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馨月
(個舊市電視臺,云南 個舊 661000)
探討新時期下電視記者的新聞敏感性
張馨月
(個舊市電視臺,云南 個舊661000)
新聞敏感性是電視記者必備的素質之一。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需求,電視記者需要在第一時間奔赴事發現場,對事件進行采訪、調查、記錄等。這就要求新時期下的電視記者擁有對新聞事實高質量的敏感性,甚至能夠在有些危險的事發現場采集到有價值的熱點新聞。本論文闡述了新聞敏感性的概念,并指出了作為一名電視記者在新聞敏感性方面應當具備的能力,最后著重探討了提高電視記者新聞敏感性的有效途徑。
電視記者新聞敏感;對策;探究
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記者需要做到眼疾手快,別人不覺得這是新聞,你卻有一眼就能識別出這是新聞的能力。洞察能力強的新聞記者總可以在多變的社會現象當中找到不同尋常的視角,并且運用手中的攝像機迅速捕捉精彩的瞬間,這就是具有新聞敏感性的一種具體表現。
新聞敏感性是一名電視記者必備的基本素質,它要求記者能夠從客觀角度出發,判斷當下事件是否擁有新聞價值,這是電視記者個人能力的展現。新聞工作特殊的工作性質要求電視記者要在第一時間奔赴事發現場,對事件進行采訪、調查、記錄等,這就要求新時期下的電視記者對新聞事實有高度的敏感性,甚至能夠在有些危險的事發現場采集到有價值的熱點新聞。在變化無常的社會現象下,優秀的新聞記者總能以不同尋常的視角洞察周邊事物,并能夠精準地提取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由于電視記者的工作是以電視為傳播媒介,面向廣大社會群眾的,因此電視記者首先要具備政治敏銳性、新聞預見性、靈敏的新聞嗅覺、捕捉新聞亮點等的能力,從而進行輿論宣傳。
(一)增強政治敏銳性
作為一名電視記者首先應當具備的基本工作素質就是政治敏感度。新聞敏感度是當一個新聞事件發生時,電視記者能夠快速且準確地了解此事件給政治帶來的每一種潛在影響,將新聞報道與政治工作緊密聯系,并深入考察。這就要求電視記者具備敏銳的政治敏銳性,在新聞事件發生后第一時間作出判斷。
電視媒體作為一種人民大眾了解國家大事的平臺,可以說是大多數老百姓茶余飯后獲取國家最新政策、世界政勢格局等信息的重要渠道。眾所周知,紀實、形象和貼近生活是電視新聞的幾大主要特征。國家的許多大政方針都是通過電視這個平臺把信息傳遞給觀眾的。作為一名電視記者應當隨著自己的靈感去抓拍、追尋有新聞價值的事物,挖掘最真實動人的故事。電視記者要堅持當前我國的基本方針政策,不斷提高自身思想素質,在工作實踐中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盡心盡力,吐露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記者在報道相關國家大事時要理性客觀地記錄真實鏡頭,保持對政事的關注程度以及提高自身的責任意識等,在掌握各個要素的同時切記不可夸大事實。
(二)提高知識儲備能力
知識儲備能力是指電視記者對當前新聞行業的整體了解能力,只有通過親身實踐,在新的領域中全方位地提高自身的知識儲備能力,對將來要做的事情有足夠的熟悉和了解,在解決各種現場突發事件時能夠做到游刃有余,去解決可能會出現的一些突發狀況和麻煩,通過在實踐中不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能挖掘到新聞真正蘊藏的價值。
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優秀的電視記者,應當時刻充實自己,增加知識積累,做到博覽群書,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與現實工作中的問題進行協調平衡,加強科學文化知識、增強采訪實踐過程中知識的積累。因為記者在實踐采訪中更容易迅速掌握新聞動態,可以運用出鏡播報等方式,豐富現場報道的內涵和表現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新聞采寫,減少與被采訪者之間的交流障礙。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到處隱藏著新聞熱點,電視記者應在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后,運用新聞敏感度去走近生活,抓住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靈感可能就會由此而產生。
因此,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之后再發揮新聞敏感性走近社會生活,會發現生活中處處可以發現熱點和焦點,這也是一個新聞記者應該關注的重點。當眼前的某一幕與腦海中的某個印象突然重合在一起,一則珍貴的好新聞可能就由此而來。這樣的啟發并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你充分了解整個行業的深層知識之后的一種必然。
(三)于細微處捕捉新聞的能力
電視記者除需要具備高度的政治敏感度以及知識儲備能力之外,還應當具備在細微處迅速捕捉新聞價值的能力。通過電視這一媒介窗口,讓群眾了解我國當下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信息。電視記者不僅要善于報道廣大群眾需要了解的新聞熱點,還應當捕捉到被人們忽略的新聞事件,通過調查,進行深度報道。在一個完整的新聞系統中,每一個事件都是由無數細小的事物組成的,部分成就整體,細節往往會在全局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新聞記者也應該在此發揮新聞敏感性,從龐大嘈雜的社會事件中挖掘出被人們所忽視的細節,從而進行逐步分析,這對整個新聞體系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這也就需要電視記者擁有全局觀念和敏感的洞察力。
電視新聞記者一定要深刻了解群眾的內心世界,用心留意身邊的細微小事,不斷在實踐的過程中總結經驗,每一篇新聞報道本著從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從社會中的細小事件挖掘到事物本質的原則,這樣的新聞報道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
如果只是單純機械的,或是憑空捏造不切實際的新聞報道,那么電視新聞也就失去了它的價值,顯得蒼白無力,不能引發社會群眾的共鳴。總而言之,新聞敏感度是新時代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培養的素質,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不斷地進行積累與學習。但只有電視新聞記者努力去感知身邊的變化,用心去傾聽社會民生,才能收獲更多具備真情實感的社會新聞題材。這就需要記者善于發現和積累,在采訪中展現業務能力。
[1] 史新旭.新時期下電視記者的新聞敏感性探討[J].科技傳播,2013:25-26.
[2] 徐紀楓.電視民生新聞記者應具備的素質[J].西部廣播電視,2014(19):147.
[3] 賴燕芳.新聞記者的素養與社會責任探析[J].中國傳媒科技,2012(20):157-158.
G214.2
A
1674-8883(2016)12-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