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斐
(山西工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探析文化類真人秀節目的制播模式
王彥斐
(山西工商學院,山西 太原030000)
近年來,真人秀節目在我國迅速發展,各大衛視紛紛推出真人秀節目。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真人秀節目受到熱捧,收視率一路飆升。目前,電視節目的播放模式有很多種,而制播分離為主要趨勢。然而,真人秀節目的類型也是不盡相同。
真人秀;制播模式;媒體;運作
縱觀全球80多年的電視劇發展史,“制播分離”作為傳播業現代化的標志和必然趨勢被廣泛重視。在我國“制播分離”從最初的受到熱議到現在各大機構的采用和實踐,已經得到了實質性的發展。
(一)從“制播一體”到“制播分離”
電視傳播從最初就呈現出國營和民辦的區別,但是在40前“制播一體”確實是兩者共同采用的模式。從制播一體的發展經歷來看,節目制作到播出,整個過程都由統一的團隊和組織進行,都在同一個媒體體系中運作,共擔輸贏。經過較長時間的實踐證明,無論是國營還是民辦,“制播一體”這種模式都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由此,推動了人們尋找更好的制播模式,在20世紀七八十年代,“制播分離”的模式首先在西方國家的民營企業中得到實踐和運用,慢慢地大家對這種模式所帶來的好處都有了共識,因此,開始逐漸流行起來。
“制播分離”的運作培養的是一種合作關系,也培養出了一種規范的節目市場和良性競爭機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設備的不斷精進,逐漸演化出“社會制作”和“媒體傳播”,兩者相互合作,便形成了目前的商業運作模式。
(二)制播分離式社會需要
作為一種運營體制,不管是什么類型的節目均可以采用這種模式。當然,不同國家和地區采用這種模式的時間不同,不同類型的節目應用的時間也不同,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是“天氣預報”。真人秀是近幾年才興起的一種節目類型,所以應用制播分離模式的時間相對較晚。既然制播分離能適應其他節目類型,必然也能適應真人秀節目。當然,制播分離是目前節目制播模式的大潮流和大趨勢,在這種大環境下只有順應潮流的發展,才能從中獲取更多的效益。1999年曾提出非新聞類節目采用非制播分離的模式,但是經過多年的實踐,制播分離仍然是當前的熱門話題。大發展環境下的事實證明:電視并非簡單的新聞媒體,而是現代科技和現代文化、現代社會基礎上的新興媒體,是一種新型的綜合傳播媒體。
作者簡介:王彥斐(1993—),女,山西忻州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
(一)我國真人秀節目的發展歷程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科技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電視真人秀節目在新時代加快了和網絡的融合步伐?!罢嫒诵恪惫澞扛镄铝宋覈C藝節目,綜藝節目在我國經歷了從最初的模仿到今天的本土化之作。最早拉開電視真人秀序幕的是由廣東電視臺推出的《生存大挑戰》。而由北京維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創作的《走進香格里拉》,雖然節目的收視率并不如人所愿,但是這期節目的播出在很大程度上為電視節目和其他媒介的融合作了一定的探索。以上兩個節目屬于室外真人秀。我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室內真人秀節目是由湖南經濟電視臺和北京維漢文化傳播公司合作的《完美假期》。這個節目受到了很多觀眾的歡迎,但也有不少的觀眾對于該節目表示反感。不究其他從總體上來說,這個節目是成功的。
(二)文化類真人秀節目的現狀分析
伴隨著《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漢字英雄》等節目的熱播,文化類真人秀成為一大熱門節目類型。央視前主持人、學者阿憶在談到這一問題時曾直言,國外的文化競技類節目得以吸引成年選手,主要還是靠巨獎誘惑,“國內外節目形式設計大體相同,但巨獎誘惑相差很大,這主要是受到政策限制”。同時,對那些有較高應試和學科知識要求的節目而言,成人選手也并非“好苗子”。選手之外,導師如何把握文化和娛樂之間的度也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就目前來看,在導師陣容上,文化名人和娛樂明星混搭是這類節目的首選。其實,太過文化范兒會導致節目的枯燥乏味,可看性大打折扣;而偏重娛樂化無疑又會讓這類型節目不倫不類。在《我知道》首集中,郭敬明、崔永元兩位文化名人之間“火星撞地球”般的知識對壘并未出現,相反,有的只是三位導師彼此調侃的畫面,顯得娛樂有余、信息量不足。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講師常江博士早前曾撰文提醒,這類節目頗為脆弱,導師等娛樂性元素引進要非常慎重,“尤其是演藝明星、話題炒作等手段,一定要慎用”。
(一)文化傳承
堅持文化傳承,正確處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的關系。真人秀節目要認真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用傳統文化提升節目的格調品位和文化內涵,用中華美學精神增強節目的中國韻味和民族特色。要把握好繼承和發展的關系,既要如實體現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要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發掘其與現代文明的內在精神關聯和對當代生活的重要指導價值,為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要注意外在形式和內在精神的統一,在引入詩詞、禮儀等有形文化符號的同時,注重闡發無形的文化精神和內涵,使優秀傳統文化成為建設當代中國文化的重要資源。真人秀節目是講好中國故事、展示當代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
(二)加強節目的產業化運作
國內早期的真人秀節目不太重視系列化和規?;^于注重個體節目的生存空間。國外的真人秀節目走的都是系列化、規?;肪€,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應,使節目擁有長久的生命力。在真人秀節目的制作方面,國內和國外有一定的差異,因為國內真人秀節目制作難度較大,設備投入也需要大量資金。電視節目的制作離不開相應的技術支撐,需要技術把握但是,電視節目的制作又是帶有藝術性的精神活動,它同樣也需要藝術把握。
[1] 謝耘耕,陳虹.中國真人秀節目發展報告[J].新聞界,2006(2):8+2.
[2] 陳艷,胡輝.淺析我國電視選秀節目興起的積極意義[J].東南傳播,2007(6):78.
G222.3
A
1674-8883(2016)12-0150-01