主要原因。以成人的視角來引導孩子,這種思考模式本身并沒有錯誤,但是在一檔節目中并不能以成人化的方式潛移默化地影響少兒。
少兒節目編導在制作節目前要從少兒的心理特征出發,了解少兒的行為習慣以及思考問題的模式,多和少兒接觸溝通,掌握少兒在思維認知方面的不足以及興趣偏向。[1]在節目的制作中,編導需要剔除自己的主觀因素,從孩子的視角來構思整個節目。無論是節目的語言選用還是環節設計,都要和少兒所處的階段掛鉤。節目制作關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盡可能地避免成人化的因素,同時也要把控商業性因素的影響。也就是說,編導制作節目始終要把握一個中心,即以少兒為本,用少兒喜聞樂見的形式讓他們真正享受節目盛宴。
當前,一些少兒節目以“出奇”制勝,逐漸走向娛樂性,而拋棄了教育性的成分。少兒節目從兒童發展的心理需求出發,需要考慮少兒愛玩的特征。節目之中添加一些可供少兒歡樂的活動本無可厚非,但是這種娛樂逐漸泛化,根本不能夠適應對孩子的教育任務。特別是一些少兒節目完全以游戲、綜藝為主,這種喪失教育本質的節目只是完成做節目的任務,而未考慮教育少兒的目的。更有一些制作組因為某個少兒節目大眾反應較好,就開始大量復制,完全喪失了原創性的特征。節目缺少特色還表現在國內與國際的比較,如中國動漫作品被少兒喜愛的數量遠遠要低于外國動漫。這從側面說明了一個問題,即中國在少兒節目以及作品的制作上缺少對兒童的了解,完全以編導及創作者自身的思考路徑來完成作品的架構。
一個好的作品在于能讓人思考,而這種給予人思考的作品定然是具有創新性的。一些缺失創新性的少兒節目亟須立足節目本身,從形式以及內容上進行開發。少兒節目在創新的過程中,要結合實際,脫離其他作品的創作框架,形成自己的創作邏輯。少兒節目創新還可以結合本土傳統文化以及民族風俗,將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實現無縫對接,發揮節目的教育意義。[2]節目要填充精品性的內容,而不能流于對市場的追逐。在節目的制作過程中,要牢牢樹立對少兒負責的心態。
少兒節目主要是給少兒提供一個平臺,啟蒙少兒智力,增強少兒的社會參與度。節目是由成年人設計建構的,但是最終參與完成這項計劃的還是少兒本身,只有同齡人的親自參與,才能夠帶動少兒節目的氣氛,提高少兒節目的實際效果。但是在一些少兒節目中,兒童的參與度并不是很高。很多是由成年人主導的,以成年人的思維方式灌輸的節目。雖然少兒天性具有模擬的成分,且表現得惟妙惟肖,但是這種節目并不能給少兒帶來親切感。[3]同齡人之間能夠通過相互學習、模仿,進而參與到活動之中,獲得相關的經驗和知識。這種目的遠遠沒有體現在當前的某些少兒節目之中。
編導在制作少兒節目時,需要將少兒的參與度考慮進來,而不是將節目交給成年人指揮,完成獨角戲的任務。從這個角度思考,可以著重從兩個方面提升少兒節目中兒童的參與性。首先,要在節目之中設計一些環節,讓兒童真實地表現自己。編導要將一些可選擇項融入節目之中,讓兒童自己作出選擇。這樣一方面可以培養少兒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能推動少兒主動參與到節目之中。同時在節目之外,也可以通過一些活動來實現少兒與節目組之間的互動,加強節目組對少兒的了解,提高節目與少兒之間的黏性。總之,少兒節目要擺脫成年人主持而少兒只是充當配角的現象,真正從少兒出發,提高節目的可參與性。
少兒節目主要是針對少兒這個受眾群體,節目當然需要符合少兒本身的心理特征以及行為習慣。在少兒節目制作中,編導要注重以少兒為本,在節目中體現少兒的思考邏輯,而不是從成年人的角度來設計整個節目。少兒節目還要剔除商業性的因素,增加節目的教育性及創新性,使節目真正吸引人,而不是以市場的標準來考核節目。編導在少兒節目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因此編導的素質也較為重要。編導需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能力,從少兒的角度出發來思考整個節目的走向。
[1] 楊慶珍.少兒節目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J].科技傳播,2014(19):34.
[2] 李和平.辦好少兒節目應以兒童為本[J].傳播與版權,2014(01):59.
[3] 鄧琳.從細節著手改進少兒類電視節目的編排[J].新聞世界,2014(05):73-74.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3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